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中俄现存的国际关系为背景,研究了两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策略和路径问题。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俄良好的国际关系使中俄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现有合作模式后,从“政策扶持”“教育投入”“经济发展”三方面阐述合作优势,并提出合作办学中存在“专业趋同化严重”、“形式主义”等问题,并从大力发展优势学科、促进师生语言沟通、建立俄语生源地、增添奖学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国际关系;教育合作
一、引言
中国与俄罗斯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两国教育合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教育合作机构办学模式、教育合作项目办学模式、教育合作境外办学模式、教育合作交流模式。通过对两国合作历史渊源、合作领域和高等教育发展历程的研究和梳理发现,两国深度合作、前景广阔,联合办学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层次多样,形式丰富,合作专业面广,科目较为齐全。这在校际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合作契机。
中俄国际关系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人文三方面的积极交流和正面合作。两国长期友好的关系构建起良好的国际教育生态链,对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有着长远的、积极的影响。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两国的教育合作策略具有实践意义。
二、文献综述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俄罗斯教育合作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俄两国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迅猛发展。然而中俄合作办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学科分布不均、奖励机制不够等。关于“中外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中外合作的现有模式
兰昊等在2017年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研究中俄合作办学形式,文章总结中俄合作办学的两种主要形式分别为合作举办项目和合作设立机构。其中还包括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其他形式。
2.中外合作的优势所在
高郁在2017年提出:高等教育合作有利于提升两国的文化和科技实力。郭强在2017年提出目前中国应该高度重视两国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设立示范区,打造中俄合作办学品牌。孙迪在2020年从高校合作专业设置、人才需求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注重于周边相邻国家的国际合作。
3.中外合作的现有问题
裴世春等在2020年研究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指出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着“地域发展不均衡”、“学科分布失衡”、“缺乏健全监管体系”等问题。卢春月在2020年研究了中俄人文合作的现状与发展,从教育等方面提出对策,强调要加大合作力度,采取增设俄罗斯孔子学院等措施促进两国多领域合作。
三、中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现状分析
(一)合作形式
1.中俄合作办学项目
通过调查文献显示,目前中俄合作辦学有两种形式:合作举办项目和合作设立机构,在本科和硕士层面均有开展。本科项目涉及近50个专业,硕士项目涉及专业较少。本科阶段的中俄合作办学以“分数线低”、“专业热门”、“学费相对低廉”等优势广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每年中俄合作项目招生规模稳步提升,发展势头良好。
2.学制安排及毕业证分配
不同的学校学制不同,如东北农业大学为0.5+1.5+3的五年制,仅颁发中方大学的毕业证,不颁发俄方毕业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2017年便承诺可以获得两校的毕业证;黑龙江大学中俄学院规定学生毕业时如修满专业课学分、成绩合格,可获得黑龙江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所在专业学士学位证书;俄语课程成绩满足相关条件,可获得“应用俄语”第二学士学位证书。
(二)中俄高校合作优势分析
(一)在政策方面
1.“一带一路”政策推动中俄教育合作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周边的发展中国家的沟通越来越频繁,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教育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中俄两国人文合作历史已久,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尤其俄语区国家经济水平参差不齐,俄罗斯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中俄双方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双赢,俄罗斯是中国与俄语语言国家合作的首选。
两国无论在历史沿革,还是当代发展中均保持着总体友好的关系。在此情况下,我国大力推进国际贸易政策,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中国驻俄大使、领事对当地留学生学习状况十分重视,多次参加高校活动。中国在对俄项目中尤其重视,这积极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两国间的贸易合作和教育合作。
2.中俄高校已成立多家教育合作组织
2014年,中俄签署了《中国教育部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组建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谅解备忘录》。近年来,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等政策的支持下,如今中俄高校已经成立“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 ”等六大组织。
以“东北农业大学”为例,东北农业大学分别在1995年和1996年便分别与“太平洋国立大学”和“俄罗斯远东远东国立技术水产大学”两所学校深度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以0.5+1.5+3的五年制本科教育在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展开招生,合作双方以及学术对合作项目效果满意,进行了多次续约。可见,中国早已针对“中俄合作办学”给予政策支持,在区域内合作顺利,效果良好。
(二)在教育投入方面
由于中俄双方良好的政治关系和稳定的和谐友好关系,双方在教育合作方面的投入呈现递增的趋势。在2016年,中国在俄留学人员已达2.5万人,俄罗斯在华留学人员达到1.8万人。近年来,中方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从2008至2018年,教育经费从1.5万亿元到达4.6万亿元,翻了接近三倍。
充足的教育投入助力教育领域多方面发展。除了国家层面的投入以外,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相比普通招生计划贵很多,对于中外合办机构来说是很大的收入。同时,外国留学生来本国留学,强大的购买力对学校周围商业圈有着不小的经济带动作用。中俄双方在经济方面的密切合作推动了教育合作的发展。
(三)在经济发展方面
1.中俄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中俄两国是长期的贸易伙伴关系,两国在经贸上的深度合作有利于两国和谐稳定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9》显示,我国对俄罗斯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为276681万美元,比对美国完成营业额高173866万美元。可见中俄在经贸合作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中俄在能源合作上优势互补,并大力推动科技合作,成立多个合作科技中心,为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中俄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上可以实现互补。这一系列的事实表明,中俄经贸合作是优势互补、可持续的,中俄合作发展稳定,经济趋势良好,同时有“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双方合作将继续深化,稳定发展。
