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见精神

2021-08-09 02:33朱嘉华
群文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群众

朱嘉华

在“庆祝中国共產党成立100周年”文艺创作活动中,我常常想起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青海省原副省长,时代楷模尕布龙同志。

我与尕布龙同志只见过一面。那还是34年前,当时的海晏县是全国绵羊改良先进县,被誉为“骑在羊背上的县”,其时国家对畜牧改良科研工作非常重视。1987年初夏,作为畜牧技术员的我们与省上的绵改专家一起去尕布龙同志的家乡,哈勒景乡永丰村进行绵羊春产后的一系列数据测试。由于尕布龙同志的女儿召格力思想觉悟高,人又热情开朗,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下乡的干部很喜欢先到她家坐一坐,了解一些村里的情况。

那天是星期天,时任青海省副省长的尕布龙同志恰好回家休假。走进院子,只见一个穿着白衬衫的魁梧老汉在院子里干活,得知我们是搞绵改的技术人员,老人家非常热情,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烁着热情的光芒,他把大伙儿让进屋里,召格力姐姐端馍馍倒茶,十分热情。召格力是海晏县妇代会代表,我与她认识很早,彼此很熟悉,所以遇到打预防针、统计牲畜数据,甚至与村里有关的其他工作,都会找她,她都会积极配合协调。

喝完奶茶后稍事休息,父女俩陪着我们进羊圈抓羊、称重、量体长、毛长、分析羊毛密度、弯曲度等等,整整一个上午,老人家都陪着我们工作,每当听到改良羊的各种数据达标,老人脸上就笑开了花,像极了冬天的太阳,温暖和煦,让人心里暖洋洋的。我想,这是曾经作为省畜牧厅老领导的他最感欣慰的事吧!现在算来,那个时候老人已年过花甲,但他充满活力的身躯那样矫健敏捷,声音是那样洪亮有穿透力。当老人抱着一只早产的小羊羔用奶瓶喂奶的时候,那专注的神情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又像一座可以依靠的大山。

干完工作到了午饭时间,召格力姐姐喊大家吃饭。拍打去身上的尘土,洗净手,进屋后我们纷纷从书包里拿出自带的干粮。这时,尕布龙老人赶忙按住我们的手说:“今天不吃干粮,吃点我们的糌粑和牛肉。”看着召格力姐姐端上来的黄灿灿的牛排,大家都不好意思动手,但见老人拿起刀,熟练地将牛排上肥瘦相间的牦牛肉切成小块放到每个人手中,嘴里不断说着:“吃!吃!”见此情景,大家一下子松弛下来,就像回到了自己家里,开始大快朵颐。老人看着我们几个年轻人逐一问:“多大了?老家是哪里的?”我们回答后老人欣慰地说:“好啊,海晏的绵改事业后继有人了!你们年轻人要多学文化和专业知识,要有理想,有作为,做又红又专的新青年,多为党和人民做贡献。”34年过去,在这个春潮涌动的季节,远眺渐渐染上绿色的西宁南北山,我又想起老人的谆谆教诲,心潮澎湃,泪水盈盈,这一幕仿佛发生在昨天。

龚启德先生长期在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与老人多有接触。他回忆说,老人身上最突出的人格魅力就是对共产党由衷的热爱,而且是发自内心,坚定不移的。对于自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老人可谓是见缝插针。比如过年时,亲戚朋友,还有受到尕布龙老人照顾的基层群众去给老人拜年,老人先斟满一个大一点的酒杯,双手端着盘子敬给对方,他说:这是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喝;然后斟满一大杯两小杯,又说:这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能变,要喝;最后斟满四小杯,说道: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喝干!三句话,八杯酒,一下子拉近了人民公仆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距离,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我们都知道,老人一向生活简朴,甚至拮据,待客也非常简单,糌粑、馍馍、面片是常态,而这八杯酒是老人对老百姓由衷的亲近,对乡亲无限的热情,是蒙古族汉子豪爽性格的具体体现,由此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多么风趣可爱的性情中人。

有一次,龚启德先生去外地出差,看到一家药店里有“糖尿病丸”,那时候治疗糖尿病的药很少,联想到老省长的糖尿病,他就买了一大盒,回西宁后给老人送去。老人拿到药后很是高兴,当龚启德告辞时,老人拿出药钱给他,他坚决不要,这时老人说:“你这个尕娃胡做哩,别人的钱俩药吃上病不好!”龚启德当时差点流下泪来。听到这里,我们不禁被老人的廉洁自律所感动。老人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这种朴素的讲法,只不过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坚持原则,严以律己的托词,于细微处见精神,我们不禁再一次被老人身上的优良品质所打动。

任副省长期间,老人曾分到了一套150平米的两层楼房,楼上除了自己的一小间卧室,其余四间房,每间安置了四张单人床,是为看病的牧民群众准备的,楼下是客厅、伙房等。春节期间,亲戚、乡亲们来拜年,恰好在省委工作的一个外地籍干部也来拜年,进门拱拱手,说道:省长,给您拜个年!老人热情地请客人入座,这位干部打量了一下房间后又说:省长,新房子不错,就是缺了点气氛,应该好好装潢一下。一时逗得老人哈哈大笑,反问道:我这个房子还缺少气氛吗?上墙里是三个领袖画像,旁边是雅座,怎么就缺气氛了?说完,大家都开心大笑。原来,房间正面墙上是毛主席、周总理和邓小平画像,对面拉了一道布帘,帘子后面地板上铺了几张羊皮,这是牧民群众来看病住不开时打地铺的地方,也是从畜牧厅家属院沿袭下来的“牧人之家”,老人笑称为雅座。这位干部大概不知道老人生活有多么简朴拮据,否则断然不可能说出这番话。老人无偿为来省城看病的牧民群众提供住处,提供伙食,光是做饭,一年就得一大卡车14吨煤,有时还要垫付医药费、路费。而找老人来借宿看病的不止是海北、黄南的乡亲,还有很多是海南、玉树、果洛慕名求助而来的。

