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全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张“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心路流程图”: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先看开头是否跑题,跑题的一票否决;没跑题的看卷面书写,书写潦草的直接“灭灯”,书写美观方能有48分以上;然后再看语言品质和文章结构,结构清晰有分论点的55分以上;最后看素材是否丰富时新。事实上,高考作文阅卷是一个综合过程,网上流传的“阅卷逻辑”很容易误导考生,使其忽略对文章内容的打磨,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内容空洞、认识肤浅,材料匮乏、缺乏说服力。大家不妨先来比较下面的两段文字:
英才报国,国敬英才。“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如果说伟大的民族是一座百花园,那么每一朵花都绽放着时代最鲜艳的名字;如果说国家荣誉是一座指引人们前行的精神灯塔,那么每一位英才都有照亮前路的闪耀事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28年,终使得一声巨响震惊世界。北斗导航卫星、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被工作人员抬着走向国家勋章的领奖台——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
——摘自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灼灼玫瑰 铿锵绽放》
宽容是一个人灵魂最深处的品格,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是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面对廉颇的挑衅与羞辱,蔺相如选择了宽容隐忍,最终上演了“将相和”,使强秦不敢加兵于赵。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只有以一颗宽厚明仁的心对待事、接纳人,方能处其实而治其内,是真正之君子也。
——摘自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兼听以自明,有容乃纳川》
这两个文段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都观点鲜明,都使用了引用等修辞手法,文采斐然。但相较于第二个文段,第一个文段使用了于敏、孙家栋的时新素材,更有力地证明了“英才报国,国敬英才”的分论点,更易让读者接受、信服,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充实。高考作文阅卷,老师们对那些使用典型、時新素材的文章分外青睐。那么,如何才能用好素材,为高考作文赋能呢?
1.契合立意,新鲜准确。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素材使用第一原则是契合立意,否则使用再多也无意义。其次,素材选择既要典型真实,又要新颖鲜活。一般说来,素材涉及的人名、国籍、年代等,都要力求准确;运用素材要能围绕中心,展开深入分析论述。
2.叠加剪裁,精心安排。一篇文章要想有力地证明观点,一般要每个分论点下面至少有一个典型事例作为支撑。一般而言,可以使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事例展开,突出论点;有余力者,则可以把掌握的众多素材按古今、中外、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不同的角度分类,以整齐句式进行排比式列举,使说理有力、文采斐然。若能二者结合,使详例透彻、略例排比,文章便会内容充实、详略有别、节奏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