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杰 吴雨轩
摘 要:术语翻译在口译过程中至关重要,但目前术语翻译研究多集中于笔译或割裂式、单一式的口译环节。从全程式口译过程出发,把口译活动看作包括译前、译中、译后三个环节的循环闭合型全程式實践行为,在此基础上针对各个环节提出对应的术语翻译技巧。通过结合口译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译前准备、译中“翻译四诊法”和译后总结三大技巧,即“PLLABS”口译术语翻译法,以期对口译工作者克服术语翻译瓶颈有所裨益。
关键词:口译过程;术语翻译;技巧;PLLABS
中图分类号:H083;H085.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1.03.008
Abstract:Terminology transl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during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 but the current researches on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focus more on translation or fragmental interpreting. Considering the interpreting as a whole proc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various skills with case analysis based on different interpreting stages and summarizes them as the “PLLABS” terminology interpreting method. We hope these skills would be helpful for interpreters to overcome the terminology interpreting bottleneck successfully in the future.
Keywords: interpreting process;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skills; PLLABS
收稿日期:2020-07-08 修回日期:2021-01-25
基金项目: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实培计划”项目(2020)“媒体语言规范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引言
术语是在某一特定专业领域内表达一个特定科学概念的语词形式[1],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对于口译员来说,由于受到所学专业及其涉猎知识领域的限制,精准地译出各类术语,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国内相关学者统计,专业译者75%以上的翻译时间都耗费在术语上[2],术语对翻译工作者的掣肘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相较于笔译,“准、顺、快”[3]的口译工作显然具有更强的即时性和时效性,往往容不得译员留有半点闲暇加以思索,因此,口译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克服各类术语翻译障碍,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1 口译过程
口译作为一种临场实践活动[4],其过程有着不可尽数的突发性和复杂性。口译过程是一种即时的双语信息处理过程[5],一项口译任务最终得以完成的质量取决于口译员自身的双语能力、百科知识及常识、翻译技巧、心理素质及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此外,口译员也必须对口译活动的整个过程谙熟于心。
近年来,随着翻译学与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学及人工智能(AI)等相关学科的不断交叉渗透,国内外与口译实践及研究有关的专家,普遍把口译行为过程延展化,而不再将口译过程简单视为“实际口头翻译的孤立环节”(即“译中”),而是将此“译中”行为与“译前”和“译后”两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6],把口译员在此三个连续环节内的综合表现视为一体,全程式加以综合研究(图1)。毋庸置疑,口译过程全程式的转变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然而,翻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建基于翻译经验[7]。从长期口译实践行为来看,上述全程式口译过程,对于大多数专业或非专业口译员来说,仅仅只是某一场具体口译活动的有效结束。通常情况下,口译员的上一场具体翻译实践行为,尤其是译后阶段的梳理、归纳、总结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其下一场具体口译实践活动的译前准备阶段。鉴于此,笔者在上述全程式口译过程的基础上,将口译过程演绎变化如下(图2):
从图2可明显看出:长期看来,口译过程是一个循环、闭合、周而复始的过程。译前与译后看似两种分裂的活动,其实是息息相关、难以割裂的共同体。需指出的是,在此循环闭合型口译过程当中,“译中”依然是口译行为的核心。无论是“译前”准备,还是其“译后”总结,均是为其间的“译中”或未来下一个“译中”活动来服务的。
本文所提到的“口译过程”均采用这一循环闭合型口译过程的概念。
2 术语翻译技巧
相对于传统笔译,口译过程中,尤其是其核心“译中”过程当中的术语传译、处理工作,往往会因口译的即时性和时效性而变得更加棘手。翻译实践中,陌生的术语构成译员一时无法跨越的障碍,导致其传译失败[8]的例子屡见不鲜。在全球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职业口译员即使经验再丰富,也无法对每个行业的术语了如指掌,故口译员必须提前做好术语准备,并且掌握常用的口译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术语翻译技巧,以备顺利完成每次口译任务。
国内的口译研究一直远远落后于笔译研究[9],迄今为止,这一局面也并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若谈起对口译过程中术语翻译技巧的相关研究,国内的相关专家更是凤毛麟角。以中国知网(截至2020年3月5日)为例,若将“口译”“术语翻译”同时设为“关键词”,相关搜索结果为2项;若将两个词同时设为“主题”,则仅可搜索出52篇相关期刊文章和毕业论文。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口译研究领域的专家多数是侧重“译前”准备阶段,或是关注“译中”过程中的篇章翻译技巧,抑或是译前、译中及译后的术语管理[10],迄今为止,并没有相关专家将整个口译过程视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进而对其整个过程中的术语翻译问题进行统一辩证研究。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将口译过程视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的情况下,对其各个阶段所涉及的繁杂术语翻译问题进行逐一归纳与总结。
2.1 译前——准备(preparing)
译前准备是口译工作的必要一环。国内外专家对此并无异议,并做出了异常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术语译前准备方面,我国已故口译理论开山鼻祖鲍刚提出了“术语强记”法,包括时间分段记忆法、构词结构记忆法、意义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11],王华树也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下口译过程中的“术语管理”策略[10],他们均为术语译前准备提供了的良方。在此,笔者想强调的是,上述两位口译研究领域内的大家其实指出了术语译前准备最为重要的两方面:术语“搜集”与“记忆”。
