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海
【关键词】高龄;动脉硬化;小剂量阿托伐他汀
动脉硬化是临床常见病且主要发于老年群体中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有所上升,同时,大量的研究也显示男性出现动脉硬化的比例大于女性[1]。动脉硬化对于高龄患者的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有较大的威胁。临床上为提高高龄动脉硬化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出了多种方案。为进一步提高对高龄动脉硬化患者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本文将结合医院的诊治病例信息并结合相关文献的报道,来探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的实践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汇总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动脉硬化治疗的120例高龄患者信息,采取抛掷硬币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7.83±3.17)岁,平均BMI指数(26.73±0.61)kg/m2,平均病发到送医时间(1.30±0.33)h;对照组: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77.39±3.15)岁,平均BMI指数(26.49±0.60)kg/m2,平均病发到送医时间(1.37±0.34)h;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降压、扩张血管或降糖治疗(伴有糖尿病的患者),随后,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30)治疗:每日1次,每次10mg,每30d为1疗程,根据每疗程治疗结果来进行用药调整。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护理服务,如护理人員依科室规定开展流程化护理工作,如用药指导、健康知识宣讲、日常生活注意事项讲解、定期巡查与记录病情以及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活动辅助等。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药不良反应率来进行评价。其中,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即高龄动脉硬化患者血脂指标显著改善,脉搏传导速度基本正常,仅有轻微不良表现且在持续好转;有效,即患者血脂指标得到改善,脉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但仍然还需要继续治疗,有少量不适症状;无效,即患者血脂指标、脉搏传导速度指标基本未改善甚至加重,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不适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比率(%)表示,采用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仅有1例无效,对照组有9例无效,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00%)(P<0.05),见表1。
2.2用药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分别出现1例恶性呕吐与肌肉疼痛,对照组出现1例肌肉疼痛,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3.33%)与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率(1.67%)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动脉硬化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其显著特点是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减退,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将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潜在影响。临床上对于动脉硬化的治疗多考虑如何改善动脉弹性功能,而实施药物干预则是其中常见方法之一[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将阿托伐他汀以小剂量的模式用于高龄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本文研究也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33%)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5.00%),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率(3.33%)与对照组用药不良反应率(1.67%)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和胆固醇在肝脏的生物合成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血脂状况,促进动脉弹性功能改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临床上通过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的方式,能够在保障药效的过程中降低药物的副作用,提高用药的临床安全性[4-5]。
综上所述,在高龄动脉硬化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治疗有效率且用药不良反应率低,治疗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