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与汉字识字教育探析
——从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贝”的故事》谈起

2021-08-06 10:25杨军辉
殷都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甲骨文识字汉字

杨军辉

(中国文字博物馆,河南 安阳 455000)

教育部编写审定(2017)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有《“贝”的故事》(小学二年级下册)一课。课文中说,“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就是贝类的两扇壳张开的样子”,(1)教育部组织编写,温儒敏主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33页。贝壳很漂亮,很珍贵,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所以,用“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为了说明“贝”字的造字依据,课文还专门配了一幅张开的扇贝图片示意。客观地说,本课是“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在识字教学上的一次积极尝试,但其对“贝”字造字依据的解读和配图似有可商之处。从考古发现的古代贝币来看,天然贝币以稀见美观的虎斑贝为主。甲骨文“贝”字正像一枚虎斑贝腹面的样子,外部轮廓、唇齿清晰可见。把扇贝的外形作为甲骨文“贝”字的造字依据是不严谨的。

上述课文失误有一定的典型性,说明我们在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深入探究。笔者不揣浅陋,略表己见,权作引玉之砖,以就教于方家。

一、充分认识甲骨文在汉字识字教育中的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2)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一百二十周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人民日报》2019年11月3日01版。甲骨文作为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汉字童年时代的样子,不仅保留了汉字最单纯、最原生态的可人之处,更暗含了汉字系统的构形理据和文化基因。我们应该深入挖掘甲骨文的文化内涵,充分认识甲骨文在汉字识字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语言文字材料,应该深入研究、充分利用。裘锡圭指出:甲骨文不仅是我国最古的一种文字,更是我国最古的语言资料,所以,甲骨文对古文字研究和古汉语词义、语法、词汇、构词法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3)裘锡圭:《殷墟甲骨文研究概说》,《中学语文教学》1979年第6期。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声音表达方式,具有瞬时性和不可逆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是已经逝去的语音的物质形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语言和文字也一样,现代汉语和规范汉字是由古代的语言文字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要想弄清今天汉语、汉字的原理、特质,就必须追根溯源,从甲骨文入手,认真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甲骨文运用到汉语汉字教学当中去。

其次,甲骨文是象形性、直观性、辨识性很强的视觉文字,能够起到认识和学习规范汉字的桥梁作用。甲骨文是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文字,其基础字形大多是客观事物的抽象描摹,有很强的图画感染力。大量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表明,甲骨文的这一特性与幼儿和青少年的认知规律是一致的。2001年,黄雪梅曾在重庆选择三所幼儿园中班的幼儿作为试验对象,进行幼儿甲骨象形识字教学可行性教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甲骨文字有助于幼儿对现代汉字的学习,可明显地起到桥梁作用;无论是从幼儿的兴趣、积极性、想象力还是保持成绩,借助甲骨文字的识字教学明显优于常规教学;幼儿进行甲骨象形识字教学是可行的。”(4)黄雪梅:《幼儿甲骨象形识字教学可行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第34页。

再次,汉字本身的发展历史要求我们必须把甲骨文应用到汉字识字教育之中。今天的汉字是由历史上的汉字发展演变而来的。由于繁化、简化、隶定、楷化、正体、俗体、通假、讹变等多种因素的反复互动,许多汉字在形体上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些汉字必须从根源上着手,才能追本溯源,从而真正理解字义,正确使用。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本身就是汉字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很好的析字材料,是专业汉字研究者不可规避的对象,也是普通汉字学习者学好汉字、用好汉字的捷径。(5)张鹏丽、陈明富:《甲骨文与汉字教学》,《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因此,甲骨文应该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汉字识字教育、文言文教学、汉字理论学习、书法艺术造诣提升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增强汉字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法宝。

最后,与表音文字不同,甲骨文本身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许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甲骨文是先民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的智慧结晶,凝结着古人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心血,是我们认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如,甲骨文从“示”之字,即反映了古人的神鬼观念、宗族意识;甲骨文从“宀”之字,反映了古代的建筑文化;一些从“女”之字,反映了我国的姓氏起源;如此等等。通过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在学好、用好汉字的同时,也可了解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综上所述,作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6)习近平:《习近平致信祝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一百二十周年强调:坚定文化自信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人民日报》2019年11月3日01版。的殷墟甲骨文,应该也必须科学地运用到汉字识字教育中去。

二、利用甲骨文开展汉字识字教育面临的困境

甲骨文发现120多年来,海内外专家学者,甚至包括一些文字书法爱好者,都在不遗余力地研究和推广甲骨文文化,传播甲骨文知识。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对甲骨文知之甚少,出现很多可笑的事情。徐自学就曾感慨“经常遇到一些与甲骨文故乡不相称的现象”,有把“甲骨文”写成“甲古文”的,有把其他古文字误作甲骨文写进书法作品的,有把甲骨文书法名作当作金文书法佳作进行评述的。更有甚者,被联合国收藏的一幅甲骨文书法作品中居然有一大半字不是甲骨文。(7)徐自学:《甲骨文化,亟待普及》,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编:《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还有很多谬解文字的,如“射”“矮”错位,“出”“重”颠倒等。有些教师还采取“俗文字学阐释法”,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拆解汉字,自编口诀,以便让学生记忆,如“上面三九,下面十八”是“染”,“人自大一点就臭”,“女性能顶半边天,力气大能扳倒山”是“妇”等。(8)邹渊:《甲骨文知识在中学古文教学中的应用》,《语文建设》2015年第5期。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对甲骨文知识的普及推广与研究水平不成正比。

