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审美形态研究

2021-08-06 20:19邵亚萍
牡丹 2021年10期
关键词:爱斯克洛德莫多

邵亚萍

美的审美形态丰富多样,优美、崇高、悲剧、喜剧只是最突出的几种,实际上还可以分出许多或中间、或过渡的形态。从美学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体现了不同的审美形态、审美趣味等。雨果运用大量的笔墨表现优美、崇高、丑、荒诞、悲剧等不同审美形态。本文就《巴黎圣母院》中表现出的优美、崇高、丑、荒诞、悲剧等审美形态进行梳理。

一、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不同形态的美。优美是对人的平和、友爱、坦荡、自由、富于创造性等本质力量的确证,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形式一般较为细致、稳定、柔和、对称、均衡、光滑、圆润、轻盈、灵巧,无剧变;最基本特性是和谐。《巴黎圣母院》中,爱斯梅拉达的舞姿柔和、灵巧,正体现了优美这一审美形态。

崇高指事物形体上巨大有力或精神上伟大雄浑,令人震惊或崇敬、神往的审美形态。《巴黎圣母院》中的建筑和音乐体现了崇高这一审美形态。

(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优美

《巴黎圣母院》主要从人物的外表美和心灵美两方面来表现优美这一审美形态。其中,外表美则围绕爱斯梅拉达而展开,例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格雷沃广场时,观众爆满,“爱斯梅拉达有着颠覆传统的美,她有别于19世纪贵妇人端庄、苍白的美,她美得自然灵动。”

《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对心灵美的著墨更多,例如,卡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失败而被绑在耻辱柱上,在烈日下忍受鞭刑,人们对他百般嘲笑,爱斯梅拉达却温柔地喂他喝水。小说中,爱斯梅拉达集外表美与心灵美于一身。

(二)《巴黎圣母院》中的崇高

崇高是人类的一种超越性心态。《巴黎圣母院》中包含着作者对巴黎圣母院被毁坏的惋惜。《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叙事的一座丰碑,其中的崇高精神永远闪耀着光芒。

1.建筑的崇高

《巴黎圣母院》中,作者描写了巴黎圣母院建筑:“那三道尖顶拱形的大门道,二十八座列王神龛在门顶上一字排开……最上边的部分是两座有石板前檐的黑沉沉的伟岸的塔楼,上下叠成壮观的五层。”巴黎圣母院的正面庄严宏伟,令人生畏,给人崇高与敬畏之感。

巴黎圣母院这种混杂的构造,就像古希腊的大型石建筑遗迹、埃及金字塔、印度宝塔一样,让人们对建筑艺术肃然起敬。

2.音乐的崇高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他的钟声展现了音乐的崇高。“大钟像脱缰的野马,如癫似狂,左右来回晃动,青铜大口一会对着钟楼这边的侧壁,一会对着那边的侧壁,发出暴风雨般的喘息,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卡西莫多使整座教堂充满生气。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淌的建筑,二者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崇高。如旋风、暴雨一样的卡西莫多及音乐,可以让人产生极大的崇高感。

二、丑与荒诞

丑是与美相对立的美学范畴,指歪曲人的本质力量,违背人的目的、需要的畸形、片面、令人不快的事物特性。《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的长相是名副其实的丑。

荒诞是表里不一、荒唐荒谬、虚妄不近情理的审美特性。《巴黎圣母院》中,卡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而被捉拿,要接受法庭的审判。预审官是一个聋人,而卡西莫多也是一个聋人,这体现了荒诞。

朱立元在《美学大辞典》中指出,荒诞与丑相通。下文对《巴黎圣母院》中的丑与荒诞进行简单分析。

(一)《巴黎圣母院》中的丑

《巴黎圣母院》主要从人物的外表和心灵两方面来表现丑这一美学范畴。外表丑通过卡西莫多来展现。小说中对卡西莫多外表丑的正面描写有“这可怜的小鬼左眼上长着一个疣子,脑袋缩在肩胛里,脊椎弓曲,胸骨隆兀,双腿弯曲”,侧面描写则为卡西莫多被选为愚人王,人们对他的嘲笑。

