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历程,走的是一条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浦东不凡实践、发展经验的精辟概括,更饱含着他对上海和浦东未来发展的殷殷期许。
一、以浦东开发开放树立
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象
开发开放浦东,是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上海充当全国改革开放的“后卫”,许多优势相继失去。为此,市委、市政府发动全市干部群众,开展“上海向何处去?”的大讨论,增强了改造、振兴上海的信心。同时,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把上海城市未来发展的目光投向与浦西一江之隔的浦东。在党中央关心支持下,上海形成《关于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创造条件开展浦东,筹划新市区的建设”“有计划地积极建设和改造浦东地区”,并得到中央批复肯定。
开发开放浦东,是党中央关心关怀的必然结果。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发展面临历史抉择的重要关头,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地改革开放。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上海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坚持解放思想,着力改革开放,推动上海从传统工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升级;通过“一个龙头、三个中心”建设,逐步形成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新格局;通过以浦东为窗口,使我国利用外资的领域逐渐扩大到金融、贸易、商业和其他第三产业。浦东开发开放,树立起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窗口”形象,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二、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
開启制度创新新篇章
迈进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阶段。根据党的十六大“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希望在地方上建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此引领推进全国的改革开放。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关于“鼓励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的要求,制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上报国务院,并于2005年6月获批。
综合配套改革不是渐进式和单领域的改革,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浦东再次挺身而出,发挥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坚持自费改革、率先改革,提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改革十大任务。着力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行政组织体制,保持大部门制行政管理格局,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不断加快政府治理创新;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深化金融、航运、科技等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发挥“四个中心”建设核心区和主战场作用;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先行先试和制度创新,浦东开启从政策创新向制度创新、从追求“硬实力”到追求“软实力”的新篇章,为全国其他地区的综合改革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三、以破冰攻坚勇气
打造新时代改革“新高地”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浦东开发开放。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继续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党中央把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一系列国家战略任务放在浦东,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创新的“新高地”。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贸试验区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重要指示精神,浦东继续解放思想,持续探索制度性改革。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到全国。经过7年改革创新,自贸试验区“雁阵”引领形成全国改革开放新格局。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创中心建设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引领下,浦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一方面瞄准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着力把张江科学城打造成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中心;另一方面加速培育“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等六个“千亿级”硬核产业,进一步加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时,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上海全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秉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攻坚精神,加快临港新片区建设;全力推进科创板建设,截至2020年10月底,科创板总市值逾2.9万亿元;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有力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发展。此外,浦东还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强化“四大功能”的要求,全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探索新路径。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三处四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