其次,对利用甲骨文开展汉字识字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近年来,随着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的不断深入,普及甲骨文的条件日渐成熟,甲骨文推广普及的势头也在逐渐高涨,专家学者和文字文化爱好者、汉字教育工作者,主张将甲骨文运用到汉字识字教育中去,产生了一些研究、实验和实践成果。邹渊总结了当前汉字识字教学存在的弊病,理论上,忽视字理,走入重形轻义、重趣轻理、重认轻用等教学误区;实践中,“以分析文字构件、笔画笔顺、单个义项为主要内容”,“重视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忽视形体演变的梳理和形义关系的探寻”,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邹渊:《甲骨文知识在中学古文教学中的应用》。张鹏丽、陈明富认为,在汉字教学中引入甲骨文分析有助于增强汉字学习的趣味性、知识性,加强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使教学更具科学性。(10)张鹏丽、陈明富:《甲骨文与汉字教学》。赵伟主张把古文字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是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11)赵伟:《浅谈我国汉语古文字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决策探索》2014年第6期。周雷霆认为,只有让学生在了解字源的基础上学习汉字,才能把汉字的学习还原到有形可察、有意可会的正确状态,达到激发兴趣、辨“谬”知“本”的目的。(12)周雷霆:《知“根”探“源” 弘扬传统——中小学甲骨文教育之重要意义初探》,《江苏教育》2017年第93期。蔡伟、黄瑞芳结合自身的教学经历,采取“猜猜画画”“说说字理”“讲讲故事”“研写结合”等具体方式,把甲骨文运用到文言文教学当中去,达到由字激“趣”、见字明“言”、因字入“文”、探字解“理”的教学目标,给文言文教学增加了一条由浅入深、化难为易的创新突破之道。(13)蔡伟、黄瑞芳:《借力甲骨文,助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学语文教学》2019年第4期。许姗姗、王娟等从事幼教工作的专家和老师,分别从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两个角度,对象形文字与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在外显学习条件下,东巴文与甲骨文对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促进作用是相当的。他们认为,“象形文字能够促进幼儿汉字字形的记忆,借助象形文字促进幼儿的汉字字形学习,符合幼儿汉字学习的‘外部语言符号—汉字表象思维—内部心理语言—外部口语表达’的加工机制”。(14)许姗姗、苗文平、王娟、焦杰:《外显学习中象形文字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在内隐学习条件下,甲骨文比东巴文更能促进幼儿对汉字字形的外显记忆,因此,“利用甲骨文促进幼儿的汉字学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汉字学习策略”。(15)王娟、许姗姗、袁杰、张积家、焦杰:《内隐学习中象形文字促进幼儿汉字字形记忆的研究》,《红河学院学报》2014年第6期。除此之外,邓祥文、彭万勇、任可心、王晓利、李宛睿、杨华丽、陈筱濛等还对字源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主张利用汉字字源及其流变进行汉字教学,有一定的推广意义。(16)邓祥文:《幼儿字源识字教学新构想及可行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彭万勇:《对外汉字字源教学法构建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08年;任可心:《字源识字法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3年;陈筱濛:《字源教学法运用于汉字独体字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王晓莉:《儿童字源识字绘本的开发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4年;李宛睿:《以字源识字法为主导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探究》,硕士学位论文,贵州师范大学,2015年;杨华丽:《字源识字教学文化渗透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大学,2015年。

不难看出,对甲骨文与汉字识字教育进行讨论的,大多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语文教师和师范教育的在读学生,从事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的专家学者少有参与,研究成果尚不理想。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仍处于实践和实验阶段,大多教育活动是无理论、无组织的个别探索,依然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

另外,整个甲骨文普及气候尚未形成。徐自学曾提出过5条普及甲骨文文化“特别需要”做的工作,马萧林也在2019年两会上提出过甲骨文宣传推广存在的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7)马萧林:《进一步加强对甲骨文的宣传推广》,《语言战略研究》2019年第2期。都很中肯。总体而言,利用甲骨文开展汉字识字教育主要面临体制机制问题、教材问题、师资力量问题、文化氛围问题。一是普及工作群龙无首,层次太低,雷声大雨点小,口头上、书面上的多,行动上、实效上的少,没有形成统一的、富有成效的甲骨文普及推广体制机制。二是普及读物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粗糙的多,优质的少,能够融通俗性、科学性为一体的更少,编写适合青少年学生使用的普及教材和普及读物迫在眉睫。三是专家学者对甲骨文普及的重视不够,用心不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少,一线的汉字教育工作者甲骨文知识薄弱,无法运用甲骨文教育教学资源。四是甲骨文普及推广活动太少,形式不够丰富,规模和力度单薄,公众知晓率依然不高。五是缺乏创新意识,思维被限制在课堂这个小圈子里,没有形成以甲骨文为元素的城市文化符号,缺少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六是缺乏专门的平台,没有关于甲骨文与汉字教育的学术研究刊物,没有举办过专门的学术研讨会议,研究工作处于自发状态,不利于理论和方法的交流和碰撞。

