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与丑的对照——《巴黎圣母院》的人物塑造

2013-11-15 11:19王建丽
小说评论 2013年1期
关键词:克洛德莫多梅拉

王建丽

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为表现反封建反教会主题,阐明自己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爱与憎,在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大量地采用了美丑对照原则。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来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美丑对照目的就是要把美丑之间的距离扩大,通过美丑之间的对比,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美与丑的对照,是雨果小说创作的主题和原则,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表现得极为突出和集中。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用心灵绘制的一幅“真善美”与“假恶丑”鲜明对照的壮丽图景,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是无所不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这种美学主张的成功实践的体现。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层次、多方面的对比,形成了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对比体系:美与善的组合、丑与善的组合、丑与恶的组合、美与恶的组合,多种组合体现同一个主题,“表达了真善美的道德理想”。同时,雨果把极美与极丑、极善与极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紧地纠结在人物身上,并结合人与人之间的对比和人自身的对比,给人以极其鲜明的艺术感受。

一、人与自身的对比

爱斯梅拉达是善与美的结合,是雨果全力塑造的一个真善美的女性。她有着仙女般的美貌,夜莺般的歌喉,醉人的舞姿,不管走到哪里就像太阳一样散发着光芒,使人不知道她究竟是凡人还是天使。她的美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让同性嫉妒,异性倾情。就连克洛德这样一个严峻、沉着、阴郁、不近女色的禁欲主义者,第一次见到爱斯梅拉达时,眼睛竟会闪烁着不寻常的光芒。爱斯梅拉达的美不仅在于外表,更还在于内心,她的心灵与她的外貌一样美丽。她纯洁善良,富于同情心,有舍己救人的侠义心肠,真诚地同情别人的不幸,抚慰人们的心灵,驱散别人的忧愁。在作家的笔下,爱斯梅拉达成为中世纪阴森黑暗的背景中一个异常鲜亮的形象,显示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体现了真善美的最高境界。

加西莫多是丑与善的结合。他丑的可怕,是所有丑相的结合体,周围的人嘲笑他,把他看成是怪物,但他的内心却无比的善良与忠诚,只要别人给他一点点爱,他就会以十倍甚至百倍的爱给予回报。他把从小收养他的克洛德看成主人,对他有着无比的感激和忠诚,不惜为他去抢爱斯梅拉达,不惜为他去承受酷刑的折磨。当他受刑口渴时,别人不但不帮助他,还嘲笑、讥讽他,只有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这很让加西莫多感动,使他懂得了爱和美,流下了生平的第一滴眼泪,从此以后他用全身心来回报她。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显得无比真诚、纯洁、高尚、当爱斯梅拉达不幸被陷害危在旦夕时,加西莫多奋不顾身地劫法场,把爱斯梅拉达藏在了圣母院里日夜守护,想方设法让她快乐幸福。最后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慢慢死去,表现了他忠于爱情的高尚品德。丑和善的结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正因为加西莫多的内在美,使他形体上的丑最终转化为一种社会美。

弗比斯是美与恶的结合。他是近卫军队长,上流社会的纨绔子弟,长的非常英俊,言行举止轻浮,喜欢玩弄女人。当知道爱斯梅拉达暗恋他时,他就对爱斯梅拉达说一些甜言蜜语的话,让爱斯梅拉达感觉他是爱她的;虽然不喜欢表妹,出于表妹家的钱和地位还是和她结了婚;当爱斯梅拉达以谋杀罪被处于绞刑的时候,弗比斯抛弃、出卖了她。他的种种行为让人们看清了弗比斯丑恶阴险的灵魂,使人们对他产生一种厌恶的情绪,鄙夷的审美心理反应。

克洛德是丑恶的结合。这是一个挣扎于爱恨之中的复杂形象,是他直接导致爱斯梅拉达的毁灭。他严肃阴郁,性格内向,沉迷于炼金术。伪科学的谬误注定他的失败,因而精神变得空虚。他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却激荡着淫邪的情欲,他的长期被压抑的情欲一旦蠢动起来就表现为罪恶的形式。为了得到爱斯梅拉达,他让加西莫多去劫持。当得知爱斯梅拉达与弗比斯约会时,他嫉妒得要死,便跟踪他们,就在他们相拥时,他举起了手中的刀猛刺过去。爱斯梅拉达被控诉为谋杀罪而被判刑,为了他的欲望,他可以不择手段,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他的种种行为让人们感到厌恶,为他的自私、残酷而感到羞耻。

人与自身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人物自身的外貌与内心为映衬,使美的更加更好,丑的愈加丑恶,尤其是外貌与内心形成的强烈反差,给人以极其鲜明的艺术感受。

