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庭僚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风雨兼程,一世纪沧桑巨变。
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根本利益立场、民主政治理念、现实执政方略等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基因密码——人民至上的基本价值理念。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回想起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屏息凝望百年党史,体现的不正是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吗?
中国社会的百年变迁,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为向党的一百岁生日献礼,时代报告杂志社联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发起“中国梦.百年潮——献礼建党100周年”系列寻访活动——
寻访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企事业单位党委(支部)书记及优秀共产党员100人,用报告文学的手法,全景化、立体化深入探寻他们的故事,挖掘他们在伟大复兴中国梦历程中所坚守的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即日起,我们面向全社会征集优秀党员干部的故事,字数3500~8000字为宜,拟在《时代报告》特设专栏“中国梦.百年潮”刊发,于2021年7月1日建党100周年到来之前结集成书出版。
序
禹州钧瓷必经1300°C的高温才能淬炼而成。对于一名军人来说,当了一回兵、入过一次党,就像完成了煅烧的钧瓷,即便破成碎片,也与瓦砾不同,每一粒碎片依然散发出特别的光彩。禹州市55岁的刘国贤就是这样一名有着五级伤残的退役军人。
传承红色基因,续写党员荣光。刘国贤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一连串的红色标签——“许昌市最美退役军人”“许昌市劳动模范”“许昌市拥军先进个人”“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
熠熠生辉的奖杯和荣誉称号,证实着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刘国贤是一个新征程路上不忘初心的奋进者。他干成了一番新事業,干出了一片新天地!
“初心如磐、砥砺前行,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不计得失、甘为奉献”是他赢得的良好口碑。
摆脱贫困,锁石沟的“提灯人”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刘国贤用心编织着退役军人的梦想。
到群众中去,让灵魂再受到一次洗礼!
2017年初,当他得知单位要选派包点驻村工作队员时,主动要求参加驻村工作队。他原本在禹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班,有着舒适的工作环境。他有五级伤残证明,即使上级安排他驻村,他也有充分的理由可以不去。可他恰恰相反,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驻村,局领导实在拗不过他,只好依了他。
他在禹州市无梁镇寇庄村驻队,用一年多的时间打了一个漂亮的脱贫攻坚战,并获得了省先进工作者的称号。禹州市扶贫办和局领导看他是一块不卷刃的好钢,在他完成任务不久,又派他转战到了苌庄镇锁石沟村。2020年3月,他被委任为锁石沟驻村第一书记。
赤子其人,寸心如丹。
刘国贤把对山村老百姓的挚爱和党赋予的脱贫责任,用坚韧不拔的意志写在了屹立千年的锁石上。
锁石沟村是禹州市的穷乡僻壤。这里四面环山,东临天桥岭,西接角山,南靠圆山,北依子涵岭山,山高林密,沟壑交错,山路崎岖,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水源奇缺。村域面积10多平方公里,15个自然村零星分布在群山里……因一块天造神工的巨石立在村子的进口大路中央,故名锁石村。
