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宏亮
小学中高年级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时期,随着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增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开展“多彩作文”写作训练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感知力。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激活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内容丰富多彩的作文。为了表现“多彩作文”与传统模仿作文的区别,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发挥创造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课本案例,训练学生的模仿与创新能力。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忽视了对学生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语言更生动,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白鹭》一文中有一段关于白鹭外形的描写:雪白的蓑毛,流线身形,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教师在讲解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与白鹭相关的动画短片,学生通过动画短片,能直观感受到白鹭的美丽,也能体会到文章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形象。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观察白鹭捕鱼及在樹顶展翅欲飞的状态,并运用短句对白鹭的神态、动作进行描写。学生观察到白鹭张开翅膀时修长的脖子与洁白的羽翼形成了和谐的黑白互补,捕鱼时动作优美,这些信息能在动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学生在虚拟的动画场景中仿佛身临其境,对于白鹭的娴静高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观看视频后将对白鹭的印象和认识写成小片段。这样学生在脑海中有了真实的形象,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掌握了白鹭的外形特点,写作时就能言之有物,描摹会更加细致。
利用多媒体能将写作对象的形象立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写作时有有依据和参考,不是凭空想象,如此,描写会更加真实、生动,语言也会更准确,想象也会更加合理。
二、组织校园游览活动,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上,因此教师的教学不必局限于课堂,可以带领学生游览校园,让他们在观察中深化体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写作热情,写出更加真实且富有可读性的作文。
比如,教学《桂花雨》一课时,金秋九月的校园丹桂飘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到校园中去看桂花摇落成雨的景象,去闻桂花的香气。先带领学生观察桂花树的形态、花瓣的颜色,再闻桂花的香味,从不同角度认知桂花;之后再引导学生运用比喻修辞,对桂花树和桂花进行描写。有学生写道:“桂花的香味像陈年的老酒,沁人心脾;桂花的花瓣则像酒盅,承载着这些流动的生命力的琼浆。”如此情感丰沛、新颖巧妙的语言,赋予了桂花无穷的魅力,读来让人眼前一亮。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枯燥、干瘪的状况,使学生的语言洋溢着生机和活力。可见,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时,要注重生活实践,带领学生感受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热爱生活的意识。
借助游览校园的方式,能让学生观察到平常忽视的风景,对事物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学生就能发现更多细节,从而使文章内容更真实、丰富,情感更丰沛,语言也更有感染力。
三、创设故事情境,满足学生发展创造力的需求
小学中高年级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黄金时期,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或结局进行改写。如此,不仅能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在写作中提高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比如,教学中国民间神话故事《牛郎织女》时,教师先简单分析文章,让学生理解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憧憬与向往之情;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联想牛郎和织女在七夕节鹊桥相会时,会怎样互诉衷肠,并进行即兴表演;或者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对故事结尾进行改编,给牛郎和织女一个完美的结局。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组织小组谈论,确定写作思路,然后集小组之力完成写作任务。如有的小组写道:七夕这天,牛郎为远在天边的织女带去了人间的美味,以及表达思念之情的书信,希望给织女冰冷的天庭生活带去美好的遐想。有的小组写道:牛郎在喜鹊的帮助下,为织女演示了人间生活的种种片段,让织女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织女则用巧夺天工的织技给牛郎做了件衣服,留作纪念。这些奇思妙想,体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明显提升。通过让学生自导自演,并改写故事结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故事编写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从而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真实。此外,还可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深化他们的体验,使其情感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教师要秉持生本理念,运用小组讨论或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结合课文写作,在模仿中创新,真正体会到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