二、人与人之间的对比

爱斯梅拉达与加西莫多的对比。爱斯梅拉达美到极点是个完美无缺的人,“她真是美若天仙,所以,当她一出现在房门口时,仿佛她把她所特有的某种光芒洒满了这个房间”。而加西莫多却恰恰相反,是个极其丑陋的人,任何人都不愿意再看第二眼。作者采用了高度夸张的手法,用这两个人的外貌对比来阐释“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的美学主张。

善和恶贯穿着小说的始终,是两种力量的代表。克洛德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其实也就是善与恶的对比。爱斯梅拉达是善的化身,代表着光明和自由,代表着真善美,而克洛德是极恶的体现。作者主要论述的矛盾就是善与恶的对立,通过极善与极恶的对比,促使人们的心灵追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的对比,表现在他们对爱情的态度上。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由感激之情而产生爱慕,不惜做他的情妇甚至女仆,心甘情愿为他献身,她对爱情忠贞不渝至死不变,从来没有想过弗比斯会背叛她,她的痴情,令人心痛。弗比斯放浪轻浮,通过他们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之间的对比,展示了爱斯梅拉达的高尚情操,暴露了贵族公子极端利己的恶劣本性。爱斯梅拉达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而克洛德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阴谋。

爱斯梅拉达与甘果瓦的对比。甘果瓦是爱斯梅拉达名义上的丈夫,爱斯梅拉达在甘果瓦将要被绞死时救了他的性命。可当爱斯梅拉达需要帮助时,甘果瓦不惜与克洛德合谋,把她亲手交给了克洛德,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之人。一个表现出高尚,一个表现出卑下。

克洛德与加西莫多的对比。克洛德与加西莫多在遭遇爱情而不可得时,一个走向邪恶的深渊,另一个走向了崇高的自我牺牲。克洛德采取了罪恶的手段,而加西莫多表现出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爱情的追求中,加西莫多散发出灵性与善性之光,它们遮蔽了他丑陋的躯体,闪耀着一种纯净的灵魂之美。而克洛德正好相反,原有的善良本性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邪恶。克洛德为了使自己从自责恐惧中解脱,把罪过都归结到爱斯梅拉达身上,把她视为黑天使、女巫。实质上,他是为了自己的爱、欲望寻找理由,但这种爱发生了严重的扭曲,既不能健康发展,又不愿放弃,最后变成一种扭曲变态的情感。当他得不到爱时,他就毁掉她,却没有丝毫的愧疚。内心丑恶的他,所表现出来的是冷酷残忍,最终作者为他安排惨死的命运。如果说加西莫多验证了“丑就在美的身边,畸形靠近着优美”,那么克洛德便验证了“丑陋隐藏在崇高的背后”。

克洛德与弗比斯之间的对比。克洛德光秃的额头,低垂的头颅与阴郁的神情,而弗比斯帅气英俊。克洛德的生活清苦,刻板严肃,而弗比斯却花天酒地生活极为放纵。克洛德作为神职人员,标榜禁欲主义,躲避女色,而弗比斯贪恋女色,玩弄女性。对于同一个女性爱斯梅拉达,两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克洛德是一种兽性、专制的爱,他爱上爱斯梅拉达之后就拼命追求,得不到手就把她毁灭。弗比斯不爱梅拉达,只把她当成玩具,不要了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扔掉;克洛德的情欲显得执着专一,弗比斯则显得肤浅而庸俗。这两个人虽然在多个方面形成对比,但是他们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丑恶阵营的代表。

通过爱斯梅拉达与他们的对比,表现了各个人物对爱斯梅拉达的不同感情和态度,衬托出什么是真善美,同时也把假恶丑也摆在了读者面前。在众多人物中,只有加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的感情是真的,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他的付出心甘情愿,从未曾想过要从爱斯梅拉达那里得到什么。

在《巴黎圣母院》的对照中,雨果把崇高、伟大的品质和感情赋予被压迫的下层人民,特别是把真挚的爱情赋予在形体上有严重缺陷,为一般人所嫌弃的社会孤儿身上。加西莫多就是雨果用对照艺术塑造出来的一个外表极丑,内心却非常善良的人,集中体现了作家所宣扬的爱情,仁慈,善良能战胜邪恶,拯救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为了达到善感化恶,善能战恶的目的,采用夸张,以构成反差强烈的美丑对照。在这种对比下,人物的性格充分地表达了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对比手法在古今中外文学大师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使用过,但是没有一个作家一部作品能够像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样把对比手法运用得如些深刻、如此透彻。作者把极美与极丑、极善与极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紧紧地纠结在一组密切接触的人物身上,从而揭示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真正内涵。

猜你喜欢
克洛德莫多梅拉
卡梅拉的鸡蛋
陶土瓶与花
陶土瓶与花
克洛德·西蒙《弗兰德公路》中女性形象分析
片段拾萃
为梦想而努力
《不一样的卡梅拉》
赞美与批评
《巴黎圣母院》中克洛德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