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流民乐镇认契习俗及其当代功能考察

2021-08-05 02:33陈萍黄雅雯覃品嘉凌春颜陈思媛
速读·中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文化

陈萍 黄雅雯 覃品嘉 凌春颜 陈思媛

◆摘  要:认契,是客家人的习俗之一,俗称认契爷或者认干爹干妈,实质上是指形成一种拟制的亲属关系。这种拟制亲属关系是指两个没有血统或姻亲关系的认契者和受契者,经过认契构成一种“寄养”的拟制亲属纽带,从而成为两个家庭联系的桥梁。拟制的亲属关系是人类学亲属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以广西北流民乐镇的客家认契习俗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挖掘客家认契文化的内涵,探寻认契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的合理性意义。

◆关键词:拟制亲属;认契习俗;客家文化;文化

1引言

1.1认契概念界定

亲属制度是能反映人们亲属关系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亲属关系是基于血缘和婚姻关系形成的,而在民间还存在一种拟制亲属关系,这种拟制亲属关系是指两个没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的认契者和受契者,通过认契形成一种“寄养”的拟制亲属纽带。它是亲属关系的扩展形式。拟制亲属有多种表现形式,认契是典型代表。

认契的目的是通过“转移命相”,即将认契者与父母的亲缘关系转给受契者,通过搭建认契者与受契者的亲缘关系使孩子与亲生父母之间相克的亲缘关系得以过渡到受契者身上,并借助认契者与受契者相适应的命的“力量”来庇护认契者健康成长。认契后,认契者要遵守一定的要求,如不可吃狗肉,认契者必须遵守规矩和要求,否则就会破坏契约。

1.2研究现状

认契是拟制亲属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目前我国学术界对于认契习俗、认契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少,按“认契”、“拟制亲属”、“认干爹妈”三个关键词搜索出的文献资料不超过十篇。主要有:广西民族大学潘用学的硕士论文——《盘瑶认契习俗研究》、潘用学和罗宗志的期刊论文——《瑶族的拟制亲属关系研究》、张柳丹和段超的期刊论文——《桂西北地区“认契”习俗及其功能探究》。从中可以发现认契文化的调研对象大多为少数民族,对汉族认契习俗及其文化的研究是比较少的。并且每个地区的调查都相对单一独立,只着眼于一个地方进行调研,没有和当地其他地区的认契文化或别的风俗礼仪进行沟通对比。通过查阅中外文文献发现,国外关于认契的学术研究成果,在中文文献即《高排苗族的拟制亲属与群体整合和彝族拟亲属关系研究——以哀牢山波村为例》中有提到外国学者对于拟制亲属的相关研究,而外文文献对于拟制亲属关系的研究成果相当少。当前国外对于拟制亲属的研究是以亲属关系为切入点展开的,只把拟制亲属关系当做现代社会中亲属关系的组成部分之一,相当于亲属关系的附属存在,没有独立成系。

据村民讲述,认契是有书本记载的,通常最老一辈人的认契知识是从书本中习来的,但关于认契本源的书本已无从考证,只剩下一些五行、易经、风水、选日子等认契所需要的书籍。由于时代的局限,加上书本的遗失,很多不识字的人是通过老一辈人的口头传授学会的,因此认契主要具有传承性。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的角度,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对北流市民乐镇会众村的认契习俗进行调查,挖掘客家认契文化的内涵,探寻认契习俗的社会文化功能和现实的合理性意义。

北流市民乐镇地处桂东南,全镇辖18个村(街)委会,总面积16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4万人。圩镇面积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万人。会众村是广西北流市民乐镇下辖的行政村,村民主要为聚居生活,因此民俗文化的传承和表现方式相对稳定,便于开展田野调查。2020年8月30日,两位小组成员去北流市民乐镇会众村大陈组实地调研,对当地村民就认契文化进行了访谈。2021年2月28日两位小组成员去北流市区街道采访了当地的算命先生。

2分类选择

2.1分类

通过调研考察得知,认契对象主要分为三类:

2.1.1“自然万物”。如太阳,月亮,古树,巨石等。广西客家人对天地自然的崇拜是十分普遍的,在农耕社会,人们依靠山形水势,期待风调雨顺,注重“风水”,因此山、水、石、木等都成为了他们崇敬的对象,这是农耕文明的反映。

