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人屈原

2021-08-05 04:22王汶怡叶清澜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楚怀王秦国楚国

王汶怡 叶清澜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诗人。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被誉为“楚辞之祖”。 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同时,屈原也是一位刚直的政治家。他是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代表性人物。他主张举贤授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

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家庭,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但是,他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有一次,屈原在自己家中读书,冬日的火盆使得屋子暖烘烘的,让他昏昏欲睡。离屈原家不远处有一座山,除了猎户打猎外,平时很少有人的足迹。屈原想起读书人吃苦学习的故事,便想去后山的山洞里讀书,这样既能锻炼自己的心智,又能脑子清醒地把书读下去。他把想法告诉家里人,遭到了家里人的一致反对。但是,屈原不顾家人阻拦,只身带着书本来到山里,找了一个背风的山洞,开始专心读书。山中气温很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湿,没过多久屈原的手脚就冻肿了。他起身运动了一会儿,当身体暖和过来就又继续坐在地上读书。家人看到屈原这么小就能吃苦好学,心中暗自高兴,也就不再阻拦了。屈原在山洞里坚持读书三年,终于把《诗经》读懂读透了,这为他后来开创楚辞奠定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才华横溢的屈原是一个一心为国的忠义之士,却因为耿直的性格树立了不少敌人。楚怀王听信谗言,逐渐疏远屈原。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而被楚怀王逐出都城,流落到汉北。屈原被放逐后隐居在花园洞,他怀着无限的忧伤开始了文学创作。屈原的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深深的眷恋和报国的壮志与热情,千古名作《离骚》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楚地尚巫,千百年来在民间都有“收魂”的风俗。屈原受这种风俗的影响,在投江明志前,为自己写了《招魂》,诗句“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哀伤。

中的小故事

屈原之名由来

屈原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他父亲觉得屈原的生辰不凡,就给他起了个好名字—平,字原。 从字面上讲,“平”是公平公正的意思,平正是天的象征;“原”代表了辽阔宽广的地形,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符合天地人三统,在那时被视为一个好兆头。

《离骚》

楚国太子横在秦国当人质时因为私事与秦国官员发生争斗,秦国官员被杀死。太子横惧怕秦昭王怪罪,私自逃回楚国。此事使秦楚两国关系恶化,导致秦国频繁对楚国进行讨伐。楚怀王听信小人谗言,逐渐疏远了屈原。屈原在忧思中写下《离骚》。《离骚》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离骚》中的名句。

初露才华

公元前321年,秦军进犯楚国边境。屈原组织乐平里的青年奋力抗击,他一方面充满激情地对青年们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巧妙运用各种战术,机智果敢地给来犯的秦军以沉重打击,一展其非凡才华。

问天凤凰山

传说,屈原涉水桃花江向太卜请教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太卜却无言以答。屈原心中积愤,便登上王庙的高楼,面对苍天高声质问。一个个问题像一支支利箭飞向天庭,霎时间,天昏地暗,电闪雷鸣。一对金凤凰飞到屈原身边,张开美丽的翅膀为屈原挡风遮雨。屈原一口气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问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天帝见怎么也吓不倒屈原,只好喝退风雨雷电,打开南天门,重放光明。此时,老百姓从四面八方一齐涌来,向屈原顶礼膜拜。后来,当地的人尊屈原为“凤凰神”,此山也成了凤凰山,楚王庙改名为“天问阁”,也称“凤凰庙”。传说,每逢风雨交加的夜晚,人们走上天问台时,还能听到屈原质问天帝的声音。

垂钓桃花江

凤凰山下的资水边,有一块四米见方的青砂岩石伸向江中,名屈子钓台,它是中华大地五大古钓台之一。相传,屈原静坐钓鱼台钓鱼时睡着了,梦见姜太公给他讲道,正听得入神之际,一条大鱼吞食鱼饵将他惊醒。屈原忙扯钓竿,没想到用力过猛,身子向后一仰,靠在了钓鱼台的岩壁上,在岩壁上留下了深深的背印。今钓鱼台酷似背印的痕迹,相传就是屈原留下的。在有背印的石壁上,依稀可见一组壁画,左刻屈子行吟泽畔图,右刻一八角亭,中有神像。

端午节的故事

端午节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到江边凭吊。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和虾蟹去吃饭团和鸡蛋,不要去咬屈原的身体;老人将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把江里的蛟龙药晕。后来人们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楝树叶包饭,缠上彩丝,后来发展成了如今的粽子。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如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

猜你喜欢
楚怀王秦国楚国
五张羊皮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秦国的“拐点”
秦国的东进与东出
小燕子
瞒天过海
“剪碎”与“凑成”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论楚怀王的两大失误
——楚王评传系列之楚怀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