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平
【摘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语言构建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培养。文章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深入探究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为让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强化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教育行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在这一教学任务的引导下,同时面对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教师需要立足课堂,顺应课改,积极探索,积极革新[1]。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关键品格发展为目标,并以更加契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全面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小學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功利性较强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背负着较为沉重的考试压力。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秉承着“分数至上”的教学理念,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这一目标而开展的,包括向学生灌输字、词、句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文,以及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等。在这样功利性较强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二)不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是新课改下教育行业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全新要求,但是仍有部分教师并不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农村、山区等一些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不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会导致学生在为人处世、问题解决中略显被动,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影响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这个问题需要引起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学生主体位置被严重忽略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工作。比如以学生为本,契合教学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课堂。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地位被严重忽略,通常都是教师以自身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解题技巧的“填鸭”[2]。学生长期处于这样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习兴趣逐渐被磨灭,学习质量难以提升。
(四)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略沉闷
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同样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没有积极地组织生生之间互动。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显得异常沉闷,同时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不到充分的激发、拓展,其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小学语文课堂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一)课堂辩论,培养语言构建与应用
语言构建与应用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教学内容,同时也是学生未来学习与成长的关键素养。为此,加强对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积极契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辩论是强化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严谨思维。
以“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场主题为“先发展后治理,先治理后发展”的辩论大赛。首先,教师让学生发表看法,将持有“先发展后治理”观点的学生分为一组,将持有“先治理后发展”观点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查找资料并进行小组讨论,并在两个组都完成准备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由教师主持,班干部担任评委。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整个辩论过程加以全面的点评,包括学生的思维逻辑、遣词用句等,并对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辩论,语言构建和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养成了良好的环保意识。如此,不仅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的关键素养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深入提问,强化思维发展与提升
想要有效提升和发展学生思维,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深入提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主体,契合学生特点,采用递进式、层次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深入提问[3]。课堂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化学生知识理解,发展学生思维。
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充分契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深入提问。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篇课文是什么结构?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读全文之后便可以准确回答。之后,教师深入提问,如“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等。面对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反复阅读课文并认真思考。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融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以及教师引导,学生最终可以正确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在深化学生知识理解的基础上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发展了关键素养。
(三)实践课堂,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都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真听、真看、真感来提升这两项能力。基于此,以实践课堂的形式来落实真听、真看、真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切实体会,并促进相关能力的发展。实践课堂还有利于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乐趣,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秋游实践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真正去聆听秋风的声音、蟋蟀的声音,观看秋天的落叶、大雁等等。在这样真听、真看、真感的实践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于课文中所描写的事物将有更为清晰、深刻的认知,同时审美鉴赏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在实践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秋”为主题进行作文创作比赛。在作文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最后比赛胜出的优秀作文可以张贴在教室后墙上,并给予优秀作者一定的奖励。如此,能够显著提升学生作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总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课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四)拓展阅读,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质量的阅读教学能够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4]。但是仅仅依靠教材进行阅读教学是完全不够的,教师还需要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来开阔视野,强化理解能力。在拓展阅读中,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富含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达到强化阅读素养,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目标。
以《草船借箭》一课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对课文的讲解可以让学生认知到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文学名著的博大精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拓展阅读《三国演义》小说中的其他章节,也可以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一些描写古人足智多谋的文章来阅读,并在阅读之后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拓展阅读各类优秀作品,学生能够被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深深吸引,从而流连于中华文化的探索与发现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最终形成对文化的良好传承与理解。基于此,以拓展阅读的形式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文化认知,对于促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意义重大。
三、结语
在现如今的教育环境下,强化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是素质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学生良好发展的切实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辩论、深入提问、实践课堂以及拓展阅读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基础上,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朱国兴.立足课堂让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科技资讯,2020(12):131-132.
段海霞.立足课堂让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J].魅力中国,2019(30):38.
李桂平.让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J].黑河教育,2019,20(08):39-40.
段美娟.求真求善求美让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J].新课程·小学,2017,15(0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