作者对于心灵丑的描写多通过侧面展现,例如,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贪恋爱斯梅拉达的美色,想要拥有她,最后得不到她,便想将她毁灭。

《巴黎圣母院》中,外貌极丑的卡西莫多却有着相当美好的心灵。在他身上,美丑兼具,美与丑的强烈对照使得卡西莫多的形象更加立体。

(二)《巴黎圣母院》中的荒诞

《巴黎圣母院》中有很多荒诞的场景,例如,卡西莫多被钟声震破了耳膜,成为聋人。在他劫持爱斯梅拉达失败被捕后,要接受审判,预审官不知道卡西莫多是聋人,装腔作势地审问卡西莫多,卡西莫多乱答一通,引来哄堂大笑。当录事告诉预审官,卡西莫多是聋人后,预审官判决卡西莫多在广场的刑台上接受鞭刑,并示众一个钟头。小说中这些荒诞至极的场景给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越是荒诞的情节,越是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三、悲剧

悲剧人物表现为“不具十分的美德,也不是十分的公正,他们之所以遭受不幸,不是因为本身的罪恶或邪恶,而是因为犯了某种错误。”《巴黎圣母院》弥漫着浓厚的悲剧意味,这里选取三个典型的人物来阐述其中的悲剧。

(一)克洛德的悲剧

克洛德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他遇到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后,真实的人性就开始表现出来。他对爱斯梅拉达的毁灭,使得卡西莫多将他推下钟塔楼顶。克洛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

在现实与理想的汪洋里,克洛德是个迷失的人,他在被爱斯梅拉达拒绝后万念俱灰。这个可怜的人亲手葬送了他拥有的美好。

(二)卡西莫多的悲剧

卡西莫多的悲剧是多重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他的生活充满了悲剧元素。

首先,他的出生就是一个悲剧,因为相貌丑,家人抛弃了他,女人们用各种语言谩骂他,男人们看到他无比高兴、拼命鼓掌。

其次,巴黎圣母院对卡西莫多的意义非凡。他把自己融入教堂里。巴黎圣母院这座建筑的悲剧,亦是他的悲剧。

再次,当卡西莫多看到爱斯梅拉达被绞死的时候,亲手把克洛德从塔顶推了下去。卡西莫多杀死了自己最尊敬的人,这对他而言就是一个悲剧。

最后,爱情悲剧。卡西莫多曾对爱斯梅拉达说,她一出去就会遭殃,人们会把她杀死,他也会跟着死去。小说最后,卡西莫多的尸骨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骨,当人们要把他们分开时,他却化作了尘埃。

(三)爱斯梅拉达的悲剧

爱斯梅拉达在小说中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艺术形象。可是却从小与母亲分离,最后终于见到母亲,却是在她临刑前。亲情于她太过有限,这是她的第一重悲剧。

天真的爱斯梅拉达迷恋着救她的“英雄”菲比斯,却遇人不淑。这是她的第二重悲剧。

爱斯梅拉达厌恶又恐惧克洛德,克洛德却疯狂地爱着她,甚至要毁灭她。这是她的第三重悲剧。

《巴黎圣母院》中还写了其他人的悲剧。然而,悲剧不是悲哀、悲惨,不是叫人们悲观失望,使人痛不欲生、意志消沉,而是悲愤、悲壮,使人奋发向上、斗志昂扬。悲剧能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由悲愤转向激励。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对悲剧进行过较为深入的探讨。此外,悲剧通过尖锐的矛盾斗争场面,可以使人们认识到人生世相的深刻方面。所以说,悲剧的意义深刻且深远。

四、结语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融入了很多美学思想。在以上优美与崇高、丑与荒诞以及悲剧等审美形态之外,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还包含着美与丑的对照、现实美与艺术美、审美趣味等诸多美学思想,有待人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爱斯克洛德莫多
陶土瓶与花
陶土瓶与花
身份失焦与生存实验
——《对面的撒旦》的文艺心理学分析
爱斯梅拉达形象的另一面
片段拾萃
压抑下的人性畸变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形象
赞美与批评
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题目功过参半
意义深远的“爱斯基姆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