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雅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胡 政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苏州博物馆是中国现代博物馆建造的杰出代表,促进了城市创新,反映了全球化需求,为新中式博物馆建造提供了范例。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人才辈出。为发掘、弘扬与传承苏州文化,培养公众文化素养,扩大城市关怀[1],文化部提出“苏而新,中而新”的理念方针,聘请华人建筑巨匠贝聿铭在紧邻拙政园、忠王府等历史名院的苏州古城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原馆址上,设计一所新的综合性地区博物馆。
博物馆的建造形态与建筑师对地域文化的解读有很大关系。贝聿铭将建筑与庭园结合,使用传统材料的道路保持中国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感。苏州水陆双行,潮湿多雨,延续依水而居的生活方式,建筑多粉墙黛瓦,体量精巧,因排水需求多为坡屋顶。外观上,苏州博物馆采用大基调的白墙,用简洁的几何形态与现代建筑材料钢与玻璃加持,彰显其现代感。尤其是作为建筑第五立面的屋顶,巧妙运用简洁三角几何造型,不仅彰显了现代的文化特色,同时解决了排水与采光问题,营造了开阔的室内格局。廊地面设防潮通风口(图1),建筑设备与墙壁融为一体,博物馆分3大区域,自西向东为:藏品主展区、核心区、现代展馆与服务区。其中核心区为山水庭院(图2)与入口大厅所在。此外,现代展馆与宋代画斋相结合,推开内廊的一扇玻璃门,可见竹林、石子路与山水园,古建与园林也是展品的一部分。文物储仓在储藏室地下一层,工艺品1层、书画2层的分区安排也十分合理。
图1 苏州博物馆部分外景
图2 庭园湖景
贝聿铭在采访中曾说:“一定要寻找并突出建筑物与城市的地区特征与地方风格”。中国古代园林中,园林与建筑密不可分,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呼应、相互成就,苏州博物馆以江南古典园林与传统民居为原型,延续了江南院落式的布局方式。《江南园林志》讲“曲折有致”,博物馆曲折的廊连接着分散布局的主体建筑,增加了建筑体形系数,创造了更多建筑与景观设计的可能性。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展示藏品,庭院景观不能像拙政园那样,恣意挥洒着园林的万般物色,喧宾夺主。故贝聿铭在景观设计中采用对仗手法,提炼传统风景园林的精髓,喻以“以墙为纸,以石为绘”,结合宋代画家米芾墨戏中描写景物千变万化的手段,使片石假山与凉亭相望,自身对仗的同时,也与建筑主体产生对仗,移步换景,完成了园林经营位置的核心任务[2]。现代工艺不比古时“父亲播种,儿孙收获”那般精美,片式假山也许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凉亭在位置经营中的选建点也有待商酌,但毫无疑问,在苏州博物馆中巧妙融入园林特色的手法值得研究与学习。
除了建筑形态设计,苏州博物馆的内部藏品与展览设置无不展现出苏州浓厚的历史人文精神。地下1层的演播厅入口采用退让式设计,两边的大门留出了过道做缓冲,楼梯每一层台阶在普通台阶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抬高、端部设弧的细节处理(图3)。设计展厅内,座椅对窗而设,所观之景趣味各异:有纱隐约现型,有一览无余山水庭院型,还有青葱挺拔竹林型。展台大多采用具有一定斜度的基座,展橱背侧设有一条从上到下的通风换气口。展观内墙与空调设施结合,传热均匀,简化了设备空间。博物馆的展览、策划设计直接彰显出苏州主流历史人文精神。
图3 院落
此外,苏州博物馆还入住了苏州诚品百货,联合服装品牌与聚划算推出了24款系列服装,利用APP、微信、微博实现了云观博自主导览。博物馆的IP运营,为无形的、有形的各种苏州历史人文精神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苏州博物馆呈现出江南民居的“粉墙黛瓦”,但并没有延用传统的墙瓦材料,而是运用更加现代化的新材料。白墙不是抹灰白墙,而是高弹涂料与合金的组合,能够呈现出更加永久的墙壁颜色,同时也改善了传统民居不够坚固的缺点,做到永不虫蛀。黛瓦采用的是新型花岗岩石片,灰色经水洗后为充满诗意的水墨色。对于建筑框架,用钢结构代替了木结构,在表面镶上木材以保持文化氛围,且不易变形。内部可以看到各处的结构,没有刻意遮盖,也是对古建筑特色的一种延续。建造庭院时,遵从“造园如诗文,曲折必有法”的造园思想,并结合现实地块、工艺等因素进行设计。
当今的文化创意产业是基于博物馆内在文化价值所开发的。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不仅向游客提供了免费参观游览的公共服务,还为博物馆带来文化、经济上的巨大收益,形成了新兴的产业经济链[3]。
苏州博物馆文创组与外部企业形成了密切的商务合作,博物馆文创部门负责管理苏州博物馆的艺术品商店,商店与外部公司企业在苏州博物馆内合作设有3个销售点,共300m2,主营图书、期刊、文化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百货和预包装食品等。从2011年开始,苏州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营销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逐步开展了线上业务,在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了店铺。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在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就可以买到想要的苏州博物馆文创产品。此外,网络成为苏州博物馆宣传文艺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扩张自身影响力,打造自身品牌的重要平台(图4)。
图4 博物馆内部细节设计
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体现为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所具有的公益性。而博物馆的经济效益是博物馆的收入总值同业务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博物馆被定义为国家性社会公益性事业,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大型公共设施,所以如何平衡社会与经济间的效应关系,是博物馆良性循环发展的前提。
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苏州博物馆通过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开发了一系列的文创商业产品,开创了一条新的文化经济路线,提升了博物馆自身的影响力,为博物馆带来了无限的文化、经济、旅游和品牌效益[4]。现如今,苏州博物馆已成为旅游性的博物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