在离禹州市50公里的苌庄乡锁石沟村的党群活动中心见到刘国贤时,他身着迷彩装,个子不高,很墩实,国字脸,说起话来顿挫有力,两道粗黑的浓眉下长着一对有神的大眼睛,目光炯炯,给人一种坦诚、质朴、热情、坚定的感觉。
站在坐落于山顶之上的村党群活动中心,一幕幕秋日山景从眼前飘过。近看山根雄峙,峰挤崖拥,高山半坡草甸处有牛哞鸡鸣的农家田原;放眼恣望,远方山浪峰涛,层峦叠嶂,山坡上层层梯田层层绿,块块禾苗荡青波。
挂着“荣誉村民”聘书的小屋是刘国贤的住室,设施十分简陋,还不如简易的小旅馆。墙面上挂着一个小屏幕电视机,因无电只能静静地挂在那里。刘国贤的小床头柜上堆放着方便面和火腿肠。有时候赶工作错过了饭点,他只好啃方便面充饥。然而,这小屋却十分热闹。村民们常来这里,随便坐在床沿上,同他天南地北聊个不停,畅叙过去,漫谈未来。一个个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这里酝酿,一个个站在寒风中的憧憬获得了冬日暖阳。
他把山村当成家,村民们把他当兄弟。他依靠真诚实干赢得了村民的认同,被授予锁石沟村荣誉村民。荣誉证书上这样写道:“刘国贤同志自来到锁石沟扶贫以来,把锁石沟当故乡,把贫困户当亲人,勤恳工作,为我村扶贫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经锁石沟‘两委研究、全体村民通过。”寥寥数语,是锁石沟的村民对刘国贤的中肯评价,也是他艰辛工作、倾情付出的真实写照。
在刘国贤的车后窗,贴着这样一段醒目的话语:“当兵为人民,退役做贡献。”这是他行动的真实写照。
他每周有5天时间与村民们在一起,每天开着私家车顺着弯曲不平的山路串门儿,没有大路了,他只好下车,徒步爬坡过坎,只要能见到院落里的村民,心里就踏实。
“扶贫要有自己的蓝本,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刘国贤始终这样认为,他坚持因地制宜,因人谋事,用心思不断破解一个个民生问题。随着国家扶贫力量不断增大,地处深山的锁石沟修了盘山柏油路,开始了美丽乡村旅游。但山村还是落后,一些老百姓还很穷,村民们的脱贫致富道路仍然很长。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对未来幸福生活憧憬着、期盼着…… 谈到这些,刘国贤脸上的表情是冷静的,是严肃的。
“每当我看到贫困户简陋破旧的房子、困难拮据的生活,心里总不是滋味。”这是刘国贤的真心话,上任的前 3 个多月时间里,他跑遍了锁石沟村的家家户户、院院落落。为了让贫困的村民过上好日子,他像山蜂一样,用汗水和勤劳酿造着甜蜜,用一颗真诚的心履行着第一书记的职责。他心里装着195户人家,特别是对86个建档立卡户,他心里有一本明白账,盘算着该怎样做好“两不愁、三保障”。谁家是贫困户、谁家是特困户、谁家的土地荒了、是啥原因;谁家需要优抚、谁家需要帮扶、谁家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如何帮。他把村民的事儿当作自己的事儿,一件件去办,直到村民满意为止。
“俺一家人啥时候都不会忘记国贤书记,他可是俺家的恩人呢。”锁石沟村近60岁的村民霍全德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这山沟沟里刨食养家。因工伤造成残疾,妻子也抱病在身,全家只能靠吃低保度日。最使他揪心的是,26岁的儿子还没成家,他整天愁眉不展。刘国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办法给霍全德的儿子找了一个公益岗位,一个月有1000多元的固定收入。业余时间,霍全德的儿子又做了其他小经营,并种植了经济作物。霍全德一家的收入渐渐多了,家境好起来了。2020年7月,他儿子还买了一辆新摩托车和农用车。更使霍全德高兴是是,去年年底儿子娶了媳妇,自己终于当上了老公公。揪心的事如巨石落地,他沧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药对方,一碗汤;不对方,水一缸”是刘国贤帮助村民脱贫的经验之谈。他像一个熟悉处方的老中医一样,开出脱贫的良方。
