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春燕
(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广西 南宁,530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急症中常见病,因长时间心肌缺血而造成心肌坏死,因此,对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主要表现出汗、胸闷、胸痛等持续性症状,严重时导致其出现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以及猝死等,还存在较高死亡率,因此逐渐引起人们重视[2]。若患者心肌缺血时间越长其预后越差,故其死亡率越高,对此,发病后不可拖延,需要及时抢救,尽早恢复患者心肌血液供给,从而改善冠脉血运循环,对缺血组织进行修复[3]。目前常规护理模式欠缺标准化、具体化和规范化,从而极大的影响到急救效果。故本文纳入AMI 患者给予医护一体化急救流程对患者展开护理,报道如下。
纳入3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对照组男性7 例,女性8 例,35~80 岁,平均(57.51±1.41)岁,实验组男性8 例,女性7 例,36~80 岁,平均(58.10±1.41)岁,所纳入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1)通过急诊科相关检查确诊为AMI;(2)相邻两个或是两个以上导联心电图ST 段抬高≥0.1mV;(3)对本次研究目的了解,并签订知情同意书;(4)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同时参与其他研究;(2)合并具有重大功能脏器衰竭;(3)存在免疫性疾病;(4)合并具有精神疾病。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起病后由患者家属陪同自行入院,送至医院途中未有相关医护人员给予护理指导干预。实验组则行使一体化院前急救护理,如下,1.我站值班人员接到120 指挥调度中心出诊电话后三分钟内完成出车。出发后由医务人员立即拨打呼救电话,确定地址无疑,并进一步对患者症状、神志和发病原因以及持续时间等进一步了解,指导就地平躺或绝对卧床休息,防止心肌耗氧量增加。对于存在发生心脏骤停者稳定其家属或是呼救人的慌乱情绪,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电话指导,同时嘱耐心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2.到达现场后依据患者病情初步判断为疑似心肌梗死患者,携带出诊药箱、氧气箱之外,还需增加除颤监护仪、心电图机等。询问病史,立即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予患者吸氧(依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立即抢救治疗并转运至急诊科抢救室继续心肺复苏,必要时收治ICU。如果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则10 分钟内完成心电图,并远程传输心电图(微信平台)至胸痛中心,自行判读或由胸痛中心医师判读,必要时拨打胸痛中心电话,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给予胸痛一包药,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600mg(或替格瑞洛180mg)。并建立静脉通道,通常选取左上肢,同时选取适宜的静脉留置针确保穿刺一次成功,急救药物能够顺利输入,并对患者使用扩血管、抗凝以及营养心肌和纠正心律失常的对症治疗,随后妥善固定,进行心电监护等。如心电图诊断为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同时与家属沟通再灌注治疗方案,明确需要急诊介入治疗后,由胸痛中心值班医师电话启动导管室,电话通知急诊介入医师、护士和技师,直接将患者送至导管室。如果接受则进一步治疗(包括急诊介入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如果选择介入治疗,则初步沟通介入治疗的风险等,如果选择溶栓治疗,则启动溶栓治疗流程,近期未有外伤、手术史和其他出血性疾病史可予以溶栓治疗。3.转运途中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安抚患者情绪,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用力,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持续心电监护并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与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波形变化,若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在此期间通知接诊医院急诊科做好相关抢救准备,待患者送达医院后与接诊人员就病情与处置进行交接。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χ ±s)表示,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比实验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更低,并且病死率均高,两组相比差异显赫,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
由一项研究报道[4],在欧美国家AMI 比较常见,美国发病率约150 万/年。我国近些年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发病50 万次以上,患病率高达200 万以上,同时该病存在病情变化快和发病急等特点,故而成为患者死亡主要原因,通常患病24 小时若未得到有效治疗,将加大患者死亡风险,即使抢救成功也将具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其中,冠状动脉病变和堵塞为心肌缺血和坏死主要原因,对于快速将冠状动脉再灌注改善,恢复患者心肌供血、供养,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心肌梗死程度,并且是该病病死率降低[5]。AMI 急救中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故显得十分重要,是缩短救治时间与提高抢救成功的基础[6]。
经大量研究报道[7],院前急救护理的干预是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重要步骤,在到达医院前为患者实行有效院前急救护理在较大程度上能够稳定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疼痛和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依从性,继而帮助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行全面治疗。故本文通过上述优势纳入30 例AMI 患者展开分组研究,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另一组行使一体化院前急救护理流程,由研究结果呈现出实验组抢救成功率、病死率依次是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80%、20%。一体化院前急救护理主要从患者发病,第一时间前往患者所在位置,对其展开一系列措施,降低转运中可能发生的死亡风险,以此确保转运顺利,为患者赢得更多抢救时间,从而使其急救成功率提高,使患者尽快接受治疗。由张文[8]等研究可知,实验组AMI 患者经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之后抢救效率显著提高,并且抢救成功率也达到74%,并且和对照组常规护理(50%)相比显著较高,同时实验组救治中并发症发生率为6%,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较,具有显赫(P<0.05)。结合上述研究结果说明,一体化院前急救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使其病死率也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AMI 患者通过一体化院前急救护理缩短患者整体抢救时间,优化了抢救流程,值得临床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