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云巧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多了一个新的栏目——“和大人一起读”。一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园地有一次和大人一起读的安排,共8次。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不大,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中介作用,通过听与看、读与说的感官链接,达到字形和语感的积累。大人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得阅读理解所必需的解码技能,积累书面词汇量,提高语言意识,促进儿童的阅读学习,让孩子从共读开始,爱上阅读。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亲子共读阅读素养
一、“和大人一起读”——无压阅读新抓手
“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是统编版小学语 文教材里新出现的栏目,这个板块引起了老师的 关注。和大人一起读怎么读?需要达到怎样的要 求?老师还要做些什么?让一线的老师都开始了 思考。首先,我们得了解这样编排的意图。统编 版教材中安排了这一特色板块,很好地帮助儿童 逐渐学会独立阅读。孩子拥有轻松、愉悦的阅读 氛围,教师有梯度地引导儿童爱上阅读,使他们 慢慢地从依赖式阅读过渡到自主性阅读。
1. 非功利性的阅读起点
“和大人一起读“与学校里的课堂教学不一 样,不会直接关注孩子认识了多少字、掌握了多 少知识点、积累了多少语言训练点、学习了什么 语言表达。家庭阅读关注的东西只有一个——儿 童的阅读兴趣。太多功利性的学习要求,对孩子 的阅读兴趣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扼杀孩子 读书的兴趣。通常,课堂的阅读带给孩子太多的 客观要求,比如:读准课文中的字词、难读的多 读几遍、想想课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写了 哪几个方面……给孩子们的阅读提出了太多的要 求,孩子无法轻松愉悦且无压力地放肆读自己想 读的内容。所以,适用于课堂教学的一切目标和 要求,在这里都不适合。在和大人一起阅读中, 大人不要给孩子设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同时也要 避免某些评判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要保证孩 子阅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纯粹地阅读。
2. 合作互通的阅读氛围
生活中經常会碰到“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的现象,家长对孩子的要求 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要求,亲子的和谐仅仅停留
在非学习区域。孩子最好的学习氛围是家长的正 面榜样。尤其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孩子“静下来” 的同时家长也应捧起书本。“和大人一起读“就 是要创设一种轻松无压的阅读环境,远离孩子的 “笨、吵、闹”,回到家庭的“读、说、笑”这 样的情境中来。孩子与父母需要一种阅读环境的 形成,让孩子在共读中合作学习,相互沟通交流。
3. 全面辐射的阅读材料
很多家长都会来问:“老师,我家孩子经 常看漫画,其他书都不要,你说怎么办?"“老 师,我可以给孩子买点什么书让他看看? ”买书 无从下手是大多数家长都有的困惑。根据孩子的 年龄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对阅读材料的选择 不同,识字量的多少也限定了阅读材料的选择范 围。“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所选文章都文质 优美、充满童趣,有朗朗上口的,有充满童趣的, 有和生活习俗紧密相关的……衔接了孩子的认知 发展,又能层层提升孩子的认知水平。每当老师 和家长不知道推荐哪些阅读材料给孩子时,“和 大人一起读”就给大家指引了新方向,以篇带本, 以本带系列,甚至到群书阅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听说唱演” 新途径
低段孩子,语感的培养是关键。栏目所选 的文本篇幅精短,文字自带一种韵律美,非常适 合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比如《剪窗花》中“剪 梅花,剪雪花,剪对喜鹊叫喳喳。剪只鸡,剪只 鸭,剪条鲤鱼摇尾巴”等语句,长句和短句的交 替使用,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有利于儿童语音感 的形成。也有充满想象空间的故事,比如《拔萝 卜》,以省略号结束,略去了故事的结尾,以泡 泡提问的形式追问“后来怎么样了”。也有科普 童谣类的文章,如《谁会飞》能满足儿童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针对不同的题材,家长与孩子共读 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让孩子乐在其中,享受文 字带来的妙处。
1. 推动家长,从听到读
“和大人一起读“这一栏目的增加,从根本 上来说对家长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让家长清醒地 意识到自己在“阅读陪伴”过程中的重要性。一 年级的孩子处于共读互动期,主要通过大人的评 价激励等手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倾听习惯, 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共读中通过家长与孩 子互学互通读书的方法,交流阅读的收获,使双 方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让家长能参与到共读中来,培训家长是关 键。在家长会中更新家长观念,在会上可以示范 共读的方式,引领家长掌握初步的“预测” “联 想“ “推理“ “比较“等各种阅读方法,给家长 “渔”,让家长有“鱼”可钓。从听到读,推动 家长的主导地位,从纯粹的读开始,跨出最坚实 的第一步,才能更进一步去改善方式和方法。
2. 感知节奏,从读到唱
单一的家长读、孩子听,久而久之,孩子 们肯定会产生阅读疲劳,而我们的阅读一定是从 “读”开始的,因此我们在碰到不同的题材时可 以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不再是单一的听读方式。 低段的小朋友对儿歌童谣易接受,包括现在的古 诗新唱,都是结合了儿童的年龄特点,用旋律涌 进孩子的脑海深处。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将此方 式纳入“和大人一起读”中。配上音乐、加点动作, 把儿歌和童谣唱出来,肯定会让孩子乐趣无穷。
