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2020年9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开展气候治理的重要路径。碳达峰、碳中和不仅需要具体的降碳减排行动,而且也需要战略传播。本文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传播机制以生态环境部为核心,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国气象局为依托,协调整合企业界、智库和媒体共同发声,引导不利的国际舆论,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与理解,提升中国的气候治理话语权。
气候治理需要战略传播
雾霾不仅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工作,而且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心理恐惧。国际社会也极度关注中国气候治理的进展。
2010年3月中日韩均遭遇了一场强烈沙尘暴,日本各大电视台和报纸都在醒目的位置刊登“来自中国的今年最大沙尘暴”。无独有偶,只要韩国出现雾霾,韩国媒体一般都会冠以“来自中国”的名号。韩国政府对来自中国的可吸入颗粒物与中国政府进行外交交涉,考虑向中国政府提出赔偿。其次,本应该需要几百个大型监测点测算的平均值才得到精确的PM2.5,美国驻华使馆内设有空气质量监测站,发布的空气污染数据高于中国官方数据,引发人们对官方公布的数值怀疑。此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知名媒体刊登不少中国雾霾的報道。2015年12月8日加拿大北京签证申请中心官网和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官方微博发布通知,由于红色预警北京空气污染升级,该中心自2015年12月9号起停止营业。今年3月中旬受低压、湿度较大、扩散条件不利等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为中度至重度污染水平。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启动两次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
总而观之,雾霾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但是周边国家或欧美国家对于雾霾的恶意炒作是别有用心的,通过打中国的环保牌来遏制中国,迫使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为加强气候治理,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先后制定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粤港澳大珠三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等联防联控工作机制。2020年9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纲要》指出,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战略传播
战略传播与信息传播是相对的,根据美国国防部的定义,“战略传播集中美国政府的努力,理解关键受众并使之参与进来,通过对协调方案、计划、主题、讯息和与所有的国家力量手段行动同步产品的使用,以建立、加强或维持对提升美国政府利益、政策和目标的有利环境。”与公共外交相比,战略传播的目的性与进攻性更强、对资源的整合更有效。战略传播是组织为实现其使命而开展有特定目的的传播,涉及管理沟通、市场营销传播、公共关系、技术传播、政治传播和信息/社会营销运动领域。2010年3月奥巴马总统向美国参、众两院提交《国家战略传播框架》,标志着美国战略传播体系全面转型。战略传播是美国的对外战略之一。总体来说,美国的战略传播具备三个特点:其一,重视受众的选择,其二,强调多种传播的联合,其三,强调对事件的全面、快速反应。在赵启正看来,战略传播涉及三个维度:政府各相关部门协调统一、传播的选题以及对第三国的传播。本文认为战略传播为服务组织的发展战略,有效整合政府、企业和智库的资源,精准运用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用一个声音向公众传递一致的信息。
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传播机制
碳达峰、碳中和是气候治理的重要路径。为应对气候的不利国际舆论,缩小国际公众的认知差距,取得国际社会的支持与理解,提升中国的气候治理话语权,需要建立战略传播机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传播机制以生态环境部为核心,以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中国气象局为依托,协调整合企业界、智库和媒体共同发声。
第一,通过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向国际社会介绍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举措和效果。中国各级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标志着中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开始发生质的转变:从新闻宣传走向公关传播。在雾霾信息公开上,生态环境部通过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雾霾的应对进展情况。31个省级生态环境部门都有新闻发言人,绝大多数由副厅长担任。每年两会结束后的生态环境部部长记者招待会是重要看点。2019年3月时任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回答日本经济新闻记者问题时指出,坚决反对放松、放宽环境监管,保持污染防治攻坚战现在的力度和势头。在回答英国路透社记者时强调,在支持企业参与污染治理上,不仅根据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15条措施,而且主动为企业治污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国际社会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非常关切。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通过新闻发言人介绍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低碳省市试点、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和碳中和示范区建设、启动气候投融资地方试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等相关进展。
第二,企业既是碳达峰、碳中和的落实主体,也是战略传播的主体。实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不仅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也要对外传播工作。2012年11月,中国石化发布《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环境保护白皮书》,这是中国企业发布的首个环境保护白皮书。中国石化郑重承诺,凡是环境保护需要花的钱一分不少,凡是不符合环境保护的事一件不做,凡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效益一分不要。在碳达峰、碳中和上,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做好表率作用,民企和外资企业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举措,而且讲好压减落后产能、推广低碳零碳技术的故事。比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在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低碳能源业务的进展;国家电网在新能源云建设、“碳金融”产品研发、能源大数据中心建设;格力电器联手清华大学团队推出“零碳源”空调技术方案;华为建立低碳数据中心、构建低碳网络、推进低碳园区建设、打造低碳城市;大众汽车其发动机节能技术、车型阵容的电动化、二次利用与回收等低碳化技术。
第三,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智库的支持。智库不仅能提供决策、直接或间接影响政策,而且能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尤其是在网络舆论空间,对雾霾治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解读,以环境专家的专业和中立地位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2016年6月17日至18日中国雾霾治理高端论坛在华盛顿举行,来自中美以及欧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国际机构代表首次聚焦中美环境领域技术合作,就雾霾治理的创新技术、国际合作的新模式等问题进行讨论。其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院士就“十三五”空气污染防治战略发表演讲,引起很大的反响。今后通过举办更多气候治理高峰论坛,邀请能源、气候、工业、经济等领域专家学者发表演讲,接受国际媒体的采访,就碳达峰、碳中和的学术问题进行国际辩论。
第四,媒体既是传播主体,也是传播工具。舆论学先驱李普曼认为, 人们的行动越来越不依赖自己对“真实世界”的了解, 而是对现代传播媒介传达的无处不在的“虚拟环境”的反应。一方面,新华社、CGTN、《人民日报海外版》、《China Daily》、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国新闻社等外宣主流媒体发挥其媒体到达率和影响力。以2016年北京拉响红色预警为例,China Daily从相对中立的基调报道中国的雾霾,对CNN、BBC等媒体的负面报道进行了有力回击。另一方面,“造船出海”和“借船出海”相结合,不仅充分利用Tiktok国际版、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的Twitter账号,而且借助Facebook、Twitter、Flickr等社交媒体报道和宣传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碳达峰”路线图、上海崇明碳中和示范区,以及丰田、大众、奔驰、奥迪、福特推广运营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降碳减排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