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保江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创新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展望未来,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必须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挥棒”“风向标”,统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能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进而指导实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发展,并被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风险挑战严峻复杂。从国际上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世界经济陷入“新平庸”,国际贸易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从国内来看,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另一方面,“大兵团”式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工业品价格下降,金融风险隐患增多,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十字路口。
面对新时代新矛盾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以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深刻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世界经济大势和中国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重要思想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在2016年1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向全党发出总动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一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1.5万亿元。二是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5575 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彻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三是粮食年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 万亿斤以上,确保中国人的饭碗里主要装的是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响亮回答了世界上“谁来养活中国人”的疑问。四是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30年“碳达峰”目标可期,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开放发展取得新进展,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加快形成。六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 万美元,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 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 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 亿人,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了制度前提和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不仅充分证明了新发展理念蕴含规律性、科学性,而且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伟力。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在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我们要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求更高、难度更大、风险更多。我们要战胜各种能够预见和难以预见的艰难险阻,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更加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领悟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新发展理念是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有一系列精辟论述,比如“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我们领悟新发展理念的丰富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完整、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把握。一是从根本宗旨去把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方面问题解决好了,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会充分调动起来,国家发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二是从问题导向去把握。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更加精准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务实举措,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三是从忧患意识去把握。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坚持政治安全、人民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全面做强自己”,从而进一步增强我们破解国内发展难题和赢得新一轮全方位国际竞争的实力。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需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过程,切实把新发展理念内化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把新发展理念转化成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供给看,要做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从需求看,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从投入产出看,要大力提高劳动效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分配看,要做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从宏观经济循环看,要确保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不出现大的起落。
把新发展理念内化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尤其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把新发展理念内化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之中。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合理、社会公平正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实现区域良性互动、城乡融合发展、陆海统筹整体优化,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把新发展理念内化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要继续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而且要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要,从而加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同时,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进一步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