“国贤书记为俺可操碎了心啦!”村民李富纤深情地说着发生的一切。李富纤因工伤致残,不能做体力活,妻子常年有病,养了2只山羊,一点伤残补助金对一家人来说是毛毛雨,孩子上学都成问题。刘国贤多次开导李富纤要养羊致富,并东奔西跑帮他申请无息货款。李富纤有了底气,放开胆子扩大养羊规模。不到两年时间,李富纤成了小牧羊主,管理的羊由原来的2只羊变成了26只,收入也翻了两番。2018年6月,李富纤的妻子要到郑大二附院复查病情,放羊的事让他犯了愁。刘国贤听说后找人帮他照看两天羊,自己则开车赔上油费、过路费,拉着他们夫妻俩到郑州,一直陪着他们复查治疗了两天才返回。
文化扶贫和精神扶贫也是刘国贤的拿手一招。村民孙西申因疾病失聪,55岁无妻无子,与老父亲相依为命,优抚保障虽使他一日三餐无忧,但让他苦恼大半辈子的是听不到声音,听不见欢歌笑语,听不到鸡鸣鸟唱。整天苦闷不堪,甚至对人生丧失了信心。刘国贤深知他内心的忧伤苦楚,便联系市里专家医生进山,专门为他义诊,免費为他安装了助听器。时隔40多年,他又重新听到了声音。刘国贤为让他快乐起来,树立新的生活信心,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来到孙西申的身边,给他吹口琴听。用经典的《东方红》《社会主义好》等琴声去抚动他那封闭了几十年的心弦,用爱之手抚摸他的心灵,这仿佛一束阳光照进了他的胸堂。孙西申拂去了沉在心头的阴霾,满脸幸福地唱着这两首经典老歌。
2020年仲秋的一个晚上,月光如水,刘国贤坐在孙西申的身旁,真情地吹口琴,时而急越如瀑,时而舒缓如泉。粗犷的歌声伴随着悠然的口琴声,冲出小院,飞扬着往事,传向远方,回荡山水间……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纽带,历经岁月,依然在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就这样延续着、扩散着……
刘国贤与锁石沟村村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为他们的忧愁而忧愁,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连续3年,在大年三十与家人团聚时,他身在家里心在村民,总牵挂着贫困户。他亲自购买喜庆的大红灯笼,驱车送到贫困户家中,还亲自帮他们一家一家挂起来。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他开车拉上贫困户进城看灯,一辈子几乎没有进过闹市的老人们,如同进了大观园,满面欢快。他们真正体验到驻村第一书记的热切情怀,党派来的人果然与众不同。
敬业是一种道德,乐业是一种境界。这两年,刘国贤一直在锁石村安营扎寨,与山村的老百姓生活在一起,献出了一片赤诚,却同父母妻女聚少离多。他几乎很少回家,提起来愧疚不已。2017年春,他的父亲患脑梗时,他在无梁镇寇庄村扶贫,繁重的任务令他抽不开身,父亲住院近两个月,他仅守在医院6个星期天。2020年9月,他的母亲患心脏病住院了。作为长子,父母总希望他守在医院,他何尝不想多尽点孝,但他走不开呀!他仍然坚守在锁石村那个山头,挤周六回去看一下母亲,并千叮咛万嘱咐妻子和弟弟照顾好母亲。他说:“不是我有多高尚,总觉得第一书记的责任像个紧箍咒,一点也不能懈怠。”
脱贫攻坚是国家伟大的民生工程。他亲历亲为,为脱贫流汗,为民生出力。
过了一山,再登一峰。刘国贤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长后,继续留在锁石村,乡村振兴的担子还要他去挑。“漫漫新征程,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赛。”刘国贤决心做好脱贪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链接,用退休前的5年时间描绘锁石沟村的美好明天。期待山水飞歌,融化岁月。
参天之树有根,怀山之水有源。军旅大熔炉给了刘国贤大爱、刚毅、执着和坚强,如今,他一直延续着一个兵的本色,把忠诚付诸摆脱贫困的实践中。每谈到这个话题他眼里总会含着泪花。
人生福祸相倚,笑泪相织。1982年11月,年满18岁的刘国贤正当灿烂年华,他穿上绿色军装,怀揣美好憧憬,走进了煅石成金的军队。身小力薄的他,争强好胜,一点都不服输。在一次军训中,他不顾一切往前冲,一下子跌倒,摔断了右腿,伤势严重。治疗第一方案是截肢,也多亏了骨外科医生的医技高明,取他身体上的三处骨头拼接上,打了3个月的石膏,又在床上躺了3个多月,才下床慢慢走路。祸不单行,一年后,他在康复训练中又一次摔倒,倒霉的右腿再次骨折。二次手术后,他在病床上整整躺了 10个月。因为重伤残,他一直疗养到第9个年头才退伍回家。
