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点眼,是作诗的重要工力之一。它可以使全篇增色,画龙点睛,可以使壁龙飞天;写诗点睛,可以使诗篇不胫而走,发挥更大的艺术魅力,放出灿烂的光辉。本文通过名家诗文,介绍诗眼的价值及作用
◆關键词:诗眼;价值;作用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做诗须用工力的地方有三点:“曰起结,曰句法,曰字眼。”严羽说的“字眼”,实际就是“诗眼”。一般的说法,唐人五言诗,工在一字,便称“诗眼”。“眼”,就是在诗句中最有神采的一个字。一字用贴切了,全篇就有声有色,活泼精神了。颇似“画龙点睛”的传说:画龙于壁,点之记腾云飞去。一字可以追魂摄魄。
从某一角度说,“诗眼”是属于“炼字”的问题。我国古代诗人都非常注意锤炼字句。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决心,贾岛有“推敲”的故事苦吟。郑谷改齐已的《早梅》诗的“数枝开”为“一枝开”,有被齐已拜为“一字师”的故事。乃至于“吟安一个字,枯断数根须”等等,真是不一而足。总之,都在说明作诗要炼字。
怎样才算得下字妥帖呢?《童蒙诗训》上说:“字字当活,活则字字自响”,可见那时对初学写诗者首先提出两点要求:下字要活,其次要响。“活”和“响”还是不好理解。谢眺曾经对沈约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活,便是圆转流畅。响,当然是从音韵角度来要求。总之,把一个字组织在诗句中,一定叫它得到最具特色的表现力,并且附有形象力和感染力,即所谓力足以扛九鼎。尤其在律诗中,五八四十,七八五十六,总之,受严格的诗律限制,字数很少,更要求每个字能发挥最强的表现力。从前有人说,五律的四十个字就是四十位“贤人”,中间放不下一个“俗子”。这要求虽然高些,还是颇有道理的。它指出了推敲锤炼字句的重要性。
诗人在艰苦的创造劳动中,要下的功夫是多方面的,既有立意,又有下字,既有构句,又有谋篇;但是,无论哪一项都与语言的运用密不可分。然而,即使字字都下力锤炼,中就有自然而然更突出些的一、二字;或者竟是坐着对一、二字着力锤炼,有意安放—总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啊;这便是“诗”眼。好的诗篇,每个字—词都有其深远用意,尤其是关键的字句,即诗眼,更应该具有强烈的表现力。由于字用得恰当,就会把景物写得真切而活泼,诗人内心感情就会得到充分的表达。这就是诗眼的作用。
用字求活,求有力,求有响,也不见得一定寻找“奇”字,相反奇字用的不当反而会使全诗诘曲聱牙。用字的功夫主要看是不是能很好地为内容服务,是不是能表现出最本质的方面。只要用得贴切,任何字都能起到“诗眼”的作用。我们以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中的颔联两句作说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上句中的“蒸”字,是个很平常的字,但诗人把它用在云梦泽上,来写洞庭湖的本质方面,这个字便有千钧之力了。云梦泽是古代的云泽和梦泽,它早已干涸了,历史很悠久了。它的范围是在洞庭湖的北岸,它的广阔设计湖南湖北两个省,后来变成了陆地,在这样广阔的大地上,洞庭湖水的水气在云梦上空蒸腾,烟雾弥漫,云峦雾嶂。从广远的视野来写洞庭湖的广大辽阔和历史悠久,这个“蒸”字便不是一般的蒸字了,它起到了极其传神的作用。下句的“撼”字,也是常见的字,但把它用在突出水势的宏大上,更为奇妙。岳阳城是个重镇,城坚楼高,矗立在洞庭湖岸,也是雄姿挺拔的,但是在洞庭湖水势的摇撼冲击下,这个岳阳城突然显得缩小了,象一艘小船似地动摇了。这就显示出洞庭湖的雄伟气势,它既在云梦泽上空蒸腾,又在岳阳楼前激荡,水势之大可以想见。这是“撼”字起了传神的左右。正因为这两个字,即诗眼,发生了力扛九鼎的力量,才使整篇诗有了神色,成为孟浩然的名篇。
杜甫也写了《登岳阳楼》。因为在他前面,孟浩然已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他确实更不容易着笔了。但杜甫却能够比他的前辈开拓得更加深远。他也在颔联写洞庭湖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把工力放在第五个字上。“坼”是地裂,洞庭湖水势把东方的吴地和南方的楚地,这广袤的的大片土地劈成东、南两半,这个“坼”字写出洞庭湖的气势不可一世。下句用一个“浮”字,说太阳和月亮都在湖里出没浮动,吞吐日月,这是多大的气魄。一个“浮”字把日月写小了。孟浩然写的是云梦泽广阔;杜甫写的是吴楚。孟浩然写的是岳阳城小了;杜甫写的是日月都小了。在气魄和心胸上,杜甫比孟浩然更宏大;写湖而非写海,孟浩然却比老杜更贴切,各有其妙。然而,这些妙处是怎样反映出来的?主要靠“蒸”、“撼”、“坼”、“浮”几个字在起作用!这几个字把洞庭湖的形象、气势写出来了,把诗人的胸襟怀抱也表达出来了。孟浩然和杜甫的这两联名句,可以比美,据说同写在岳阳楼的门上,作为岳阳楼的胜景,供登楼人眺望洞庭湖浩瀚水势时的联想。
以上我们浅谈了诗眼的作用:它可以使全篇增色。点眼,也就成为作诗的重要工力之一。画龙点睛,可以使壁龙飞天;写诗点睛,可以使诗篇不胫而走。发挥更大的艺术魅力。放出灿烂的光辉。我们今天写诗要掌握这一着,不能光靠学习古人成句;更要靠不断地观察生活,扩大胸怀视野,勤奋于实践,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来慢慢地学会它。
参考文献
[1][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词书出版社,1988.
[3]黄同甫等编著.历代诗文名句汇要.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韩萃萃(1983--),女,辽宁沈阳人,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