辛茜在《尕布龙的高地》一书中讲:尕布龙老人平常都与借宿在他家看病的牧民群众同吃一锅饭,老人总是最后一个从锅里舀饭的人,他是怕大家吃不饱。身患糖尿病后经常是糌粑、豆面等杂粮果腹,司机心疼他,有一次送来一盘韭菜盒子,老人掐了一小块放进嘴里嚼嚼,连声说好吃,而当老人送走司机返回屋时,韭菜盒子已经一扫而光,老人目光落在空盘子上定定看了许久,眼睛里流露出些许失望的神色。多年后,老人的小外孙女内疚地说,我们怎么就没给爷爷留下一块呢?可见,不但自己与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就连上学的小外孙女也跟着吃大锅饭,住多人屋。吃一次韭菜盒子已经是很奢侈了,难怪孩子们“饥荒”。

老人上班有个习惯,每天早晨上班前与司机一起先到省医院、二医院接出院的牧民群众,然后将群众送到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最后才准点上班。这是老人每日的三部曲,是超越了一切凡夫俗子情感的人间大爱。相比之下,尕布龙老人的家风严格到苛刻,但凡家族里婚丧嫁娶,一律不让摆酒席,连简单的饭菜也不让操办。国家提倡丧葬火化,他第一个举手赞成,并在自己的母亲去世后付诸实施,他母亲是该村和家族里去世后第一个火化的老人。这样的党员,这样的领导,堪称我党领导干部的楷模。

不知百姓疾苦的人不配做人民公仆,老人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样反复强调。他工作作风务实,下乡从来不做方案,也不给基层打招呼,更不许搞接待。农村的基层领导他都认识,连哪块地是哪个村的他都知道。在下乡过程中但凡了解到生活困难的群众,他就牢牢记住,个人掏钱买上小猪崽、小羊羔、小鸡苗亲自送到贫困户手中。当时老人的公务用车是全车通透的“巡洋舰”,小猪、小羊羔、小鸡装在车里,难免要排泄,车里臭气熏天,让人受不了,然而,老人在前排坐上兴高采烈,有说有笑,一脸喜气,他是真正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的人。

老人下乡时给基层干部和牧民群众送去的精神食粮常有《雷锋》、草原上的活雷锋《蒙托那义》等书籍。我想,老人欣赏雷锋、蒙托那义是有原因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是一类人,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身上这种金子般的品质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脊梁。正是千千万万个尕布龙、雷锋、蒙托那义让我们的社会充满温暖,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所在,力量所在。

老人在担任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期间,长年带领干部职工种草植树,为西宁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被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授予首届“母亲河奖”,得到2万元奖金,而他自己仅仅留了100元作为纪念,余款全部用于购买树苗和给种树的工人发奖金。老人一生不讲究吃,不讲究穿,不讲究居住条件,只讲党性、讲原则、讲奉献。对党赤胆忠心,对人民不忘初心。铮铮铁骨,万般柔情,他心里装的只有党和人民。

老人在西宁南北山绿化中居功至伟,可以说,如果没有老人艰辛备至的奋斗,没有老人拖着病体率先垂范的感召,西宁南北山绿色生态屏障可能不会这么快形成,西宁的生态环境可能要晚些时候才能达到眼下的状态。可惜,老人没有亲眼看到今天的西宁已是青山叠翠,绿树成荫,湟水清澈,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老人若天堂有知,当感欣慰。

林惠春老师给我讲过与尕布龙老人在北山相遇的情景。有一年清明节,林老师与家人去上坟,返回时在路边的绿化带遇到种树的尕布龙老人,老人亲切地打招呼:“你们上坟去了吗?”林老师赶忙回答:“就是啊,老省长,你们种树着吗?”当时尘土裹满了老人的衣裳,汗水在脸颊上犁出一道道痕迹,林老师心疼无比,给老人和工人们留下了几个馒头后告辞了,他说:“再不离开,我害怕流下泪来。”他是光,照亮世界,奉献自己;他是火,温暖别人,燃烧自己;他是甘露,灌溉大地,牺牲自己。他眼里只有对青山绿水的渴意,唯独没有自己的利益;他心里只有对黎民百姓的牵挂,唯独没有他自己。

退休后老人用安家费在老家的草原上盖了几间平房,后来老人病情加重,不适宜在寒冷的草原上居住,他只能回到省城,然而,清贫一生,把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他,哪里还有钱买房,只能三家人搭伙买了个50多平米的老旧楼房,用于栖身养病。这大概是当时我党高级干部中绝无仅有的例子,好在省人大领导关心,借了一套房让老人养病,老人就在这套借来的房子里度過了一生最后的时光。而在老家的房子他早已捐给村里做了农牧民医疗室。热情如你,清贫如你,忠诚如你,大义如你,义薄云天,高风亮节,写到这里,瞬间泪目……

在这个春风浩荡的季节里,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的节点里,我们无比怀念那个纯朴的老人,那个热情的老人,那个高大的老人……

他风格高古,人品高贵,站位高远,精神高洁。他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

这就是我心目中杰出的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尕布龙。

(题图作者:杨少彤)

猜你喜欢
群众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1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2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光影视界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
说说“难”和“易”
说说“难”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