2.学生经济水平分析
最近几年,我国一些边境城市与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在服务贸易中,旅游业越来越发达。中俄双方每年选派大量留学生交流学习,为两国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拓展国际化视野。
另外,相比普通招生计划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贵很多,对于中外合办机构来说是很大的收入。同时,因为外国留学生消费水平普遍高于平均值,中外合办机构对外国留学生有着欢迎的态度。
3.中俄高校合作的面临的挑战
(1)学科分布失衡
在本科阶段的中外合作中,教学项目以“工学”和“管理学”等文科为主。在中俄合作办学方面,“语言学”、“经济管理”等专业较为常见。对于本科阶段而言,专业性强的科目需要较强的语言功底,而选择中俄合作办学的本科生绝大部分在入学前是没有俄语基础的。另一方面,俄罗斯的“航天”等强势专业因涉“国家机密”等问题不适合外国人学习。
国际教育合作的优势便是实现人才培养互补,以便满足人才需求,但是从中俄双方合作办学项目来看,7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文科专业,而不是该国的优势专业。这是因为部分专业没有开设或难度太大,并且对学生而言,选择中外合作并不是为了“中外互补”,只是方便以较低的分数进入优质的学校学习热门专业。
(2)俄语入门难,学生质量参差不齐
在中外合作项目中,许多高校会对语言有所要求,如与英语国家的中外合作会对学生的雅思成绩有一定要求,但是对于中俄合作办学来说,由于俄语学习人员少,俄语入门难等原因,大部分学校对学生的俄语成绩要求不高,在入学后交换前也没有硬性指标,导致学生之间俄语水平差距大,俄方课程设计困难。
(3)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难度大
作者调查某大学中俄合作办学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共70人进行问卷调查,在问卷中,只有32.86%的人表示对俄语非常感兴趣,还有5.71%的人表示完全没有兴趣。而在问卷设置的入门级难度的俄语语法题中,正确率却不到一半。问卷调查同学最能接受的授课方式,78.57%的人表示中方老师面授是最能接受的俄语方法,然而由于中俄双方教学计划及疫情影响,目前所有中俄合作办学的俄语课程均是由俄罗斯老师线上进行。
老师们通过软件教学不能实现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且由于时差原因,在部分课中,学生的出勤率较低,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在问卷“提建议”一栏,大部分同学都反映希望由中方老师进行俄语教学,将线上课程转为线下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由此可见,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没有考虑学生语言基础和对学生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四、建议与策略
(一)针对“学科失衡问题”的建议
1.发展优势学科的合作
(1)宏观调控
对于学科失衡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开办中俄双方优势专业,引导专业多元化发展。在合作办学项目审批工作上可以严格把关,结合全面研究的区域发展需要,对于一些过热的专业,从招生规模和人数上进行控制。
(2)在中外合作项目洽谈时注意专业种类和质量,避免专业趋同。
中俄合作办学在专业设置上应该在两国优势学科上大力发展,中俄合作可以考虑针对俄罗斯优势学科并考虑中国的学科发展情况开展办学,避免急于促成项目合作而降低标准的情况。
2.提升中俄合作办学层次
国家设立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便是引进国外的优质课程资源。这需要我国更多的名校加入到中外合作办学的队伍中,发挥其在国内的巨大影响力和国际上的认可,以及在合作交流上的优势,积极吸引国外名校将优质的课程资源与我国一流大学交流合作,提升合作办学的层次。
4.2针对“俄语入门难,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问题的解决方案
4.2.1建立具有语言优势的师资队伍
针对俄语入门难,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前人已经提出组建“专业+俄语”型教师队伍的观点,但经过多年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因为汉语和俄语入门较难,能精通俄汉双语的大学教师还在少数。
由于中国目前绝大部分人以“英语”为第二外语,且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于中俄老师来说应用更广泛,所以可以适当引进“英语教学模式”。
4.2.2为学生建立奖励机制
由于中外合作以“分数线低”的优势吸引大批的学生,导致招生质量参差不齐,但绝大部分中俄合办的学生俄语都是零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建议学校建立奖励机制,为语言分数高的同学设立奖金,或适当地大幅度提升语言课的绩点,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外语。
4.3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难度大”问题的策略
4.3.1充分了解学生课程反馈并以此进行课程设计
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情况,首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效果,多调查,每学期发放课程反馈调查问卷,设身处地为学生思考。避免形式主义的外教课,确保俄方课程的含金量,使学生真正能学到知识。
将线上线下课结合。虽然由于不可抗力导致部分学生和教师不能实现面对面授课,但是学校应该肩负起学生课程质量的责任,在线下安排俄方或中方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建议语言教学方面采用中国老师与俄方老师结合的方式,基础语法由中方老师进行。
4.3.2建立俄语生源地,有针对性教学
目前我国的第二外语以“英语”为主,虽有少部分以“俄语”为第二外语参加高考,但是中外合作招生更多偏向于英语学生。由于中俄办学语言的特殊性,一方面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可以定向向俄语生招生,另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俄语生源基地,定向培养。
同时,在大学培养中,作者建议学校在分班前进行俄语能力测试,将俄语程度相似的学生组建班级,以便于外教老师的统一教学。
参考文献
[1]高郁.地缘文化背景下中俄高等教育合作新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7(28).
[2]郭強,赵风波.“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俄跨境高等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 2017(7).
[3]兰昊,何晓涛,金玲.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中俄合作办学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9).
[4]李慧,苏卡特,阿米娜.中国与中亚国家“教育丝绸之路”合作路径探析——基于中亚四国高等教育的发展[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4).
[5]卢春月.“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人文合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为例[J].黑河学院学报, 2020(9).
[6]裴世春,金善姬,李娜.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建设研究[J].现代交际, 2020(16).
[7]孙迪,周进,张赫,等.俄语区国家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2020(8).
[8]吴文英, 李文君, 康娜,等.中外合作办学外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进展, 2019, 9(6):7.
作者简介
刘昕宇(2000.0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在读,东北农业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