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及演奏研究

2021-08-09 11:22邹梁君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9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演奏小提琴

【摘要】恩斯特作为炫技派代表人物之一,是帕格尼尼最成功的继承者,他继承并进一步提升了小提琴的技巧和表现力。同时,恩斯特在他的小提琴作品中加入了复调的创作手法,音乐旋律线条中饱含诗意,研究他的作品对小提琴演奏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演奏进行了剖析研究,以期为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学习和爱好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恩斯特;小提琴;创作特点;演奏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9-16-03

【本文著录格式】邹梁君.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特点及演奏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1,05(09):160-162.

基金项目:2018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研究”(项目编号:18C1022)。

海恩里希·威廉姆·恩斯特(Heinrich Wilhelm Ernst,1814—1865)是古典音乐浪漫时期炫技派的代表性演奏家,他的演奏生涯辉煌灿烂,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大部分作品是为小提琴创作的,其作品形式包含无伴奏小提琴练习曲、小提琴与钢琴、小提琴与乐队以及部分弦乐四重奏和弦乐五重奏等。部分作品的难度超过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品。另一方面,恩斯特的作品饱含诗意和抒情的旋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一、恩斯特小提琴的创作特点

(一)为小提琴与钢琴所创作的乐曲的特点——以《罗西尼主题上的华丽变奏》(Variations brilliantes sur un Theme de Rossini, Op.4)为例

1.主题与结构

这首作品是恩斯特最早创作的作品之一,大约创作于1829年前后,题献给法国国王,并且恩斯特曾经在法国宫廷演奏过这首乐曲。整首作品为变奏曲式,全曲由引子、主题加上五个变奏段落组成。其中,引子部分的创作风格明显受到法国小提琴学派的影响,听起来如同芭蕾和歌剧中的戏剧性的交响乐。旋律主题取材于罗西尼的歌剧《采爾米拉》(见谱1)。

之后的五个变奏在主题旋律基础上进行变奏。变奏一在保留了主题旋律音的基础上,加厚和声织体,突出音响效果层次感。其次,节奏变奏。伴奏声部为三连音节奏型,并加上颤音、顿音,凸显多声部效果。变奏二加入了高难度的技巧部分,比如双泛音,三度、六度、十度双音以及高难度的和弦。变奏四作为抒情乐段穿插在炫技乐段变奏三和变奏五之间,突出对比效果。变奏五在辉煌的八度与十度双音中结束。

2.音乐表情术语的运用

恩斯特作为炫技派的代表作曲家,其作品同样有着浪漫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他的音乐中不仅有高难度的技巧,还充满着丰富和细腻的情感。在这首乐曲中,恩斯特在不同的变奏乐段细致地标注了音乐表情术语,如 dolce(如歌的,甜蜜的)、ad libitum (即兴的)、Poussez(推进、向前)。这些表情记号对炫技乐段来说极其重要。

在力度记号方面,恩斯特的这首作品涉及的力度幅度“弱”(ppp-pp-p)、“强”(mf - f - ff),力度与速度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在力度扩展的同时伴随速度的变化。

恩斯特创作为小提琴和钢琴的乐曲还包括《夜曲(Nocturnes for violin and piano,Op8) 等。这首《夜曲》作品旋律优美高贵,当时的音乐评论家认为这首作品与肖邦的《夜曲》有着相同的影响力。

恩斯特的小提琴与钢琴作创作风格上有着浪漫时期音乐风格的痕迹,炫技乐段技巧华丽,富有音乐表现力。提高了音乐的张力,其丰富的音乐层次在演奏上值得我们借鉴。

(二)为小提琴所创作的六首无伴奏练习曲的创作特点

恩斯特是浪漫主义时期第一个尝试用极高难度技巧去创作小提琴复音乐的作曲家,他的六首无伴奏小提琴练习曲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六首无伴奏练习曲没有作品号,估计是他比较晚期的作品。每一首练习曲都设计了不同的高难度技巧。