2.1.2“神明”。如观音,太阳神,月光神等。由于客家人是“客”,他们在迁移的过程时人们已经修缮好了各種祠堂、寺庙,因此他们无需再费力修缮寺庙,遇到则拜,逐渐养成“遇庙烧香,见佛就拜”的习惯,形成对神明的崇敬之心。

2.1.3“人”。当地人对“人”这一认契对象并未划出具体的特征要求。通过实地访谈,总结出当地两类比较特殊的以人为主体的认契对象,一类是有双亲且有子女一对,这类人代表着家庭美满、多子多福,能为认契者抵御灾害,从而达到保育的手段。而且认了之后还要改变自己对亲生父母的称呼,叫母亲“阿舍(客家话读sa第四声)/嫂/姐等”,叫父亲“阿叔/表叔/哥等”。家里最大的孩子叫父母“阿舍,阿叔”后,家中其他孩子也跟着这个孩子这么叫父母。另一类是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的道公,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血缘关系网,不会与亲属牵扯发生联系,符合需要认契人的重组性。

2.2选择

不同的人会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认契的对象。在当地,孩子出生三周后需要“定花根”如果八字中出现“双亲”,此人必须认契。

2.2.1情况为“轻”的小孩(“轻”:出生年月日时的四柱少于三个“甲”)主要以神明、自然事物为契约对象。

2.2.2情况为“重”的小孩(“重”:出生年月日时的四柱为三个或四个“甲”)则以人为契约对象。

3认契仪式

认契仪式包括拜认仪式和脱契仪式。

3.1拜认仪式

3.1.1通过实地调研得知,当地人的孩子在出生三周后需要“定花根”,当算命先生推算的四柱八字中出现“双亲”,此人必须认契。

3.1.2测算得到四柱八字后,按照“轻”与“重”的程度选择认契对象。如认契对象为神明、自然万物,具体的认契仪式为带上香火、香纸之类的祭拜物品到相应的寺庙、祠堂等地点祭拜、结契、祈求保佑,一般点燃祭拜的香火以基数为标准。如认契对象为人,具体的认契仪式为带上大米、面、猪肉、瓜果等礼品来到对方家中拜访契爷契娘,除此以外还要封上以数字6或8为标准的红包钱数,如六元、八十八元等。通过这些仪式,认契者和契爷契娘正式缔结契约。在往后逢年过节时,认契者需要带上香火到寺庙、祠堂等地方祭拜,或带上礼品到契爷契娘家中拜访,与其儿女共同养老,参加契爷契娘家的红白喜事。在早期,算命先生测算出孩子与父母八字不合,父母可以将自己的孩子过继给亲戚或朋友,但现在这种方式几乎消失了。

脱契也称还愿,当孩子长大后不再需要受契者的庇护则需要脱契,一般脱契仪式是在受契者结婚前一天举行,如果认契者离受契者距离较远,可以提早两天举行脱契仪式。脱契仪式与认契仪式相同,皆为祭拜、拜访等,但脱契后认契双方的社会交往会一直延续,关系网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会因脱契而分离,因认契而衍生的规则在脱契后一般也继续遵守。

4认契的当代功能

4.1认契满足信仰心理需求,起到心理慰藉作用。

认契源流久远,其起源难以考察。明清时期,北流地区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发,生产力落后,人们沿用落后的农具,而当地又以“望天稻”为主,因而粮食产量不足,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尤其在清代,田赋徭役重,加上战乱,社会动荡,在生产力低下、医疗条件较差的动乱环境下,孩子缺乏安稳有保障的生活,因而容易体弱多病且没能得到及时治疗而难以好转。当地人们认为,若孩子生辰八字中相同要素太多,这样的命理可能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客家人认为通过认契,可以解除劫难。在心理需求的驱动下,通过道公等人主持的认契仪式之后,孩子的父母心理得到慰藉,一般认为孩子可以从受契者身上得到某种力量,这中和了命格,因此命运不会多灾多难。而到了当代,这种区域的心理信仰趋势仍旧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实际上,这对认契人及其父母起到了心理暗示作用。认契之后,通过自我暗示和父母暗示,认契人自认为得到了超自然的庇护,积极的心理暗示随之转化为心理能量和自我意志来支配自身的行为或者心理,从而使情绪和心态得到调节,从而达到一种治疗效力。

