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研究

2021-08-09 12:19张童童
教育·综合视线 2021年6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家园习惯

张童童

许多家长比较注重幼儿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其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老师是教育孩子的直接人员。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家长和老师的不同优势,处理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中的各种问题,构建家园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教育态度

幼儿园老师认为,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养成一种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要从小开始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会辅助幼儿知识的学习。家长们也认为好的习惯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使幼儿在日常中处理好问题,恰当地规划自己的时间。

(二)教育场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以幼儿园培养为中心。比如在幼儿园,老师会规定幼儿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去完厕所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洗手等,这些小习惯会影响幼儿的一生。在幼儿园中,幼儿大多数是集体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就会有竞争心理,能够更好地完成老师的规定,争取老师的关注,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家中,家长也要继续培养幼儿的习惯,家园合作效果才更好。

二、家园合作的作用

幼儿的人生起点是家庭。在上幼儿园之前,幼儿在家庭中的时间最多,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因此,幼儿早期的品德、习惯大多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家长要根据幼儿的特点有耐心地指导其行为。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课堂,与家庭相比,幼儿园的知识更加系统化。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完美融合能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家庭和幼儿园合作,可以结合各方的教育资源改善幼儿的成长环境。

三、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教育困难

(一)缺少信任

家长对于幼儿园培养幼儿习惯缺少信任。幼儿园中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在活动中,幼儿园也比较重视幼儿的习惯养成。但是许多家长都比较繁忙,没有办法及时协同幼儿园做活动。长此以往会让习惯的养成发生断层。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庭与老师的通力合作。有些幼儿园设计了比较理想的方案,但因家长不够关注,活动效果不好。有一部分家长甚至讨厌这些亲子活动,认为这些没有意义。也有些家长答应配合老师的工作,但是回家后却没有执行。家长的不合作和对幼儿园的不放心让老师感到头疼。有的幼儿是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庭教育与现代教育方式的脱节,也是阻碍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的一大要素。

(二)内容沒有共识

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老师经常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家长大多是观众,很少参与其中。老师与家长的交流大多数在解决问题上,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和改变上有所缺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会出现一些小事情,但却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我们不可以抱着“以后慢慢会改正”的态度。有些家长对于某些习惯一会儿坚持,一会儿松懈,这对幼儿而言容易产生混乱。有些家长会忽略幼儿的情绪表现,对幼儿提出各种要求,强迫幼儿执行,这样的方法会出现与预期相反的效果。教师要给家长一些科学的指导,让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让家长协同老师在幼儿园中工作。比如,幼儿园老师可以开展培养习惯的探讨活动,开展家长与幼儿的知识比赛等等。教师为家长提供自身体验的机会,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工作。

(三)角色失衡

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上存在偏差。第一,很多老师感觉自己拥有专业的知识,认为教育幼儿需要根据老师的方法,没有给家长教育幼儿的空间。第二,有些家长认为自身的教育观点不行,只会一味地配合老师,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就造成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地位的失衡。第三,有些家长学历比较高,会把自己的一些习惯和想法放到幼儿教育中,让老师听从家长的指挥。第四,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老师主动联系家长告诉其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和习惯,很少有家长主动去和老师探讨幼儿在家庭中习惯的培养。这使得家园合作处在不平等的位置,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缺少沟通和相互尊重。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幼儿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更少,他们很少谈及幼儿的睡觉、吃饭等生活习惯,更多的是询问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这些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认知存在问题,不能具体地交流幼儿的情况,使得家园合作不顺利,效果不佳。

(四)能力欠缺

幼儿园教师在进入幼儿园前的入职培训中很少有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培训,缺少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和家长交谈。有些新入职的幼儿园老师在和家长的交谈、合作方面能力不足,与家长协调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能力不够。教师要面对不同教育水平、不同年龄、不同理念的家长,对于不同的家长要有针对性地交流。这就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提高了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四、教育策略