第一首练习曲题献给了捷克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斐迪南·劳布(Ferdinand Laub,1832—1875)。劳布曾被柴可夫斯基赞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小提琴家”。这首练习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精神抖擞的和弦,第二部分为连贯流畅的连奏,第三部分再现第一部分的和弦主题,进入尾声后在明亮灿烂的主和弦上结束全曲。

第二首练习曲题献给了法国小提琴演奏家Prosper Philippe Catherine Sainton ( 1813—1890) 。整首练习曲为A大调,由柱式和弦、左手拨弦组合而成。将和声的张力做到极致(见谱例2)。

第三首练习曲恩斯特题献给了匈牙利小提琴家Joseph Joachim (1831—1907)。乐曲速度为中速,在安静的表情中开始。整首作品汇集了变化的双音以及三度、四度、五度、六度、八度、十度和弦。渐强与减弱的交替使得双音的旋律线条起伏,增强音乐的方向感(见谱例3)。

在音程进行的同时,恩斯特将旋律音符在音乐进行中,使得复调音乐的特性凸显出来(见谱例4)。

第四首练习曲题献给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HenriVieuxtemps(1820—1881),整首作品由十六分音符连弓构成长乐句(见谱例5)。分解和弦的效果让旋律线条明晰、有走向性。

旋律音隐藏在分解和弦中,加大力度和运弓幅度让旋律音突显出来,突出复调音乐的特性(见谱例6),这种创作方式在恩斯特的作品中很常见。

第五首练习曲题献给奥地利小提琴演奏家Joseph Hellmesberger Sr.( 1828— 1893),全曲又和弦、单音、连线和拨弦组成,极富有炫技性。

第六首练习曲题献给了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Antonio Bazzini (1818— 1897),是一首十分著名的无伴奏小提琴作品,也叫作《夏日最后的玫瑰》。这首作品的主题旋律取材于爱尔兰民歌《夏日最后的玫瑰》。整首作品包含了引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和终曲。乐段的布局与帕格尼尼创作的变奏曲相似。在炫技方面,甚至超过了帕格尼尼变奏曲的难度。乐曲包含了双音、拨弦、双泛音、左手拨弦、大跨度换把等一系列技巧,对小提琴演奏者来说极具挑战。

其曲式结构图示如下:

引子 + 主题 + 变奏1 + 变奏2 + 变奏3 + 变奏4 + 终曲

引子由强有力的和弦开始,随后从很强(ff) 到 弱(p)对比,为后续主题出现做铺垫。

主题部分重现了爱尔兰民歌的旋律,并在旋律音下方加上左手拨弦,突出复调效果。变奏1包含大量高难度的双音,同时在节奏上突出的重音增强了双音的节奏感,使得节奏富有跳跃性(见谱例7)。

变奏2用快速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奏出分解和弦,加以重音记号突出旋律音。这个乐段一气呵成(见谱例8)。

值得一提的是,恩斯特在创作这部分分解和弦时,没有按照以往的对称性的分解和弦的写法,而是刻意让和弦不对称,以此丰富旋律线条的节奏性。

变奏3由和弦、双音构成复调织体,在和声进行中将主旋律凸显出来,同时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塑造平稳的行进效果。

变奏4分为两小段,前段技巧性极强的左手拨弦与右手拉奏相结合。拨奏的音是主题旋律音,在密集的伴奏音型下,将拨奏的旋律音奏出来,音阶式进行的低声部要求演奏得像溪流一样流畅连贯(见谱例9)。后段旋律音變成人工泛音,使得音响素材更加丰富。

终曲是将主题旋律音用双泛音奏出,随后加入一连串音阶音型作为衬托。随后一连串的单泛音、双泛音音阶琶音交替,使得音乐素材更加丰富。最后旋律在强有力的柱式和弦中结束。

恩斯特的这六首复调练习曲将复调手法的创作融入小提琴乐曲中,对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复调手法的运用在更大程度上发掘了小提琴演奏的潜能,这对演奏者的技巧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

