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重庆市万州区玉米旱灾原因及防控对策

2021-08-05 02:34周世明
科学种养 2021年6期
关键词:万州区旱灾湿润

重庆市万州区,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全区土地面积3 457千米2,所辖52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75万,现有总耕地面积10.79万公顷,其中25°以上的坡耕地有4.2万公顷,常年玉米种植面积2.15万公顷。近年来,旱灾较重,严重影响万州区粮食生产。为此,笔者现就万州区玉米旱灾原因及防控对策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一、旱灾原因

1. 雨水分布不均

万州区常年平均降雨量为1 236毫米,全年降雨量虽然较大,但分布月份不均衡,1~4月的平均降雨量为全年的14%,5~9月的平均降雨量为全年的76%,10~12月的平均降雨量为全年的10%,常出现春旱和秋旱天气,对春玉米苗期生长和夏玉米穗期生长影响较大。

2. 灌溉设施不完善

在万州区,由于旱地多处于25°以上的坡地,水利设施较少,旱地可灌溉面积只有3.2%,96.8%的旱地,全靠自然降雨灌溉,为雨养农业,处于靠天吃饭。同时,有72%的坡地土层浅薄,保水能力差,对降雨的利用率只有13%,因而有“十年九旱”之称,常年持续干旱30~40天,干旱最长年度可达60天以上。据统计:万州区常年中等强度干旱造成玉米减产达18%~25%,干旱严重乡镇山区减产达50%以上。

3. 缺少抗旱栽培措施

一是种植抗旱玉米品种较少,很多玉米品种耐旱性不强;二是适期、适墒播种技术较少,春玉米在四叶一心前,秋玉米在吐丝期间,受到严重旱灾危害;三是有效抗旱措施较少,玉米受到旱灾后,无有效缓解措施。

二、旱灾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由于万州区地形地貌原因,旱地土壤对降雨径流截留量较少,土壤长期处于干燥状态,玉米较易受旱灾。当出现旱灾时,玉米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植株生长较慢,出现叶片发黄、茎秆细弱,后期不能形成大穗。在玉米喇叭口期,如果发生旱灾,雌穗发育缓慢,穗上部出现无籽粒半截穗,旱情严重时,出现空秆、空穗;在玉米抽雄期,如果出现旱灾,会推迟抽雄时间,造成授粉不佳,穗上籽粒稀少;在玉米授粉期,如果出现旱灾,温度持续在32℃以上时,就会使花粉生命力下降,授粉率低,穗上籽粒较少或出现空穗;在玉米灌浆期,如果出现旱灾,会使玉米籽粒饱满度下降,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三、旱灾防控对策

1. 选择耐旱玉米品种

为了提高玉米抗旱能力,应选择拱土能力强、根系发达、叶片厚而直立、籽粒饱满、抗旱能力较强的玉米良种。例如:迪卡008、先达901、正大999、临奥1号、正大808、正大818、迪卡007、南校9665等玉米品种,其抗逆性强,品质好,产量高,生育期在128~135天之间,在栽培中易获高产。

2. 采用覆膜栽培技术

对玉米采用覆膜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增强抗“倒春寒”和抗旱灾能力,保证玉米安全,产量较高。据试验对比统计:玉米采用覆膜栽培技术,其产量比露地栽培技术增加45千克/亩。覆膜栽培方法有三种:一是采取借墒播种法。当土壤表层5~6厘米为干土层而下面为湿润土层时,可采用开沟播种,播种后覆湿润土壤和覆膜;或开沟后,用锄头翻挖1次沟内土壤,播种于湿润土壤之中,然后覆湿润浅土轻压,保留原有沟形,再覆膜。这种播种方法,利于玉米种子吸收土壤下层水分,生根发芽速度快。二是采取提墒播种法。当土壤表层2~3厘米为干土层,下层土壤为湿润土壤,在玉米播种前,晚上露水未干时,用微耕机旋耕2次,利用露水来湿润表层土壤,提高土壤含水量,然后采用普通播种方法,播种后覆膜,可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水分需求,增强幼苗抗旱能力。三是采取宽窄行种植。宽行80厘米,不覆地膜;窄行45厘米,覆地膜;每行垄高8厘米。种子播在窄行中间,株距为28厘米,播种后覆膜,周边用泥土压紧,保温保湿,当玉米幼芽露土时,开始破膜,幼苗出膜生长。播种施肥量及田间管理与常规覆膜种植相同。

