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斐
(东明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山东 菏泽 274500)
股骨头坏死作为常见骨关节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而我国近几年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1]。股骨头坏死会导致患者的股骨头塌陷或严重变形,对股骨头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若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病情进展后还可能导致患者残疾,为此需尽早明确诊断,实施针对性治疗。虽然根据临床表现能进行初步判断,但并不准确,为此需配合其他方式辅助诊断,其中影像学技术就是当前比较常用与有效的手段[2]。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诊断中,CT与核磁共振应用相对广泛,但在基层医院关于二者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比较还相对缺乏,有必要进一步探究,才能明确何种诊断方式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本次就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进行了研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前均接受过C T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满足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3],术前均接受CT与核磁共振诊断。入院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短缩性跛行等症状,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手术指征,同时排除严重心肝肾病变、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除股骨头坏死外的其他骨头坏死疾病,以及妊娠期或哺乳期等患者。本研究经过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0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4.39±3.45)岁;股骨头坏死病因包括长期糖皮质激素用药史27例、既往髋关节外伤史45例、长期酗酒19例、其他因素9例。
1.2.1 CT诊断 选择SIFMFNS 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CT诊断,参数包括管电流220~300 mAs、管电压120 kV、扫描层厚10 mm、扫描层间距10 mm,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调整好仪器后对患者股骨头实施断层扫描。
1.2.2 核磁共振诊断 选择西门子Symphony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核磁共振诊断,参数包括扫描层厚5 mm、扫描层间距6 mm,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双侧股骨头实施扫描,若有必要,可进一步辅之以冠状面扫描。此外,还可配合自旋回波序列T1WI与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WI,以及翻转恢复脂肪抑制序列等进行加层扫描。
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标准,比较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以及评估股骨头坏死分期情况。
股骨头坏死分期评价标准如下:髋关节疼痛,行走期间疼痛加剧,有不间断髋关节疼痛为Ⅰ期坏死;腹股沟、臀后侧、大腿内侧等有痛觉,或轻微麻木感,疼痛以针刺样与酸痛等不适,适度休息后疼痛有所缓解为Ⅱ期坏死;站立时髋关节严重疼痛,疼痛持续且强烈为Ⅲ期坏死;髋关节严重持续疼痛,股骨头形态结构明显变形,股骨头内面有不规则磨损或塌陷,股骨头的骨小梁有结构性改变为Ⅳ期坏死[4]。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2.0,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CT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84例、不符合16例,符合率为84.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97例、不符合3例,符合率为97.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诊断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对比
在股骨头坏死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评估准确率上,核磁共振评估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诊断与核磁共振评估股骨头坏死不同分期准确率对比[n(%)]
股骨头坏死作为常见疾病,多因骨头受到严重损伤导致内部血供中断,进而出现骨髓成分与骨细胞死亡等现象,病情进展后会出现骨头塌陷与骨结构变化,若未能及时治疗,还会导致相关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严重情况下甚至导致瘫痪或行动不便[5]。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是比较常规的手段,而尽早明确诊断,可为手术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终止股骨头坏死进展,提高预后。基于此,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尽早明确患者的病情及进展情况十分关键,这就对临床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诊断期间,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初步进行判断,但为了进一步诊断,还应配合其他手段处理,比如影像学诊断。CT与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广泛应用,在骨科疾病中证实有不错的价值[6],但目前关于二者诊断股骨头坏死在基层医院的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究。
该研究就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满足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术前均接受CT与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显示:CT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为84.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为97.00%,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符合率显著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股骨头坏死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评估准确率上,核磁共振评估准确率均高于CT诊断,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在临床已有成熟的应用经验,自身有着明显的作用,对股骨头实施多层面的CT扫描后,结合坏死部位实施多层次观察与分析,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不错的依据。同时CT检查下可清晰看出股骨头坏死内部情况,对股骨头有无死骨、骨破裂等进行判断。尤其是近几年临床医学的发展,多层螺旋CT诊断能进一步明确股骨头病变情况,提供的参考依据更多。而且CT诊断股骨头坏死可见股骨头中内骨小梁增粗或变形呈现星芒状。核磁共振检查是新型检测技术之一,也是趋近于无辐射的诊断方式,主要是依靠频设脉冲作为电磁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测,对人体损伤极小,加上这种扫描不受扫描限制,可对检查对象开展全方位、任意断面的成像检查,能呈现出病变部位纤细病变与具体的解剖信息情况,从而显示及定性判断病变部位与对应的病理、生化等信息[7]。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CT诊断比较而言,前者优势更为明显,在既往研究[8]中发现不管CT还是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股骨头坏死,可能受到扫描限制而忽略一些情况,但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多种模式的发展,可在断面的任意成像中综合性判断纤细病变与解剖信息,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中应用CT与核磁共振检查,均有不错的价值,但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检查诊断符合率更高,而且在评估不同分期上也有更高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