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虹
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变迁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到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日趋成熟,多媒体设备、交互式网络教学设备逐渐普及,信息化的交互式教学也已经广泛地融入和运用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学科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情况下,心理健康课也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高效,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让心理健康课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接纳,将心理健康课获得的体验内化于学生成长中。我市在各项培训中非常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在此前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中,大力提倡将交互式教学设备运用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中。本文将结合教育教学中的案例来谈谈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心理健康课堂,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习效果。
一、融合信息技术,创境引情,激发学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健康课应该从学生生活中最关心、最感兴趣,以及最烦恼、最困惑的问题入手,创设良好、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如教学《学会赞美》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学生在平时活动中的视频进行导入,如在体育课中参加跳绳比赛、篮球比赛的,或在书法课上练字书写的,这些都可以作为课堂的导入。这种导入由学生自身引入,可以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展现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奋发向上拼搏努力的场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自发主动地开始赞美身边的同学,继而为后面学习如何赞美他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在《我长大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使用班级学生一年级与三年级的照片进行对比。这种课堂教学导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自己的外貌变化、身体的成长变化自然而然引申到心理的成长变化,从而来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在创设情境时,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结合心理健康课的主题选取适合的图片、音乐或者视频。同时也可以运用交互式白板进行一些课堂活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导入的环节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切记不能过长。
二、融合信息技术,音乐融情,引发共鸣
心理健康课倡导轻松舒适氛围的营造。勒温的团体动力学中也强调了团体中各种潜在动力的相互作用,指出良好的氛围能够引发学生产生共鸣,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在心理健康课上,一般借用音乐来营造氛围。音乐不仅能陶冶情操,还是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重要手段。音乐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强大的辅助作用,可以让人的心理获得洗涤,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心理健康课上利用好音乐,可以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熏陶作用,不同的音乐氛围带给小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同的。舒缓、轻柔的音乐可以让小学生心里平和下来,轻松而愉悦;昂扬、激烈的音乐可以让小学生心潮澎湃,心情跟着激荡起来。而激烈、律动感极强的音乐可以使小学生躁动起来,达到兴奋点。教师在上心理健康课时,可以充分利用音乐这一功能,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进行发挥。如教学《学会赞美》一课时,在写赞美卡片前,教师可以用一段轻柔的音乐带领学生进行冥想。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入到冥想状态,回忆生活中与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回忆哪些同学给你特别深的印象,或者曾经帮助过你,或者他的什么优点令你佩服。在写赞美卡片时,用轻柔的音乐唤醒学生的记忆,引发共鸣,把自己心中对同学的赞美通过书写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音乐营造氛围,引发共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我长大了》这一课,教师可用歌曲对课堂进行总结,如用励志歌曲《我真的很不错》作为总结。学生认识自我后,在这样一首正能量的歌曲的带领下,对自己的评价也更加乐观积极向上,为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充分发挥音乐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就得讲求方法和策略,要根据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进行选择,让音乐曲目和音乐形式成为课堂教学的最强辅助,使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元。
心理健康课上教学目标的达成依赖于学生的参与融入,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卸下防御机制,主动参与融入课堂,从而有所收获。当然,信息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性的工具,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无条件接纳、关注学生,耐心地倾听,真诚地回应,这些才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关键。
三、融合信息技术,视频共情,启发思考
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常会采用情境分析、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活动,但如果都是通过现场演绎的方式呈现,一节课的时间就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借助多媒体来呈现情境,同样可以再现生活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能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如教學《学会赞美》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懂得该如何赞美他人,体验赞美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感受,教师可在课前寻找与课题相关的动画视频或者故事。如选一则动画视频,其中讲诉的就是一个小学生明明在生活中赞美他人、获得真挚友谊的故事。视频故事再现生活情景,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学会如何表达赞美。或者教师可以在课前给每一个学生录一个小视频,让学生说出你最想赞美的一个人,并对他说出一句话的赞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又增加了学生间友爱的氛围,还让学生亲身参与短视频的创作,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教师还可在课前收集学生存在的烦恼,并将之录制成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演练阶段,制作点击相应的学生人物就能看到相应视频的课件。学生观看视频如同生活再现,启发学生思考运用所学帮助有烦恼的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将视频引入课堂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现在大部分人对短视频这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利用一些简短视频能很快转入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在视频的选择上教师要把好关口,不能让不良视频或影响不好的视频进入课堂,应当选择具有正能量、积极健康的视频。
用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场景,让课堂回归生活,启发学生思考,把课堂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除了用视频的方式再现生活场景,还能将课件的互动方式运用于教学中,辅助问题的呈现,启发学生探究。
四、融合信息技术,评价激情,促发成长
融合信息技术于心理健康课堂,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测量、观察,使得对学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品质的评价成为可能,并且可以提供反馈的机制,使评价更加真实、有针对性,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发学生的心理成长。
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良好的倾听行为、积极发言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加分表扬,反之对于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进行扣分批评。用这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矫正不良的行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结合教学需要借助一些测评软件,帮助学生对自己进行测评。如在教授注意力专题的课程时,让学生先对自己的注意力水平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学生能够获得专业的评价和针对性的分析,能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注意力水平,并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对自己进行注意力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教師也能够根据测评结果,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多元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评价,教师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因为心理健康课更注重的是“人”,而非“机”,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这个度。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人”“机”的交流不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人们之间普遍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课还是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自己的和内心体验学生间的交流,要以“人”为主。
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技术并不是洪水猛兽,运用好它,它就是我们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伙伴,能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服务。课堂上借助信息技术能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评价方式,让心理健康课的评价方式更加丰富多元,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课堂,将评价从课堂延伸到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心理健康课堂中,能够为心理健康课带来全新的活力与生机;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心理健康课堂中,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与方式;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心理健康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希望通过一线教学的不断探究、摸索,有效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并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