(一)多种教学活动

1.利用游戏

教师应该要与家长一起多沟通、多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喜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于游戏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在幼儿喜爱的活动中依照老师的规则,制约自己的行为,改变自己的习惯,让幼儿懂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可以随心所欲。比如,在幼儿园的活动角绘制有各种玩具标识,教师可以利用教具指导幼儿学会自己整理玩具,并且可以让幼儿自己制订活动中的规则,这样能够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在游戏结束以后,教师要与家长交流,让家长也加入到游戏中,让这种教育延续到家庭中去。

2.建立生活规则

教师可以利用图示来建立幼儿的生活规则。图示是直观的,能够补充教师在演示时不能停留的缺点,可以加强幼儿的记忆和模仿能力。生动有趣的图示可以引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规则。比如,在一些画有小脚丫的活动区域,幼儿就会知道这里应该排队;在贴有洗手图画的洗手池旁,幼儿就会知道洗手的顺序等。幼儿依据图示可以把事情做得井然有序。通过图示能够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降低教师说教的时间和次数,使教师能够有精力做其他事情。

3.日常生活练习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时就能够养成的,需要幼儿不断地坚持和加强训练。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后也不能够忽视坏习惯。幼儿的自觉性是非常低的,需要家长和老师不斷地督促和提醒。良好的生活习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对于正确的行为,教师和家长可以给予一些鼓励;对于错误的行为,教师和家长要及时纠正,也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有部分家长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睡觉、吃饭、卫生的良好常规习惯;按照每天的生活计划有序进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背书包、自己吃饭、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等。家长以身作则的改变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果。

4.儿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洗手、睡觉、换衣服是重要项目。教师可以按照幼儿的生活习惯编制一些儿歌。比如关于漱口的儿歌,我们可以编写一首《漱口歌》:拿着小水杯,喝一口清水,把头扬,把口闭,咕噜噜,吐出水。这样一首儿歌,可以让幼儿在漱口时记住其动作和顺序。

(二)家长更新教育理念

家长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及时给予警告或者是让他自己感受其后果。教师要利用一些方法把幼儿园确立的目标传给家长,让家长能够在家庭中监督、指引幼儿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目标和战略,知道教师需要家长处理什么问题,这样也使得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有更好的效果。家长在教育幼儿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来寻找老师一起探讨,查找解决方案,一起进步。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可能会被家长的不良习惯所影响,所以家长在家庭中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为了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教育的主题讲座,由浅入深地宣讲育儿知识。

(三)教师提高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培养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多与其他优秀的教师交流和沟通,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不停地更新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教师不但要了解儿童教育,也要了解家庭教育,指导家长更加科学地配合老师。在家园合作中,老师要赢得家长的信任,对幼儿要有爱心,也要树立威信。老师要与家长及时沟通,适时改变一些教育策略,更好地与家长合作,一起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家园重复教育

好的行为习惯是在不断的重复中养成的。在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生活习惯中,家长是良好习惯的示范人员。家长要仔细观察幼儿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在第一次出现时就要及时制止,即使是偶尔咬指甲这样的小动作。老师和家长要有统一的标准,也要保证时间上的统一。在幼儿园中,要有良好的作息制度和一些标准;在家庭中,家长也要用统一的标准约束幼儿。对于不同阶段的幼儿要求要不同,策略要不同,要一步步提高,逐步培养其习惯。家长也可以利用小游戏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鼓励幼儿完成游戏中指定的任务,承诺一些奖励,这个方法有特别大的作用。利用反复的训练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相互配合,也要耐心地教导幼儿。当然在家庭教育中,不能所有人都围绕着幼儿行动,这对幼儿的习惯养成是特别不利的。

家庭和老师都影响着幼儿的成长,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健康发展,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教育也与幼儿的发展紧密相连。幼儿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沟通寻找更加合适的教育方式。家庭和幼儿园一起合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让幼儿健康地成长,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家园习惯
习惯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上课好习惯
梦中家园
好习惯
温馨家园
一日三餐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无忧家园”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