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柱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新课改也倡导我们要做个“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和总结,对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和课堂教学实践中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学反思能力决定着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那么,我们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什么呢?
一、思所得,抓成功之笔,发挥优势
每一节课,总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优势之处,或是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的经验,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和火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做到及时反思并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并把它们归类整理提升,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二、思所失,查失败之处,弥补不足
我们知道,任何一节课,即使教师的备课十分充足,但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如:对教材处理不当,对教学中偶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失偏颇,在课堂教学中教法,学法应用的不够到位,或者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感到力不从心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引以为戒的教训。只有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汲取教训,及时弥补不足,才能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思所失既是教师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表现,也是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需要。教学《散步》一课时,我也反思教学的不足,应在创设课堂氛围上做得更细致一些。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应当配以恰到好处的音乐,在学生写作祝福短信时也应当如此,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思所疑,记疑惑之处,解惑释疑
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疑问,对要学的知识不够了解和掌握,在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要及时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更具针对性。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疑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是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自己会感觉到这些,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加深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四、思所难,扣难点之处,化难为易
课堂教学中,教材难点能否突破事关整个教学的成败。所谓教材的难点,是指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如果我们每一轮都把教材难点的处理方法、教学的信息反馈或效果、今后改进的教学设想等写下来,并且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研究,长期坚持,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师处理教材难点的能力,化难为易,再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使其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五、思创新,悟突破之处,精益求精
我们老师上完课后,应及时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有哪些突破,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误区有无突破,启发是否得当,突破,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如何改进,写出新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六、思灵感,捕智慧之处,徜徉其间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知识探究而产生瞬间灵感并徜徉其间,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它能帮助我们拓展思维空间,引导自己与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