(三)为小提琴与室内乐所创作的乐曲的创作特点——以《引子与华丽变奏》(Introduction et Variations birllantes,Op.6)为例

这首小提琴与室内乐的作品约1833年所作,由引子、主题、4个变奏以及终曲组成。伴奏的声部由弦乐四重奏和钢琴、低音提琴以及交响乐团演奏。全曲技巧华丽艰深,富有想象力。恩斯特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强调突出旋律线条,这首作品的配器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在木管乐器的使用上。

二、恩斯特小提琴作品的演奏研究

恩斯特的小提琴作品发展了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并在这些技巧上加以升华,相对于帕格尼尼的创作风格而言,恩斯特更加注重运用技巧表现多个声部,以及复调手法在作品中的体现。对于这些演奏技巧和方式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左手拨弦

恩斯特作品中的左手拨弦与其他作曲家作品中的不同,他将左手拨弦的声部用右手演奏的连续的音阶式的声部进行伴奏,突出多声部的效果。因此在对这种左手拨弦技巧训练时,先将旋律音符演唱出来记在心中,接下来在演奏这段旋律的时候便会有歌唱这些旋律的冲动,心里有旋律,大脑便会指挥手指在演奏的时候突出旋律音。左手拨弦时,力度的控制决定是否能将音符拨响亮。单靠手指的力量是不够的,先选择好舒适的手肘位置,借助上臂的力量将声音拨响。同时,在练习连贯的伴奏音型时,将旋律音去掉,把伴奏线条演奏得流动匀称,以便更好地支撑旋律声部。

(二)泛音

恩斯特小提琴作品中,泛音的运用极其频繁。在第六首练习曲《夏日最后的玫瑰》中,第四和第五变奏便出现了大量的单泛音和双泛音的技巧。泛音对于小提琴演奏者来说是很大的考验,手指位置稍稍偏离,便无法奏出干净明亮的声音。因此在摸索到泛音的发音位置时,要注意手型固定,同时右手弓速稍稍加快,才能保证演奏效果。

(三)一连串音阶琶音伴奏声部中清晰奏出主旋律音的技巧

恩斯特在作品中加入复调的创作手法,因此在隐藏的换弦乐音阶琶音中突出旋律音,让旋律线条完整流畅是至关重要的。在标注旋律音之后,大幅度的跨弦乐需要有意识的侧重于旋律音,弓子不需要施加太多压力,让伴奏音阶与琶音自然穿插在旋律音中间。

四、结语

恩斯特的炫技性小提琴作品创作来源于帕格尼尼对他的深远影响,但如果认为恩斯特的音乐完全受帕格尼尼影响,这对恩斯特来说是不公平的。恩斯特的小提琴作品还受到来自法比学派的影响,随后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将复调的创作手法融入作品中,拓展了新的音响效果。对于小提琴演奏技巧的发展,例如在双音、双泛音、和弦等技巧方面,他的作品超越了帕格尼尼作品的难度。在帕格尼尼和恩斯特两位作曲家的影响下,浪漫主义时期的其他作曲家也创作了大量的变奏曲。

复调创作手法在恩斯特小提琴作品中的大胆运用,极大地扩充了小提琴演奏的音响素材。如今,恩斯特仍是极为重要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在音乐会上大量上演,这些作品丰富了小提琴的演奏技巧。同时,他在技巧中蕴含的音乐表现为他的小提琴作品赋予了更多价值。

参考文献:

[1]M.W Rowe,Heinrich Wilhelm Ernst :Virtuoso Violinist. Ashgate(2008)

[2] Fan Elun,The life and works of Heinrich Wilhem Ernst(1814—1865) with emphasis on his reception as violinist and composer,Cornell University.

[3] Masha Lankovsky,The Russian Violin School:The legacy of Yuri Yankelevi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6.

[5]杨宝智主编,顾应龙、黄辅棠编:《学琴奥妙 精辟索引——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导航[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邹梁君(1987-),女,湖南,讲师,研究方向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演奏小提琴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提升小提琴音准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高校钢琴课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用心演奏
略谈钢琴演奏艺术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Pear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