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理念视域下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

2021-08-09 14:52仇玉珠于淑欣王云飞
艺术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生态

仇玉珠 于淑欣 王云飞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实现整体提高城市公园设计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面临着诸多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体现弹性理念,探索弹性理念应用于城市公园景观的具体设计策略,实现城市公园景观与弹性景观的融合,为创新城市公园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弹性理念;景观设计;城市公园;生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8-0-02

城市公园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建设城市内部的花园,满足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公众对城市公园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公园不仅要满足休闲娱乐需求,同时也要体现出城市特色与精神,整体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提供更多的功能、分担城市压力。面对人们对城市公园提出的越来越多的需求,需要城市公园设计师寻找到合适解决的方法。

1 弹性设计相关概念及理论

“弹性”原是材料学领域的有关概念,1973年被美国生态学家霍林率先引入生态学领域。弹性原本指当物体受到外界作用力时,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当外力消失或者减弱时,随之恢复原状或形变变小。将“弹性”的有关概念引入景观研究领域中,指景观能够协调和维护体系内外关系的能力,即当外界作用力对景观造成“刺激”和“干扰”时,景观仍能稳定地保持自身的恢复能力。在弹性理念下,景观系统内部是动态的、循环的,所以可以灵活地化解自然与人文之间的矛盾,对景观实现自身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的尼尔·科克伍德教授首次提出“弹性景观”的概念,他认为弹性景观是针对城市化进程及未来城市的新主张,弹性景观运用在城市公园中不仅成为一种装点,更对城市实现活力发展、生态可持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促进作用。

弹性理念涉及景观系统内部关系的维持能力、干扰后恢复快慢的能力以及社会管理学等,这几个方面逐渐发展为生态弹性、工程弹性以及社会弹性,这导致弹性理念在内涵、属性以及作用方面具有不同(如表1所示)。

弹性理念在城市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主要表现在时间、空间以及社会三方面。在时间方面,当城市公园景观受外界变量干扰并无法继续维持时,可以通过自身的工程弹性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空间方面,城市公园景观自身的生态弹性对外界变量具有抵抗作用,以维持景观系统的运行;在社会方面,人文管治能够增强城市公园景观的防御能力,减少外界变量带来的重大损失。因此,弹性景观运用到城市公园中是可行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弹性景观通过增强自身生态弹性和工程弹性,能够形成最大景观容忍度,实现社会弹性管理,同时面对危机仍能保持自身功能运行。

2 弹性理念在景观设计表达中的独特性

弹性理念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具有讲究绿色循环、动态活跃的气氛等特征,能够充分反映出弹性设计在城市公园景观中的形式、结构、理念上的独特性,可以通过对可持续性景观、海绵城市以及传统景观设计等进行对比,分析弹性景观的独特性。

2.1 弹性景观与可持续性景观

可持续性景观原则是弹性景观的发展原则之一,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弹性景观与可持续性景观的相同点在于均能促进社会在生态资源保护以及经济长久稳定发展中实现平衡,注重对景观内部恢复力的把控,不同点在于弹性景观强调景观对外界变量的抗干扰能力,不只是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弹性景观的研究领域比可持续性景观更广。可持续性景观在景观设计中更多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调景观对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性服务。

2.2 弹性景观与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指以雨水的收集和储存、泄洪等一系列设施工程为前提,经过景观系统的吸、蓄、渗、排等环节,利用城市自身的调节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人居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吸水、储水、释水能力的城市,这种具有海绵性质的城市也被称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城市洪涝和水资源短缺这样的矛盾而产生的,其关键在于建设城市防洪景观工程。弹性景观包括低影响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水敏感性设计等,其研究范畴并不局限于城市洪涝、干旱、变迁等问题,而是放眼到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上,所以海绵城市只是对弹性景观某一阶段的反映。

2.3 弹性景观与传统景观设计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讲究中轴对称,大面积应用硬质场地、混凝土以及不透水铺装,严重阻碍了整个城市广场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不利于公园内部景观系统实现内循环,并且其后期的维护和恢复只能依靠人力实现。而弹性景观从系统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出发,注重城市公园景观系统的适应能力和自我再生能力,在动态、可协调的状态下采取预防性措施实现对外界变量的应急(如表2所示)。

3 弹性理念在城市公园发展中的必要性

3.1 动态发展,提供后续力量供给

在现代许多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公园景点项目建设常常一次成型,仅能满足短期内的政策与人群需求,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加快,政策的不断出台与调整,人们对城市公园的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城市公园设计和建设如果无法跟上时代脚步,出现脱节与使用率低等状况,那么就算是重新规划和调整公园建设,也会出现大量工业废料难以处理的情况,不利于城市实现健康稳固地发展。

将弹性景观的动态发展引入城市公园设计中,旨在实现城市环境的千变万化。城市公园的建设不能仅满足当下人们的需求,更要具备预见和适应已知或未知干扰的能力,当外界信息发生变化时可以迅速做出回应。弹性景观具备一定的预判能力和较强的调节能力,进而能够应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衍生和突发情况,有效增強景观的后续力量。

