感受“扬州式”慢生活

2021-08-09 09:49姜南
旅游会展 2021年4期
关键词:广陵金银古琴

姜南

扬州486非遗集聚区

扬州486集聚区内建立了非遗活态展示区、大师工作室、私人定制区、旅游购物区、非遗文化传习基地等不同的功能性区域,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9项,省级非遗项目61项,市级非遗项目202项。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它们已成为扬州文明的永恒标识。

古琴艺术(广陵琴派)

广陵派古琴艺术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生成、发展与中国古琴艺术同步。古琴于春秋战国时期便风行扬州,至唐宋渐显出地域风格与流派特征。迄至明末清初,徐常遇一代宗师出现及由他编著的《澄鉴堂琴谱》问世,标志着广陵琴派已臻成熟,其指法探微泄奥,极古人所未尽,效者当之为广陵宗派,与熟派并称焉。广陵古琴一般用做纯乐器性的独奏,也有唱、弹兼顾的“琴歌”,也有与箫、埙等乐器合奏等形式。广陵派的演奏风格轻松脆滑、高洁清虚、中和疾徐,具有南北兼收、刚柔相济的兼容性和独特性。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扬州雕版印刷)

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创于唐代,清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刻书之风兴于郡城,遍及所属州县。官刻、家刻、坊刻盛极一时,刻印之书不可胜计。最值得称道的是,康熙帝命两淮盐政曹寅于扬州天宁寺内设扬州诗局,召集全国各地雕版印刷的能工巧匠前来效力,刊印了包括《全唐诗》在内的内府书籍3000余卷。其校刻俱精,使扬州雕版印刷以空前辉煌的业绩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前列。雕版印刷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大致可分备料、雕版、印刷与套色、装帧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又有若干道程序。

扬州传统修脚术

扬州修脚,亦称足医,俗称扦脚,广义还包括刮脚、捏脚,是指修脚师通过望、问、触、摸,使用专用刀具,运用修脚技术,辅以适当中药材,对脚部进行修治的一种医疗技术。闻名全国的“扬州三把刀”,“修脚刀”是其中“一把刀”,指的便是扬州修脚术。明清时期,出现专职“修脚人”和“修脚处”。人们视修脚为“人生一大快事”。扬州修脚持刀有“捏刀”“逼刀”“卡刀”三法;持脚有“支、捏、抠、卡、拢、攥、挣、推”八法。最以刀术而著称,有“捹”“断”“片”“劈”“整”“挖”“起”“撕”等八法,刀刀有术,形成套路。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金银细工制作是艺人在金银器上,运用压型、雕塑、雕錾花、砑光、烧蓝等工艺,制作首饰、配饰、器皿、摆饰等金银工艺品的技艺。传统金银饰品工艺起源于兩汉,兴盛于隋唐,辉煌于明清。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是中华文明史上古老而精美的手工技艺。江都金银器清秀典雅,精湛细腻,雅俗共赏。其工艺精细,工序复杂,题材丰富。其技艺凝聚了历代工匠艺师的智慧与心血,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审美价值、收藏价值。在20世纪70年代被北京首饰进出口公司誉为“代表了南方实镶工艺的最高水平”。

苏绣(扬州刺绣)

扬州刺绣是中国苏绣的一个重要流派,源于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1980年,在扬州出土的西汉广陵王刘胥夫人墓中发现了刺绣品,是已见扬州最早的刺绣实物,至今仍焕发光彩。扬州刺绣艺人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发展创新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仿古绣和神韵天然的写意绣,在绣坛独树一帜。仿古绣以历代名人字画为蓝本,画稿诗意深邃,构图层次清晰,色彩雅致柔和,绣法讲究丝路,作品表现出古朴高雅之意境、清和闲适之神韵。写意绣是绣师们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将画理与绣理融为一体,灵活运用各种针法技艺,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增强艺术感染力。

猜你喜欢
广陵金银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广陵潮:海上明月共潮生
在小五圩喝茶
金银潭医院
五连环(二)
五连环(一)
寻访千年古琴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传承和保护古琴艺术
古琴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