4.2认契具有抚育教化功能。

通过认契,认契人相当于增加了一对无血缘关系的父母,形成了一种拟制亲属关系,在承认此关系的前提下,契爷契娘承担部分的抚养教育作用,叮嘱孩子好好学习和做人。而这种教育抚育教化作用的实现程度通常与认契人和契爷契娘住所距离相关。一般而言,距离近,则教育活动就会比较频繁,就能比较好地实现抚育教化作用;反之,则会减少相关教育活动,认契的抚育教化作用就相对削弱。而等到认契人成年后,则会对契爷契娘履行一定的赡养义务。在契爷契娘去世后,认契人需要参加双亲的葬礼。

4.3补充劳动力,满足当地生产需求。

认契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都起到补充劳动力的作用。明清时期北流地区社会动荡,由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饿殍遍野,人口骤减,劳动力减少;北流镇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稻等农作物种植广泛,需要大量劳动力。认契,即拟亲制度联系了两个不具有血缘关系的家庭,将同一地域居民的关系紧密相连,扩大了家庭范围,给家庭增加劳动力,使彼此之间承担着一定的权利与义务,为农忙和办大事(如红白喜事等)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当认契双方的其中一家人有困难或者有事情要帮忙时,另一家人就会伸出援手进行帮助。

4.4扩充社会网络,增强社会凝聚力。

在“差序格局”下,认契联结两个家庭,它以两个家庭为节点,辐射到相邻、相关的人和事上,双方家庭的人际关系都会一定程度上发生联结,由此社区出现各种交错着的纽带关系,这就拓宽认契者与受契者的人际网络,起到维系社区间稳定发展的作用,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认契补充了亲属关系,两个家庭乃至辐射的相关人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他们的联系相较先前只存在的地缘联系而言更为牢固。双方加强了往来交流,因此认契凝聚了两个家庭乃至整个人际网络的力量。

4.5补充亲属关系,增强对客家文化的认同感。

为了拓展生活空间,客家人从秦代就开始了南迁之路,历经数个朝代后,在广西地区聚居,但以小规模迁移为主的客家人很难自成村落、谋求宗族的发展。为了生存和发展,客家人形成了互帮互助、相互尊重的传统,而这种俭朴、互助的精神在当代塑造和补充核心价值观方面还是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客家人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宗法理念影响,他們秉持“家本位”观念,以家庭为核心,重视亲情。在此基础上,认契可以沟通亲属关系,将小型的家庭扩大,增加家庭成员,亲属关系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在客家人文化中,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客家人中经常出现社会团体,意在勾连宗亲间的亲密情谊。在客家人中,虽然不具备血缘关系,但是只要有共同的符号系统,比如通过客家话的使用、契关系的缔结等方式形成一种无血缘的契约关系,相互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客家人中会形成“一家亲”的现象,这是他们对客家宗社、族群的认同。

4.6加强契约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认契重在“契”字,通过一份契约连接起一座桥梁,这段契约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维护,共同遵守契约精神。认契文化有它的禁忌所在,违反规则会相应的受到一些惩罚,所以这些规则也是对双方契约文化的保护。当代社会无论是商业合作还是人际交往都要遵循一定的契约精神,才能让合作共赢和人际关系更加和谐。因此,认契文化中蕴涵的契约精神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心中的守信观念,而且可以起到维护当地村落秩序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乡风,有利于建立全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

5结语

通过民俗学田野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北流民乐镇认契习俗的深入研究,挖掘到了这一民俗文化对社会及当地居民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认契这一民俗活动体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内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群众对自然界的认知能力,表现了民族的、区域的心理和伦理道德,具有重要的舆论作用和行为约束力。此外作为一种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的产物,这一民俗活动对于促进民族间的和谐与融合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引导当地居民重视对认契及此类习俗的批判继承,可以将认契的仪式过程以文字形式记录在州志、县志上。吸引民俗研究者对当地及周边的民间风俗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研究,更好地传承中国民间风俗文化。

第三,当今时代节奏变快,物质生活异军突起,应该加强精神世界的建设,可以借鉴认契习俗蕴含的心理信仰、心理慰籍功能,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家庭规模逐渐小型化,拟制亲属关系有利于扩大人际关系网络,加强人们的交流与联系。

第四,在社會主义新时期,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团体强调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风建设,让整个社会都以崭新的面貌走进新时代。

综上所述,认契习俗是北流市民乐镇客家人的一种特殊亲属关系,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和家庭通过认契的形式形成一种拟制的亲属关系。通过考察当地的认契习俗,挖掘到了认契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认契家庭保育教化的需求,扩大了人际关系网络,增强了客家族群的凝聚力。

注释

[1]访谈对象:陈P,女,村民;时间:2020年4月;地点:民乐镇会众村大陈组.访谈对象讲述了认契的禁忌,认契者从小被告诫不能吃狗肉,否则会破相.