由此可见,利用甲骨文开展汉字识字教育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任务还很重,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改革我们的汉字识字教育模式,让孩子们幸福地学习汉字知识、汉字文化。

三、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的原则

在当前情况下,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强化科学性。科学性是教育的保证。利用甲骨文开展汉字识字教育必须把科学性放在首位。这里的科学性体现在:一要分类分层。王曼丽就主张要对已释读甲骨文进行分类分层,首先是根据内容把甲骨文分为天象、地理、植物、动物、衣着、器皿、建筑、工具等二十个类别,然后根据“六书”理论把甲骨文分为两个层次;同时,将教育对象按年龄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教育过程中,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甲骨文进行教学。(18)王曼丽:《甲骨文分类分层识字教学法在儿童识字中的构建及应用》,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二要科学选字。要以中小学各阶段的识字要求为基础,以学术界公认的甲骨文字编、字典为依据,选取字形准确的甲骨文字作为汉字识字教育材料,确保不超纲,无谬误。三要释义科学。要多加甄别,采用客观公允的解形释义观点,遇有争议较大的分歧时采取存异、存疑的方法,确保不讲错,不误导。四要方法科学。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文化背景差异,采取妥帖的教育方式方法。五要目标明确。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好现代的规范汉字,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能将汉字教学课上成汉字追本溯源的文字史课。(19)刘凤云:《汉字象形字教学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第101页。

第二,提高趣味性。趣味性是教育的生命。传统的识字教育方法不外乎听说读写、死记硬背,将甲骨文引入汉字识字教育就是要改变人们对汉字学习枯燥乏味的印象。王曼丽将思维导图、故事、古诗、汉字歌引入到甲骨文汉字识字教学中,(20)王曼丽:《甲骨文分类分层识字教学法在儿童识字中的构建及应用》。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值得借鉴。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将甲骨文与绘画相结合,让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认识汉字,知晓汉字源流。这一方面,中国文字博物馆和一些出版社、社会机构都曾做过成功的实践。(21)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学堂开发有“我画甲骨文字画”系列课程,将成语故事与甲骨文结合起来,产生了很好的教育效果。王润城(《甲骨文儿童识字与绘画》《乐活仙谷》)、廖文豪(《汉字树》)等人的成果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开发多媒体汉字识字教育资源库、汉字识字教具等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视知觉积极性,增强动手能力,也不失为甲骨文汉字识字教育的好方法。

第四,发挥能动性。能动性是学习的动力。利用甲骨文进行汉字识字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从教师的角度看,要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认真学习,主动与研究人员、教材编写人员沟通协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素材。同时,要及时总结教育实践经验,为科学研究提供验证,为教育活动提供经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要积极参与,真正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探究性完成学习任务,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用好外显学习优势,使好内隐学习长处。外显学习,即有意识、语言化、有选择的学习,类似于复杂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外显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告诉学生所学的知识内容,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度刺激,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学习速度快,记忆深刻,延时反馈好,这是外显学习的优势。要想发挥这一优势,老师就需要认真准备教学方案,精心选题,精心设计,精心施教,尽最大努力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但是,外显学习容易滑向填鸭式深渊,所以,还要使好内隐学习长处。所谓内隐学习指个体在与环境接触中获得经验并因之改变事后行为的学习。在内隐学习中,教师并不强调所学知识,只是通过创设环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教学内容。这种学习是无意识的,心情愉悦的学习,其弊端是记忆不深,瞬时和延时反馈不高。因此,要想使好内隐学习的长处,就必须在环境上下功夫。从政府和社会层面说,需要构建独具特色的学习环境,生产高质量的学习产品,把文字融入生活。2018年,河南省漯河市提出打造“中华汉字文化名城”,计划将汉字元素融入城市建设之中,营造汉字文化氛围,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我们可以将甲骨文元素融入到城市特色景观中去,打造甲骨文主题公园、街头公园,建设甲骨文文化广场,设计甲骨文主题雕塑,举办甲骨文创意设计大赛,开发各种甲骨文创意产品,让甲骨文元素睁眼可见、伸手可得。从学校的角度讲,需要创建以甲骨文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环境,如汉字文化墙、甲骨文板报等。这样,“内”“外”兼修,甲骨文在汉字识字教育中的作用自然会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把甲骨文运用到汉字识字教育中,符合汉字识字教育的原理和需要,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先天优势无可比拟。虽然在理论创新、体制机制、人才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只要甲骨文研究专家、爱好者和广大汉字教育工作者坚持原则,努力进取,一定可以使甲骨文成为打开汉字识字教育新境界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甲骨文识字汉字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甲骨文构形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