如《拔萝卜》,这篇文章原本就有儿歌, 结合文本与音乐,让孩子在读中唱,唱中熟记。 又如《谁和谁好》是一首儿歌,语言活泼,以“问 答“的方式呈现,这种方式孩子特别喜欢,大人 和孩子来个“一问一答”拍手唱读。在有了一定 的经验基础上,再碰到类似儿歌时,亲子可以合 作读一读,然后跟着音乐唱一唱,加上简单的动 作更是锦上添花。
3. 能说会道,从读到讲
在家长的引导诵读下,让孩子参与话题,以 聊天的方式把家长与孩子两个独立的主体交集在 一起,不要让孩子处于被动的状态中。围绕儿童
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广泛而多元的交流。例如,一 年级上册《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个故事共读之 后可以给儿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你觉得 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 读了《剪窗花》这首儿歌,问一问:“如果是你, 你会剪什么呢? “大人还可用请教的方式问孩子:
“《猴子捞月》这个故事,水里的月亮其实是什 么呢? ”有时还可以展开一些非正式的讨论,比 如读了《小松鼠找花生》:“我觉得这个花生是 被巖鼠偷走了,你觉得呢? ”与课堂教学的交流 不同,这种“交流“因为没有课堂教学那些明确 的学习目标而显得自由。
4. 文字起舞,从读到演
孩子和大人在一起玩耍的时光,总是轻松 愉悦的,让表演融入字里行间,赋予文字以动作, 让孩子将所读的文字情节深刻于心,亲子共读时 刻可以在阅读基础上来个家庭共演。
如一年级的《小刺猬理发》,让孩子充当 小刺猬,给孩子搭建舞台,家庭人员充当观众, 孩子做剪头发的动作,大人引导孩子读出节奏和 韵味,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享受其中会更 有兴趣去读。又如一年级的《小兔子乖乖》,这 是耳熟能详的“课本剧”,富有节奏感和画面感, 亲子之间可以将故事的人物角色化,加上肢体动 作一起自编自演,来个家庭公演。利用家里的道 具,让文字活起来。
三、“和大人一起读”——滴水成河大舞台
孩子的努力总希望被人认可,也希望得到大 家的欣赏。有家长共读的活动就需要对应的展示。 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同样也 可以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闪光点。通过各种方式了 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了解其阅读的兴 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低段的孩子應减 少书面检测,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在班级交流。
1. 故事“小主播”
每天从早读课中抽出5分钟,作为共读互 动的展示时间。利用现在的信息化设备,微信、 钉钉等渠道,让家长提早一天通过音频或视频打 卡。请学生朗读故事,一开始,个别学生认字多, 在亲人伴读后,呈现的效果特别好。那么其他听 故事的孩子,发现自己的同学能在大屏幕中出现, 肯定会羡慕不已。这无形中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和 模仿潜能。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小故事,当学生 想要表达的时候,便是起到作用的时候,每天播 放,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尝到“露脸”的喜悦, 孩子们会更加喜爱这样的阅读,从而达到“悦读” 的目的。
2. “演员”新登场
情境演绎是低段孩子常用的方式,分角色、 戴上卡通头饰演一演,是低段孩子最喜欢的。抽 一个午读时间,或者班队课时间,给学生提供机 会,搭建“班级舞台剧“舞台,孩子们在小组内 选好表演搭档,可以采用分角色表演读、声情并 茂讲小故事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性发挥,我们都 应该积极鼓励。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评出“表演能 手” “故事能手”等并加分,只要是上台参与演 出的孩子都可以获得5分,获得最佳演出奖的可 以获得10分。如此一来,孩子们能为上台表演 而积极准备,能为获得最佳演出奖而精心准备。
3. “作家”新方式
针对儿童阅读由浅入深的发展规律,利用 “小星星阅读成长记录”可以及时地反馈孩子当 下的阅读状态。及时记录并评价,是保证亲子共 读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老师事先制作记录表, 把成长记录表发送到每个孩子的手上。刚开始, 记录的内容以父母写、孩子说的形式为主,到后 面孩子的识字量和书写技能提高了,可以适当让 孩子加入记录的队伍。记录的方式如下表:
故事的题目:《谁会飞》
共读时间(分钟):20 我知道了故事中的人 物:鸟儿、马、鱼儿
我觉得这些地方很有趣:鸟儿扇扇翅膀去又回,四脚腾 空,摇摇尾巴摆摆头
自评几颗星(满分5颗星):5 用了什么有趣的方式: 合作、表演、唱一唱……
每天布置作业时,教师都明确告知学生进
行亲子共读,并及时记录。每周一小结,以照 片的形式把每周的共读任务通过微信平台传给 老师。老师建立班级电子档案,以学生姓名命 名文件夹,文件夹里以周次排列,把孩子每周 的照片存入文件里。每周选择5名同学的优秀 记录贴在文化墙上。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种亲子共读的课外 阅读方式,教师肩负的责任就是保证这项活动能 够顺利并持久地开展下去。教师需要不断地鼓励 孩子的积极性,也需要给家长适当的共读方法指 导,最终目的是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从“共 读”到“悦读” O
参考文献:
[1 ]周玉春.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有效性研究[J].教育 教学论坛,2010(33).
[2] 徐玉荣.试论分享阅读实践研究的背景、现状及 其价值。].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
[3] 关旺章.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误区分析及科学指导 策略探讨D].新课程:教师(下旬),2012(3).
[4] 彭忍冬.用好新教材开创读书新天地[)].小学语 文,2018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