说到二次手术,他至今还有说不完的感动。在他只身一人躺在病床时,部队领导给他安排战友全天候照顾他,送饭倒水,擦身洗衣,陪伴聊天。一个军医给他找了一本破旧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第一次被保尔·柯察金的顽强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所感染,他学会了与伤痛斗争,不再苦闷忧愁。他咬牙坚持康复,不知流过多少汗,摔过多少跤,终于站了起来。
至今,刘国贤受伤的右腿肌肉萎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右腿会发软无力,也不能像健康的人那样随意弯曲,即使走起平路来,身体也是不由自主地前倾后仰。每到寒冬和阴雨天,旧伤老疤会一个劲的酸疼奇痒,即使炎热的盛夏,他也要穿着秋裤保暖。
再高的山也高不过信仰,再难的路也阻止不了担当。刘国贤正是这样从阵痛中走过,昨天的炼狱使他涅槃重生而成凤,给了他果敢的心和坚韧的力量。
高扬正气,拥军路上的“扛旗人”
精神不老,梦想常青。
“入党宣誓,不只是宣誓,而应该是永远的品质和燃烧的火。”这句话一直刻在刘国贤心里。
这是共产党员的情怀,这种情怀是植根心灵的种子,能在心灵的沃土里生根发芽。刘国贤把传承军旅精神当作事业,在近30个春秋年华里,诠释了一个退役军人的梦。共同的信仰,必然会凝聚成一个散发着正能量的团体,集合着一群同向发力的奋进者。刘国贤和一群退伍兵组成的“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名传久远,不能不说是一个始于简而成于毕的故事。
1991年,刘国贤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服役8年的军营,成了一名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卫士,但军人的情怀总萦绕在他的心头。一贯施善助人、豁达开朗、团结友爱的他,被战友推荐为十六军禹州战友协会会长。协会里有一个闻名全国的爱国拥军模范人物吴新芬,还有她的丈夫、一级伤残军人王俊景。他们彼此常谈拥军事、常叙军旅情,夫妻二人极力支持刘国贤做公益活动。刘国贤受他们夫妻二人启迪。随之,“三观”相同的一群有志者埋下了一颗做事业的种子,于是,一个“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在悄悄的酝酿中,犹如把一个个分散的萤火虫聚拢在一起,形成一团闪烁的光茫。
2014年7月,刘国贤心里潜藏的种子出芽破土,他们酝酿已久的“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宣告成立。退役军人、家属子女和有军营梦者,计80人,不约而同举手表决,把刘国贤推上了艺术团的当家人位置。这一天,一帮冰国吉林的老兵来了,一群天府之国的战友来了,一伙九朝故都洛阳的老乡也来了。这些曾经的东北军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献上祝贺、献上军礼!也是从这一天起,刘国贤身为无品阶之官,而做着有品位之事。虽然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经济利益至上的社会,艺术团不是经济实体,也没有任何活动经费,但大家都有一颗火热的心。每到周一晚上,在刘国贤的召集下,大家都会准时参加训练,热情高涨,孜孜不倦;不畏酷暑,十分专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生难忘的军旅情/我们来自陆海空和武警/我们曾经都是一个兵……”《永远的兵》的歌词,悬挂在“兵之梦”战友艺术团荣誉室的正中央。词曲作者、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的韩申国,特允许刘国贤把此歌曲当作他们的团歌一一精神之魂。刘国贤常常随口而唱……是兴奋,是激动,是一生的拥有!
“音乐可以励志,可以陶冶情操,美化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境界”。有了自己的团队、团旗和团歌,他把理想之根深深扎进家乡的沃土,淋浴着时代的明媚春光,让退役军人奋进新时代之花盛开,永葆军人的青春底色。这底色折射着退役军人的心灵之美!