术语搜集的方式多种多样,但究其途径,无外乎“内取”和“外寻”两种。内取指译员从自己以往所储备的纸质或电子(包括语料库)文档中提取相关术语翻译资料;外寻则主要指从翻译活动召集方或参会方、图书馆、网络、语料库、人工智能等途径甄别、遴选并提取相关术语翻译资料。
术语记忆方面,需指明的是,口译员要在平素实践当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的术语快速记忆方法,这甚为关键。另外,考虑到一般译前准备时间较短,口译员想在短时间内记住搜集到的所有术语翻译词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建议口译员将术语词汇做出纸质、电子(手机等电子设备拍照即可)两种形式的参考资料,随身备用。
2.2 译中——“翻译四诊法”(lookinglisteningaskingborrowing,LLAB)
作为口译过程的核心所在,在译中——口头翻译实际操作期间,口译员除了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译前所做的各种准备资料的作用[12]之外,还应熟练掌握并运用好“翻译四诊法”:望、闻、问、借。此技法源自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稍做变化,借用意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术语得到有效传译的方法集合。
望(looking):口译员通过张望身边和四周环境达到寻找术语翻译相关信息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自己提前准备的术语翻译资料、会议现场所播放的PPT、纸质会议资料,甚至是外方人员带来的公司资料、人员名片等。
闻(listening):口译员通过侧听身边和四周人员(或机器)来获取术语正确翻译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从双方谈判人员或技术人员,甚至是口译合作人员那里听取到相关术语的正确翻译方法。
问(asking):口译員通过探问身边、四周或视野之外的人员以来获取术语翻译的正确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交替传译中如有个别数术语拿捏不准,可直接询问会谈参与人员,也可在同声传译间歇或口译人员交替时通过适当通信方式询问相关行业翻译人员或相关专家。
借(borrowing):口译员通过借用同义词、相关词、释义、与之发音相似的第三语,复读原词,略过不译等方式对较为陌生的术语进行翻译。据不完全统计,在实际口头翻译过程中,该技法是口译员使用最多、最不受制于外界环境干扰、最不影响译中翻译过程的最为常见的方法。为形象描述,加强记忆,特举例①如下(俄汉互译):
例1.
原文:近年来,我公司稳步加大了创新科技投入力度,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年,终于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白血病等疾病的药品研制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
译文: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наша компания постепенно наращивает инвестиции в инновации и технологии. Под правильным руководством управленческого слоя компании, после многолетних неустанных усилий многочисленных научных и 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х работников, в текущем году, наконецто, крупный прорыв получился в области научных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разработок препаратов от повышенного давления крови, диабета, КБС, белокровия и т.д.
分析:口译员分别使用了“гипертония”(高血压)和“лейкемия”(白血病)的同义词“повышенное давление крови”和“белокровие”代替原词,有效地完成了口译任务。
例2.
原文:Изза вспышки нового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 в конце декабря 2019г., слышно, что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 Китая планирует запрещать тогоровлю дикими животными и их употребление на всю территории страны, включая панголинов, летучих мышей, цивет, змеей, саранч и цикад.
译文:因2019年12月底所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听说,中国政府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包括穿山甲、蝙蝠、果子狸、蛇、蝗虫及其他一种昆虫等。
分析:口译员依靠自身翻译经验,从前后语境中推出“саранча”(蝗虫)后面的单词“цикада”(知了)为一种昆虫,从而用与之相关的词语完成了翻译工作。需注意的是,此法一般仅限于非重点类术语词汇,即该术语在口译过程中所出现的频率极低的情况下较为适用。
例3.
原文:老实说,苏联时期,贵国在铁路建设方面实力雄厚,也给中国铁路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过,近些年来,中国在高铁建设方面位居世界领先地位,我们在土建、车辆制造、四电等方面都超过了俄罗斯。
译文:Честно говоря, во времена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Ваша страна была могуча в ж/д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е, и также оказала Китаю грандиозную помощь в данной области. Однако, в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Китай занял лидирующую позицию в мире по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у ВСМ, и мы превзошли Россию в гражданском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е,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поездов, Сидянь(т.е., связь, сигнализация, электроэнергия и электрификация) и т.д.
分析:口译员对中方特有术语“四电”采取了“释义”法,对其含义(通信、信号、电力、电气化)进行了阐释,从而使听众完全掌握了整句话的意思。译员采用此种借用方法需要有很高的术语内涵认知度,否则易将相关方引入歧途。现实中,完全对等的原文和译文是不存在的[13],而在口译过程中可通过“释义”法,促使原文和译文更加等值。
例4.
原文:Сейчас, к сожалению Вам сообщаем, что у нас все полумаски FFP3 уже заказаны или проданы, мы не можем Вам предоставить такие товары, но знаем, что на Воронежском заводе производят мельтблауны, если Вас интересует, мы рады Вам помочь их обрести.
