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宫剑南 Gong Jiannan 图薇薇安·迈尔
2007年的芝加哥,一名叫做约翰·马卢夫的地产经纪人参加了一场旧物拍卖,并花380美元买下了一只箱子,箱子里除了装着原主人留下的优惠券、便条等各种私人物品之外,还有4万张底片。人们颇为好奇,对这些摄影赞赏有加,于是它们的作者——薇薇安·迈尔与她的身份就这样一点点浮出水面。
In Chicago in 2007, a real estate agent named John Malouf participated in an old property auction and bought a box for US$380, which contained coupons and notes left by the original owner. In addition to this kind of personal belongings, there were 40,000 negatives. People were quite curious and admired these photographs, so their author-Vivian Meyer and her identity have emerged step by step.
作为从未接受过一天正规训练的摄影师,薇薇安·迈尔的人生经历之谜是摄影界近十几年来热议的话题之一。在她作为保姆工作的几十年间,独自拍摄了超过10万张底片,从未示人,直至晚年生活窘迫才迫不得已拍卖随身物品。自2007年薇薇安·迈尔被发现以后,有关她的解读从未停歇,熟识她的人们说她:神秘、古怪,甚至从未想过她会拍照。摄影界的同行评价她:“她的作品很美,她很会构图,我甚至会说她是用正方形底片的罗伯特·弗兰克。”“看到她的作品,是惊喜降临时的那种喜悦,我想这是真正的摄影师。”3月21日至6月30日,“寻找隐匿的天才:薇薇安·迈尔”摄影展在京馆展出,展览再一次将这位神秘摄影师的传奇呈现。
上世纪50年代起,薇薇安·迈尔开始了一面做保姆,一面摄影的平凡一生。几十年间,她辗转于中产家庭之间做保姆,虽然孤僻少言,却忠实可靠。对于雇主,她所求甚少,但面试时必有一求,就是要有足够的空间能装下随身携带的200只行李箱。她曾说,自己的一生就在一个个装满底片的行李箱中。工作中,薇薇安·迈尔利用一切可能的闲暇,背着照相机游走于城市街头。在她的摄影里,城市街头、各个阶层的陌生人和孩子是常见的内容。作为保姆的薇薇安·迈尔接触过很多孩子,因此她拍摄了许多孩子的各种瞬间,有富裕家庭中的儿童,也有贫困阶层的儿童。这些出身不同的孩子在薇薇安·迈尔的取景里展示得一视同仁,体现出她身为女性天性使然的同情与悲悯。此外,她如实记录下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城市街头的无数生动时刻,也让本属于那个时代“隐形”阶层的人生变得可见。
自拍系列是薇薇安·迈尔众多系列作品中最精彩的一部分,特别是她在街边各种场景中的镜子和影子里留下自拍肖像,这些肖像像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展览通过这一系列形式探寻薇薇安·迈尔性格中不同的层面,和她在不断寻求自我身份时运用到的各种表达方式。如果说这些影像宣告了迈尔的存在,那或许是因为她本来是‘隐形的’,与众多相似社会环境中的人一样。”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安妮·莫林表示。薇薇安·迈尔在自拍像里与观众“捉迷藏”,观众分明看见了她,身影却总是存在于各种反射的光影中。自拍系列里的薇薇安·迈尔,穿越在主动与被动之间,要么坦诚直面,要么闪烁其词。就像今日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策展人张然所说:“通过她的自拍影像,越加清晰地呈现出一个关心社会、热心生活、以旁观者的角色记录时代变迁的普通人。薇薇安·迈尔是一个孤独的奇才——亦是众生、亦是她们、亦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