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海洋的悲歌
2021年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人们专为保护环境而设立的节日。然而,2021年3月发生的一件事,却威胁到了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
新闻: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继而发生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影响。3月12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4月12日,日本将福岛核泄漏事故等级定为核事故最高分级——7级(特大事故),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同级。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产生的上百万吨核污染水排入大海。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多國对此表示质疑和反对。4月23日,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发消息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内存有放射性废弃物的一个储液罐可能已经发生泄漏。
声音:
中国外交部: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赵立坚:海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太平洋也不是日本的下水道。日方处理核废水,不应让全世界买单。至于个别日本官员称这些水喝了也没事,请他喝了再说。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汪文斌:日方不顾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反对,违背自身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试图把核废水一排了之,把环境健康安全风险扩散到全球,这种行为不透明、不科学、不合法、不负责,也不道德,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将影响美国和加拿大,10年后将蔓延至全球海域。
韩国:4月14日,韩国总统文在寅指示韩国各部门积极研究,将日本排放核废水入海一事提交国际海洋法法庭。韩国官员此前表示,日本政府的决定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日本并未与邻国充分商讨,这是日本单方面作出的决定。
网友:既然日本称没有地方储存核污染水,美国又说核污染水符合安全标准,那不如将日本的核污染水运到美国存储和处理,反正运费也不是很贵,正好成人之“美”。
历史:
1986年4月26日凌晨,乌克兰境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大火,大量高能辐射物质进入大气层。这场灾难共计损失约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历史上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为了消除辐射危害,保证事故地区的生态安全,乌克兰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
苏联政府付出无数人力和物力,首先将反应堆的大火扑灭,控制住了辐射;然后派出大批军人和工人,为炸毁的第四号反应堆修建钢筋混凝土石棺,将其彻底封闭;之后,将反应堆30公里半径范围划为隔离区,撤走全部居民,并用铁丝网围起来,入口设有检查站,只有相关检测人员和工作人员能够出入。
海洋:
日本的核污染水将排入太平洋,而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最深、边缘海和岛屿最多的大洋,其中生长的浮游植物、海底植物、鱼类及其他动物远比另几个大洋丰富。
此外,太平洋浅海渔场的面积约占世界各大洋浅海渔场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海洋渔获量占世界渔获量一半以上。数十万渔民依靠丰富的鱼类资源,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日本这一不负责任的举动,将给太平洋的生物带来怎样的影响?赖以生存的人们又将走向怎样的未来?一切都让人忧心忡忡。
中国
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
新闻回顾:
2021年4月18日,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互联网上走红。论文的主人名叫黄国平,曾是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一名博士研究生,现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
黄国平拒绝了采访,并在网上表示:作为众多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学生之一,自己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才能走到今天。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网上的留言与讨论、朋友的问候与关心,很多无法回复。在此向大家致以诚挚的歉意和谢意,并祝愿大家努力终有所成。
背后:
黄国平在“致谢”中,回顾了自己饱经风雨的人生。
他以“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开头,诉说自己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如梦一场。
黄国平出生在一个小山坳里,母亲在他12岁时离家,父亲和婆婆在他17岁时相继离世。如兄长般的计算机启蒙老师、对他照顾有加的师母,也相继从他的人生中离开。他们长眠的坟茔时时提醒他,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
为了学习,黄国平在煤油灯下写作业,用抓黄鳝、钓鱼、养小猪崽和出租水牛的钱来上学。好在,命运对他尚有一丝怜惜,他顺利进入大学,保研时选择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并读完博士。支撑他一路走下来的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更可贵的是,这个栉风沐雨长大的男人,仍对世界抱有一颗温暖的心。黄国平说,自己的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声音:
央视新闻:其实,让人热泪盈眶的,从来都不只是苦难,还有苦难背后的坚守与奋斗。这是昨天努力的成果,也是对明天最好的馈赠。
央视网: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居斯塔夫·福楼拜
网友:这是现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他把苦难写成诗,让我动容又羞愧。
历史: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的一篇赠序。
宋濂以“余幼时即嗜学”开篇,讲述了自己艰辛的求学历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他便向藏书丰富的人家求借,将书逐字抄录下来。为了能得到名师的指点,他徒步走到数百里外,陪侍在名师身侧,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以恭敬换取名师的指教,宋濂果然在学问上有所进益。
宋濂在寻师时,常行走在深谷之中。严冬时分,寒风凛冽,白雪深深,将他的脚冻裂。走到学舍时,宋濂的四肢都僵硬了。“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而宋濂穿着旧棉袍、破衣服,身处他们之间却毫不自卑,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所以他并不觉得在物质方面不如别人。
之后,宋濂用自己的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作对比,表明学业能否有成就,不在于条件的优劣,而在于自己的努力。以此来勉励年轻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有所成就。
不论是黄国平还是宋濂,他们求学和人生路上的成功都离不开一颗坚定的心。他们不惧一切艰难困苦,为了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最终收获了命运的馈赠。
关于不畏艰苦、立志求索的名句:
1.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滕王阁序》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3.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4.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
5.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