3. 采用育苗移栽技术

在天气干旱严重而水源紧缺的地方,可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能有效防控旱灾。采用育苗移栽技术,可节省种子,节省水资源,在日光充足的肥沃苗床中,培养出健壮幼苗。移栽时,宜淘汰弱苗、病苗,以保证大田苗齐、苗匀、苗壮。采用营养钵育苗移栽,采用开沟定植方式,实行单株定向移栽,会减少植株间的重叠现象,能有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提高产量。采用育苗移栽技术,玉米比传统播种期提早20~25天,可实现错季栽培,提早鲜玉米的上市时间,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幼苗要分类移栽,便于对小苗、弱苗进行提苗施肥,保持玉米群体幼苗生长速度均匀。移栽完毕后,将沟边湿润土壤覆盖在营养钵上,使玉米幼苗快速生长。

4. 采用开沟等雨播种技术

先按玉米行距要求开好种植玉米厢沟等待降雨,等降雨量达到10毫米以上时,准备播种,当沟内、沟边土层2~3厘米深达到湿润状态时,这时可将玉米种子播于沟内,然后覆湿润土壤遮盖种子,再用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促使玉米种子快速生根发芽,进入正常生长状态。

5. 采用人工抗旱穴播技术

在旱地里,先施腐熟农家肥1 500千克/亩+过磷酸钙25千克/亩,然后用微耕机进行旋耕,使土、肥混合均匀,再开好厢沟,按玉米行距和株距要求,挖穴10厘米深,每穴灌水1~1.2千克,湿润土壤后播种,让玉米种子进入正常生长状态。

6. 采用秸秆覆盖保墒技术

玉米播种后,在行间空隙处,用秸秆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自然蒸发。秸秆通过自然腐烂后,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含水量,提高土壤抗旱能力。同时,采取秸秆覆盖,还可有效抑制各种杂草的生长,为玉米正常生长创造良好环境。

7. 采用抗旱剂抗旱技术

玉米抗旱剂,是一种超强吸水材料,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减少水分渗漏和水分蒸发等作用,可在玉米植株周围形成小水库,供玉米生长水分的需求。近年來,万州区示范推广吸水树脂和旱地龙等抗旱剂在玉米生产中使用,提高抗旱效果,增产效果明显。

8. 采用配方施肥技术

先测量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然后准确配方各种肥料,特别是增大有机肥比例,施于土壤中,用微耕机旋耕20厘米深,使土、肥混合均匀后,开厢挖穴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还能增强土壤抗旱能力。

9. 采用套作秋玉米技术

根据万州区多年玉米种植经验,在春玉米种植地块中,套作秋玉米,使晚玉米的需水规律与自然降水基本相吻合,可有效满足玉米生长的水分需求。在万州区,一般秋玉米在7月中旬播种,有利于满足出苗期的水分需求,玉米大喇叭口期在9月中旬,这时降雨较多,可满足玉米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进的水分需求。同时,玉米实行套作,既延长玉米生长期,又充分发挥晚熟大穗的优势,使玉米获得高产。

10. 采用地头水柜集雨灌溉技术

由于万州区降雨季节性强,雨量全年分布不均,降雨高峰常在5~9月,易形成春旱、夏涝、秋旱等天气,加上山区地质环境特殊,土层较薄,土壤含水量和持水能力较低,尽管有部分地下水源,但埋藏深,开发利用困难。因此,在山区坡地修建地头水柜进行集雨灌溉,能有效缓解春、秋玉米干旱问题。

作者简介:周世明,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农村种植、养殖方面研究及推广工作。联系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白羊镇农业服务中心 邮编:404022。

猜你喜欢
万州区旱灾湿润
The Desert Problem
创新发展的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万州区天津医院
板栗“旱灾”后生产管理技术
前进中的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
海边的沙漠
葫芦岛市旱灾风险评价
黑龙江省旱灾等级划分及旱情分布研究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他的眼圈湿润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