“兵之梦,就是退役军人的强国强军梦!”刘国贤解释说,“为了能打赢一切,文化拥军,精神激励,鼓舞士气,聚合力量。”
悠悠军营事,历历岁月情。
一段终身难忘的军旅岁月,在刘国贤的心里已经打上了深深的烙印,也最容易震撼他的心靈。他永远感恩部队给了他一身才艺。
他在部队康养期间,面对逆境、挫折,一度消沉不振,忧愁重重。医院领导耐心开导他,建议他学乐器、唱军歌,因为音乐可以疗伤。部队领导还热心地帮他联系社会上的音乐老师,特意为他买了一把吉他挂在病床头,特许他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尽情弹唱。他的注意力渐渐被音乐吸引,从激扬奋进的军营歌曲,到流行曲甚至外国名曲,他都十分痴迷并能娴熟地弹奏。他不仅把自己的疼痛和苦恼忘得一干二净,还经常给一些病友弹唱,鼓励他们刚毅自强。不忘军旅,回馈社会,是他成立“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精神支柱!
刘国贤带领他的团队创造出的业绩,众人瞩目。
2014年“八一”前夕,他们首次在禹州市驻军的联谊晚会上展露头角,《咱当兵的人》《战友之歌》《打靶归来》《团结就是力量》四联唱一炮打响,从一片喝彩声中享受到“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价值。由此,这个流淌着军人灵魂铁血的艺术团成了冉冉升起的一颗星。之后,在禹州市委举办的“光荣与梦想”主题活动中、在重大的社会集体活动场合,“兵之梦”合唱团都会闪亮登场,蹈之舞之,歌之唱之。他们别样的风采,赢得了阵阵掌声。“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声名远播,走出了禹州,走出了许昌,走进了省会郑州高规格的盛会。
2015年9月,他们代表禹州参加许昌市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合唱比赛,捧回了一等奖。
2017年7月,他们参加了省军区系统“出彩河南人”表彰大会,用歌舞为大会助兴。晚会上,《听党指挥》《万众归心》等高亢激昂的大合唱,赢得了舞台下阵阵热烈的掌声。他们获得了河南省第七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团体特别奖,河南省委副书记给他们颁发了奖杯。他们第一次在省会大舞台集体亮相,留下了禹州“兵之梦”艺术团的精彩瞬间。
刘国贤率领他的团队连续四年参加省军区、省委宣传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办的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和最美退役军人发布晚会,担任开幕、闭幕式的演出任务。
党旗所指,党员所向。
社会团体也同样离不开党的组织领导。2016年12月 27日,在时任禹州市委组织部部长李密的直接关心下,“兵之梦”战友艺术团成立了党支部,刘国贤担任党支部书记。从此,他们如同插上了阳光的翅膀。
“曾经当过兵,永远是个兵。脱掉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军魂,永不变的是忠诚。我是在部队入党的,有30多年的党龄了,总感到党员的身份是一生的荣光和责任。”刘国贤指着各种党建挂图说:“‘兵之梦党支部是退伍兵党员之家。这几年,我们‘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党员不再漂浮不定,有了自己的家和主心骨。”
用“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来评价刘国贤是再恰当不过了。他退伍后,被安排到了禹州市的药监部门,由于工作表现优异,担任了监督执法队长。他带领执法人员跑遍了全市26个乡镇的医药医疗单位,始终奉公执法,不徇私情,严格要求自己和管理队伍,连年被评为先进集体,他也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
在党旗飘扬的地方就有精锐出征,那是力量的源泉和思想的动力。
刘国贤是“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主心骨,是退役军人的领头雁,是冲锋路上的“尖刀兵”。他的战友们无不这样夸耀他。
兵之梦战友艺术团是纯战友组合的社会团体,从诞生落地就是个“穷小子”,活动经费严重短缺。面对一个个困难,刘国贤没有退缩,用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的10万多元钱,购置了乐器、道具和服装。有时,外出慰问演出的餐费、租车费和化妆费等,也全靠刘国贤每个月不足3000元的五级伤残优抚金支撑。
2016年10月,正值“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参加禹州市国庆节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刘国贤的妻子突然因病住院手术,全麻后的妻子处于半昏迷状态。一边是卧床需要照顾的妻子,一边是演出,无奈之下,他只能让亲戚前来医院看护妻子,自己则急忙赶到演出现场。