3.2 具有灵活的功能结构

城市公园代表了城市区域文化,目前许多城市公园的功能较为单一,以观赏功能为主,休闲健身器材设施不齐备,没有完全根据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周边地理环境、场地发展潜力、人群需求以及乡土植物等进行设计,场地利用率较低,涉及的景观小品近似,树种相同。弹性景观灵活的功能结构,能够将城市公园绿地空间与外部空间联系起来、与城市绿色廊道相适应,通过合理的功能结构将城市公园内部绿地空间之间联系起来。要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制定更高层次、高水平的系统设计策略,更新和优化城市公园的功能结构。

3.3 保护和完善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生互利、相互制约,生态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统一动态平衡整体。城市公园中的人、动植物、水域也可以说是一个生态系统,任何一方发生改变或者受到外界冲击,整个生态系统就会不稳定。通过弹性景观的有关研究可以更有效地规避和解决各类问题,实现景观利用最大化。

4 弹性理念视域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策略

4.1 近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相结合

城市公园景观的建设应注重近期发展与长远规划的结合。首先,根据面积大小、发展规划等制定出近期和长久两个要求不同、发展目标不同的蓝图,根据“近期规划、远期预留、动态发展”的原则规划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满足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其次,在不影响城市公园景观整体效果的前提下,分区域留出部分闲置用地,将其打造为林荫花园、阳光草坪、运动公园等休闲区,当未来与远期发展目标存在冲突时,可以把这些休闲区改造成适合未来生活的功能场所。这样可以让有限的城市公园用地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从多层次完善人们的生活环境,给未来留有“余地”。

4.2 城市公园功能多元化

传统的城市公园强调具备休闲、运动的功能,中规中矩、功能单一、结构简单,无法引起人们对公园景观的注意,人们容易忽略城市广场中各节点的存在意义,因此,实现城市公园功能的多元化成为当务之急。

根据公园自身的特点、周边环境、空间趋势以及人群等客观条件,结合弹性设计,实现城市公园多种功能相互协调、融合,构建具有较强复合性、抵抗性的功能结构系统,如阅读花园、雨水花园、口袋公园、滑板公园、超级绿道、湿地绿洲等[1]。统一发挥公园节点的不同功能,公园的设计普遍要求内部标高比周边道路标高低,内部标高较高的空间大多修建了娱乐设施,当雨水来临时,由于中间高四周低,雨水流向周边的道路及绿地,能够补充地下水。实现娱乐、休闲、展示以及水循环等功能的完美结合,能够充分体现出城市公园功能的多样化。

4.3 构建弹性生活空间

在设计城市公园时,需注重居民及游客休闲舒适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利用不同的铺装材料、造型划分不同的功能性生活空间,通过柔性、留白等方式模糊处理空间边界,能够增加弹性景观的美观性和创意性。通过调节城市公园不同时节的水景深度,将水景与人们日常娱乐活动的场所结合起来,这样既打造了弹性生活空间,又不影响人们正常观赏水景。

4.4 完善水弹性系统

水弹性系统是城市公园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具有滋养景观植物、隔离噪音、划分功能区以及调节小气候等作用。当前城市水污染严重,可用于景观的水资源较少,因此完善水弹性系统成为解决城市公园用水问题的重要举措。

完善水弹性系统可以从缓解、过度、净化三方面着手。首先,景观绿地、河岸湿地等能够“消化吸收”雨水和污水,补充地下水,缓解地面缺水的压力。其次,将过去的硬质铺装改造成人、植物和水资源三方的过渡空间,如利用旱地喷泉装置等亲水平台,将硬质铺装转变为可下渗的过渡层,让人们既能够在平台中活动,又能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最后,在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营造河岸湿地,湿地植物在生长时会对水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降解的功效,能够对水循环、植物以及土壤起到积极的过滤作用。

4.5 完善植物景观弹性设计

通过引入可食性景观和互利共生景观实现弹性理念,完善植物景观设计,稳定城市公园景观植物群落。可食性景观是利用設计生态园林的技术营造果园、农园等区域,创建具有更高生态效益和更强美感的弹性景观。互利共生景观是把具有互补互惠作用的植物按一定规律种植,让这些植物模仿自然生长方式,使不同元素和生物之间形成一种均衡的生态系统。

为了更好地结合可食性景观和互利共生景观,要注重应用景观生态位原理[2]。生态位是指个体或者群体在时空和功能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要强调各生态位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可过度叠加植物,否则会扰乱生态系统,导致种群迁移甚至灭亡。

5 结语

在弹性理念的指导下,本文结合弹性景观的独特性,提出有关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策略,着力于实现弹性理念与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结合,希望为城市公园弹性设计的研究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城市公园景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崑,王静,张九玲,等.弹性设计理念下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探索[J].生态经济,2018(10):229-236.

[2] 马超.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下城市公园生态设计探究[J].生态绿化,2019(18):162-163.

作者简介:仇玉珠(1996—),女,山东济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公园中的景观设计
论城市公园设计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浅析城市公园种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