译文:现在,很抱歉地通知贵方,我方所有的FFP3半截式口罩均已被预定或售完,因此无法向贵方提供这些产品。但我方知道,一家沃罗涅日工厂在生产meltblown,如果贵方感兴趣的话,我方愿协助贵方采购。
分析:口译员对自己不太熟悉的但在句中非常重要的外语术语使用了与原词相似的第三语读音“meltblown”(熔喷布)“译出”了术语。这是口译员临场的一种所谓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对口译员第三语(一般为英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且对常用外语术语之间通过“音译、转写、仿造”[14]互相借词的模式较为熟悉。需提醒的是,听众中往往会有人对该术语发音有所了解,一旦译员获取该术语的准确译法,应在后续口译活动中及时校正。
例5.
原文:楚克奇输电线项目所在地冻土多,冬天温度极低,所以我们在设计导线时,必须考虑风速、气温、覆冰、雨凇天气的影响,这对于导线荷载、铁塔档距都非常重要。
译文:Местоположение проекта ЛЭПа в ЧАО с многими вечномерзлотами и чрезвычайно низкой температурой зимой, и поэтому при проектировании проводов мы должны учитывать влияние скорости ветра,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оздуха, гололеда и т.д. Это очень важно для нагрузки на провод и пролета между стойками.
分析:口譯员对自己陌生的术语借用了“等”而省略了对“雨凇”的翻译,实属无奈之举。幸运的是,俄语的“覆冰”和“雨凇”都可以用“гололед”表示,因此整体翻译也无伤大雅。此法同样要求口译员在获取该术语的准确译文后及时加以校正。
2.3 译后——总结(summarizing)
译后环节,对于口译员来说,在术语翻译方面最为重要的就是及时进行总结,对译前、译中所搜集到的以及译后查漏补缺所找寻到的术语对应译文予以梳理、归纳,做好术语归口管理工作,以便在下一次口译任务中有效利用。译后阶段,建议口译员一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如云存储、数据库、语料库、人工智能等,整理相关术语的源语和译语,以便在未来译前准备阶段可以使用专业工具快速查询专业资料,更高效地应对复杂多变的口译活动。
综上所述,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术语翻译技巧侧重点不尽相同。另外,需加以补充的是,译中译员需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此期间使用四诊法时,切勿妨碍翻译活动正常开展。翻译四诊法也并不局限于译中运用,译前和译后,口译员也可以充分利用四诊法尽可能多途径地、更加全面地多准备、总结与术语翻译相关的各项工作。为方便记忆并加以巩固运用,笔者特将口译过程的整套术语翻译技巧方法命名为“PLLABS”法(图3)。
3 结语
术语传译在口译过程中至关重要。若译员不能正确翻译源语中的术语,势必会降低口译任务的总体质量。因此,口译员在日常模拟或实战训练中务必提高术语翻译意识,广泛累积双语术语词汇,并熟悉运用“PLLABS”术语翻译技巧。
注释
① 本文所有俄汉互译材料均源于笔者口译实践。
参考文献
[1] 刘青. 关于科技术语定义的基本问题[J]. 科技术语研究, 2004(3): 14-17.
[2] 杨黄海, 郑述谱. 基于互联网专业术语研究法[M].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3.
[3] 李越然. 建议开展口译工作的研究[J]. 翻译通讯, 1983(1): 36-38.
[4] 李晶晶.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口译过程研究[J]. 外国语, 2019(6): 60-70.
[5] 王斌华. 口译的即时双语信息处理论[J]. 中国外语, 2019(4): 87-93.
[6] 张吉良. 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J]. 中国科技翻译, 2003(3): 4-7.
[7] 刘宓庆.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М]. 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8] 厉平. 论口译训练的术语教学[J]. 中国科技术语, 2009(5): 34-37.
[9] 刘和平. 口译理论研究成果与趋势浅析[J]. 中国翻译, 2005(4): 71-74.
[10] 王华树, 张静. 信息化时代口译术语管理及其技术应用研究[J]. 外文研究, 2007(4): 72-76.
[11] 鲍刚. 译前准备“术语强记”的方法论[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3(3): 42-44.
[12] 任文, 郭聪, 黄娟.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口译研究40年考察[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19(1): 26-34.
[13] 胡谷明. 翻译的等值性、等同性、代表性论说[J].中国俄语教学, 2019(2): 76-82.
[14] 王浩杰. “一带一路”视域下非通用语科技术语汉译初探:以乌克兰语为例[J]. 中国科技术语, 2019(3): 59-60.
作者简介:王浩杰(1982— ),男,硕士,中国科学院译协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会员,翻译硕士(MTI)兼职导师。中国中铁国际集团高级经济师、CATTI一级翻译,研究方向为俄语应用及翻译学、术语学、国别区域研究,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次。通信方式:wanghowjet@foxmail.com。
吴雨轩(1993— ),男,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文化外译。通信方式:wyxuan11215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