步调一致跟党走,时刻听从党召唤!这是“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党员的毕生追求。他们成了禹州市一支文艺轻骑兵,他们成了禹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创文、创建双拥模范城的有生力量,也成了河南省退役军人的一面旗帜。近7年来,刘国贤带领大家积极参加禹州市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50多次,参加各种送温暖慰问活动80多次,捐款捐物6万多元,参加禹州和许昌市的重大演出活动30多次,开展拥军爱民宣传20多次。在禹州市人武部和许昌军分区的组织下,到驻部队慰问7次,驻禹部队慰问12次。
在事关国家和群众利益需要的紧要关头,刘国贤总是打头阵,冲在第一线。2020年抗击疫情时,禹州市寨子社区人手紧张,刘国贤立即召唤“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党员战友12人组成防疫志愿队,昼夜交替工作,严防死守,连续战斗两个多月。工作紧张时,他就叫来自己的妻子参加志愿者队伍,把女儿放在岳父母家。队员们看着刘国贤夫妻与大家同甘共苦,不携手并肩战斗在一线的样子,便谁也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这就是刘国贤团队和他的品质,具有极强的社会凝聚力和战斗力!
“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一群退役军人,以无私广阔的情怀,不仅把具有兵味特色神采的歌声传播到山乡之远,更是把退役军人永远跟党走的形象树立在中原大地。
2019年7月,“兵之梦”战友艺术团党支部荣获许昌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一个社会团体组织呈现出退役军人的整体形象,自身的正能量转化为行为,充满了真实的党性力量。
“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美,不仅在于他们甜美的歌声,也在于他们欢快的舞姿,更在于他们是一群走出军营的退役者,是一群为新时代而歌、为新征程而舞、为新阶段而唱的人。
家国情怀,国防教育的“痴情人”
中国的国防史给我们这样的启迪:从古至今,有国必有防。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爱我中华,拥我军队,固我长城”是刘国贤心里装着的一件大事。在退役后的日子里,军人精神一直在升华,军人本色一直在迸发,他倾情于国防教育,无不彰显着信仰的力量!
刘国贤没有宽敞的住宅,没有高档的服饰,没有奢侈的名牌,但有国防教育大舞台,有对家国深沉的爱,展示着“永远是光荣的一个兵”的大美形象!
当谈到他缘何热衷于国防教育时,他打开话匣,滔滔不绝地讲述那如兄弟的战友情。他在部队做第二次右腿骨折手术时,按照保肢医案,技術难度十分大,急需大量血液,但一时又找不到相匹配血型,凶险分分秒秒伴随着他,急得医生团团转。生死攸关时刻,有3名素不相识的东北藉新兵急速赶来献出了近500cc的鲜血。手术成功了,第二次保住了右腿,避免了截肢。当他苏醒过来,睁眼看着战友那一滴一滴鲜血输入自己的血管时,忍不住掉泪了。从此,深厚纯真的战友情浓缩为牢不可破的友谊,深深地烙进了他的心底,溶入了血液。这种抹不掉的记忆,随时喷射出思想火花……
传承红色基因,既是穿越时空的思想洗涤,更是不忘初心的接力。
在许昌驻军某部,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小分队到禹州野外驻训,官兵训练任务繁重,环境条件艰苦,业余文化单调。刘国贤主动给部队领导联系,安排优秀复转军人给官兵做讲座,面对面交流;讲党史军史,讲自己当兵的艰苦奋斗史,讲人民对军人的期盼。部队官兵深受鼓励,对“兵之梦”永葆军人本色、无私奉献精神倍受感动,增强了苦练精兵的热情,为战而训,为赢而练。营队连队几次被评为先进单位,40多人在上级比武中破纪录,30多人立功受奖。
刘国贤的心里深藏着家国情怀,义务为学校、社会青年、预备兵员举办讲座30多次,影响近3000人。禹州市希恩教育中心在“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走进军营,触摸武器装备,参观军人一日规范管理,感受军人的气质,树立报国从军的志向。大多数男同学都感到军营是男子汉闯荡社会、历练心智的高地,决心把青春献国防。
2015年,刘国贤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军史,富有成效地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自费6万元筹建军旅文化博物馆,100多平方的小馆成了国防教育基地。以橄榄绿为主色调,以迷彩色为辅助,面积虽不大,但物品多样,种类丰富,从红军长征路线图到军服、枪械、军舰和战机模型等200件军事用品,展示着中国军队的发展壮大史和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至今,已接待小学生团体1000多人次。这里,成了国防教育的文化标志,它撼动着人心,蕴藏着魅力;产生着共鸣,撞击着心灵,荡涤着回忆!
