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正芳 何章鸣
◆摘 要:相似三角形是数学的核心内容,经常出现在压轴题,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总是以一些基本模型为基础的.如果能掌握这些基本模型,并把它们从复杂的图形中挖掘出来,往往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本文主要介绍相似三角形的四种基本模型。
◆关键词:相似三角形;数学模型;模型应用
相似三角形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何知识中的核心,容易出现在压轴题,并且经常与函数等知识相结合,图形相对复杂.但不管多么复杂的几何图形,都是由基本模型组成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学生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利用直观图形来进行思考.因此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模型,并能把它们从复杂的图形中挖掘出来,问题的解决也就水到渠成.本文由2020年长沙市中考第23题引出,主要介绍4种常见的基本模型,供同学们参考.
一、问题引入
(2020 长沙)如图,在矩形ABCD中,E为DC边上一点,把△ADE沿AE翻折,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点F.(1)求证:△ABF[?]△FCE;(2)若AB=2[3],AD=4,求EC的长;(3)若AE-DE=2EC,记∠BAF=α,∠FAE=β,求tanα+tanβ的值.
此题是对相似三角形中的三垂直模型的证明及应用,尤其是第(3)问,模型提供了解题的思路,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面我们就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模型做一个归纳和总结.
二、模型归纳
模型一:“A”字型在图2-1-1中,已知DE∥BC,则△ADE∽△ABC,这就是最常见的“A”字型.变形1:如图2-1-2,已知∠1=∠B,则△AED∽△ABC,称为反A共角型.变形2:如图2-1-3,当点E与点C重合时,则△ACD∽△ABC,称为反A共角共边型,也称为子母型.变形3:如图2-1-4,当AC⊥BC,CD⊥AB时,则△ACD∽△CBD∽△ABC,称为双垂直模型.
模型二:“X”字型在图2-2-1中,已知DE∥BC,则△ADE∽△ABC,这就是最常见的“X”字型.变形1:如图2-2-2,已知∠E=∠B,则△AED∽△ABC,称为反X型或斜X型.变形2:如图2-2-3,当ED和BC相交时,若∠E=∠B,则△AEC∽△ABC,△DOE∽△COB,有时也被称为燕尾型.
模型三:旋转型当“A”字型(图2-1-1)和“X”字型(图2-2-1)绕点A旋转时,就得到了下面的图2-3-1、图2-3-2和图2-3-3,称为旋转型.以图2-3-1为例,已知∠D=∠B,∠E=∠C,连接BD和CE(图2-3-4),则△ABD∽△ACE.图2-3-2和2-3-3中也有同样的结论.
模型四:一线三等角常见的模型还有一线三等角模型,经常与等腰三角形、函数图象等内容相结合,综合性较强.如图2-4-1所示,若∠B=∠C=∠EDF,则△BDE∽△CFD.特别地,当点D是BC的中点时,△BDE∽△DFE∽△CFD,并且ED平分∠BEF,FD平分∠EFC.有时也称为“K”字型.在特殊情形下,即相等的这三个角都是直角时,如图2-4-2所示,上述结论也成立,常常被称为三垂直模型或者“M”字型.
三、结论
在题目中快速找到模型,有利于发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解题效率.这对绝大多数的几何问题也是适用的,基本模型是分析几何问题时观察的起点和目的,只有从复杂的图形中数量识别基本模型,才能正确得出与之对应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当所给图形中不存在基本模型时,往往还需要添加辅助线进行构造.类似的基本模型,教材中还有很多,应予以重视,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艳.运用基本图形巧证三角形相似[J].中学生数理化(初中版.中考版), 2020,No.1208,29-31.
[2]張莲.挖掘基本图形,渗透转化和模型思想—浅谈一道旋转型相似的中考题[J]. 试题与研究, 2019(14).
[3]鲁巧女.老歌新唱出新意,基本图形来演绎——中考专题复习《相似三角形之一线三等角图形》教学案例[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No.152,218.
[4]付义娜.利用相似三角形基本图形解题[J].中学生数学,2018,No.590,17-18.
[5]向玫瑰.抓住基本图形突破相似判定[J].初中生学习指导,2018,No.1092.
[6]董德荣. 例谈相似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模型的巧妙应用[J].新高考, 2017, 000(011):21-23.
作者简介
马正芳(1986.02—),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南雅湘江中学。
何章鸣(1985.10—),男,广东乐昌人,博士,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数据处理。
资助基金: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G2017B00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之“五位一体”本科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U2019003);国防科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U2017008;yjsy2017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