在刘国贤的军旅文化博物馆,在许昌驻军某旅,在许昌军分区和许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摆放着同一款“兵之梦”瓷韵军魂艺术作品。
当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民族伟大复兴梦时,刘国贤、王俊景和吴新芬就开始思考为强国强军梦做点什么,最后决定设计烧制一款造型别致精美的钧瓷艺术品,有自己品牌的国防教育代表作。没有参照物,他请来了瓷艺大师按照他们的意图设计款式;没有资金,他自掏8万元;没有窑口,请亲戚朋友帮助。经过4个多月的反复设计和试烧,最终烧制成功。“兵之梦”军旅文化钧瓷艺术品,获得2015年河南省钧瓷窑变创新艺术大赛金奖、 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质奖。瓷艺与军旅文化的交融,凸显着爱党、爱国、爱军的情怀,经久不褪。这款作品47厘米高,以万里长城为底座、以和平之手为托举、以地球家园为核心、以五星为点缀,增景增辉,既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又有特殊的军旅景观。突出军旅文化元素的钧瓷艺术品,用艺术凝固光荣伟大历史,具有历史穿透力和展示传播意义。它由瓷艺和军旅文化所串成,精彩的艺术创意,精心的内容呈现,丰富的历史内涵,给人以视觉、触觉感受。仿佛在追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近百年铿锵跌宕的历程,弥漫着历史的苍茫云烟,信仰和使命感徒然而生。通体呈现着红色的窑变军旅艺术作品,流光溢彩,闪烁着人民军队之光茫,感受历史,接受熏陶,情境、意境、心境交融,冀强国强军之梦想,扬起世界和平的风帆。这是刘国贤的初衷和思想境界!
一段铭志难忘的从军路,一种穿越时空的精神,一个引领未来的信念,照见着美好的家国情怀,传播着强国强军的思想。刘国贤为之倾心衷情的事业,或许是命运注定。
旗帜引领方向,旗帜凝聚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种精神和品质,是由实干定义的。“兵之梦”国防教育基地成了禹州武装部国防教育示范点。“时任许昌市委书记的武国定曾带市县两级组工部门来参观指导,给予了高度赞杨和评价。”说到兴奋处,刘国贤自然而然地舒展了一下浓眉。
刘国贤到过驻军和学校、社区进行爱国主义国防教育,讲军队的光荣传统,讲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讲军队与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所到之处都会博得一片掌声。他东奔西跑、赴南行北,一年下来要驱车行程数千公里,没有分文费用和补助,他把国防教育做成了公益。刘国贤和他的“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的事迹,在河南卫视《中原国防》栏目及省市等媒体被多次报道。2020年6月,他被许昌军分区纳入了国防教育人才库,被赋予更广阔的舞台和发展空间。
2019年8月,刘国贤获得许昌市双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映照着他那颗爱党爱国爱军队的红心。
刘国贤一门心思用在国防教育上,不断挖掘创新国防教育题材。2020年5月,刘国贤在脱贫一线忙碌工作着,晚上一躺下就会思考国防教育那些事儿。他在全国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所在部队瞻仰过杨根思的雕像,他有了一個新的念头,把杨根思雕像烧制成钧瓷艺术品,作为杨根思连的战士们的退伍纪念品,该有多好啊!他利用休息时间,与瓷艺设计大师和烧制师傅两次来到许昌驻军某部,对杨根思雕像反复观察端量,按照比例绘制图案,制成钧瓷模型,每烧制一款都征求杨根思所在部队官兵的意见。经过5 次加工修饰最后定型,一款耗资近万元的30厘米高的杨根思雕像钧瓷艺术品诞生,整体枣红色润泽欲滴,釉色彩亮,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基座长方立体形,正面是“特级英雄杨根思”字样,左侧是彭德怀的题词,右侧是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基座上的杨根思双手抱着炸药包倾身出击,舍生忘死扑向敌人。让人仿佛听到了鸭绿江小高岭阵地的隆隆炮声,浮现出勇士们卧冰爬雪、浴血奋战、勇猛向前的身影,看到了特等功臣英雄杨根思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悲壮举动。
“志合者,不以山河为远。”国防教育成了刘国贤一辈子的事业,哪里需要哪里去,从不讲价钱,热情似火,倾力相帮。2020年9月,鲁山县下汤镇一所文智留守小学想做国防教育文艺活动,一时找不到教员,也没经验。刘国贤听说他们有困难,主动和校长刘军联系,伸出志愿之手,立即动员力量,派出7名艺术骨干前去百公里外无私支援。刘国贤帮他们组建了40人的少年军乐队、合唱队,精心指导乐器演奏和歌咏排练。3个月的训练获得了成功,年底,这个小学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国防宣传演出。从此,文智留守小学与刘国贤的“兵之梦”战友艺术团结下了深厚纯真之情。
2019年2月,“兵之梦”战友艺术团获得禹州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刘国贤还摘取了许昌市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的桂冠。一切当之无愧,一切皆缘于他那恪守本心的人格魅力!
“亏了小家,成全了大家。不求财富,只求怡悦心情”,是许多人对刘国贤的评价。他说,他一生的一大幸事是遇见了一个与自己志气相投的爱人,浓情相伴,相惜相帮。他粗略算了一下,为做公益先后花去了自己20多万元的积蓄,那可是国家给他发的每年不足3万元的伤残优抚金啊!爱人虽收入不高,可从没有抱怨阻拦过一次,反而特别支持他的工作。他们至今还没有一套像样的住房,仍挤在破旧的房屋里。儿子25岁,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也没有帮儿子备上新房。刘国贤曾听到背后一些冷嘲热讽,可他始终心静如水,无憾无悔。志气没有减,斗志没有衰!一个良妻愿与他一起度过命运的风起云涌,一起抵御岁月的风霜。对于一对精神的富有者,他对她的回报则是一连串的奖杯和荣耀!
“行伍之列,他们是扛枪的军人;退伍之后,他们是文化的使者。他们自愿牺牲业余时间,自费排练文艺节目,把舞台搭进军营、学校,把文化送到社区、农村,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这是河南省第七届优秀复员军人表彰大会给他们团体特别奖的颁奖词,是对“兵之梦”战友艺术团,更是对刘国贤和他爱人的最大褒奖!
尾声
一朝军旅情,毕生写忠诚;一日加入党,担当不能忘。
刘国贤,用绿色点缀着青春,用刚强诠释着生命,用坚守践行着初心,用担当续写着荣光。他的行为轨迹照亮了一名党员退役军人的思想和灵魂,他在火热的生活中放飞人生的梦想,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成就事业的华章。
心怀远方,不负春光;往事不可追,明天犹可为。
“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
让人获得感动的是刘国贤精神的可贵和思想的高尚!
责任编辑/孙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