[2]访谈对象:百顺堂算命先生,男,客家人;访谈时间:2021年2月28日;访谈地点:北流市区街道.访谈对象讲述了认契的相关知识是从如五行天干地支和风水等书本和别人传授所学的.

[3]数据来自百度百科http://www.tcmap.com.cn/guangxi/ beiliushi_minlezhen.html.

[4]陈P认契对象为太阳,刘YP认契对象为大树.

[5]访谈对象:陈CX,陈JX,陈JH,认契对象为当地道公;覃PJ,认契对象为当地祠堂管理者(女);访谈时间:2021年2月25日;访谈地点:线上.

[6]访谈对象:李XZ,女,当地客家人;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村大陈组;访谈对象认为一男一女配对为夫妻不易,生养孩子更不容易.

[7]访谈对象:陈DC,男,当地客家人;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大陈组.

[8]访谈对象:陈CW,男,当地算命先生;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大陈组.定花根:算命先生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测算孩子出生的年月时辰,排算出四柱八字.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访谈对象:陈R,男,当地研学易经的先生;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大陈组.双亲:通过古代黄历排法、使用天干地支测算出当事人的年、月、日、时中月与日的天干皆为“甲”、日与时的天干皆为“甲”,此为“双亲”.例如,出生日期为2020年农历7月11日子时出生的孩子四柱为庚、甲、甲、甲,八字为子、申、辰、子,此为“双亲”.

[10]访谈对象:陈R,男,当地研学易经的先生;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大陈组。访谈对象认为人是社会生产劳动的创造者,谷米是满足人基本生理需求的食材,人民种植谷米养育家庭,受契者可以借助谷米养育认契者,帮助其抵消灾害.

[11]访谈对象:张XQ,女,当地客家人;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大陈组.

[12]访谈对象:林HZ,女,当地祠堂管理者;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村刘屋.

[13]访谈对象:林HZ,女,当地祠堂管理人员;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村刘屋.

[14]访谈对象:李XZ,女,当地客家人;访谈时间:2020年8月30日;访谈地点:民乐镇会众大陈组。访谈对象在认契后不再吃狗肉,脱契后吃狗肉,结果孩子出生后哭闹不停,她就再也没吃过狗肉.

[15]访谈对象:陈R认为从天干表明此人天干字体雷同太多,此命属物极必反,用认多个爹娘可以中和,即可除此人劫难.

[16]访谈对象:林HZ认为老一辈相信认契改变命运,认为有因必有果,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17]访谈对象:覃PJ,女,陆川客家人;访谈时间:2020年8月25日;访谈地点:线上。现居住地为南宁,契爷契娘居住地为玉林,结契对象之间的距离相隔较远,常年见不上面,教育行为也会相对减少.

[18]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该书认为人际关系网如同在水中扔石头时泛起的涟漪一样,根据亲疏关系由内往外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近和远标志着关系的亲与疏.

参考文献

[1]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357-359.

[2]张柳丹,段超.桂西北地区“认契”习俗及其功能探究——以河池市都安永乐村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4):1-9.

[3]陈真真.认干亲风俗的人类学解读[D].河南大学,2013:4.

[4]李虎.壮族的拟亲属关系及其功能[J].前沿,2010(11):135-138.

[5]闫旭晖.浅谈老子思想的“物极必反”观点[J].南风, 2016,(14).

[6]钟文典.广西客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6-109,189页.

[7]梁树礼.北流县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3:3,11-13.

[8]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9]黄锦湛.中学历史教学(1985年影响因子:0.0727)[J].1985,第4期:第23页.

作者简介

陈萍(2000.12—),女,汉族,广西北流人,本科在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民俗学。

黄雅雯(2000.07—),女,汉族,广西贵港人,本科在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民俗学。

覃品嘉(1999.10—),女,汉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在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民俗学。

凌春颜(1998.11—),女,汉族,广西钦州人,本科在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方向:民俗学。

陈思媛(2001.11—),女,汉族,广西北流人,本科在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民俗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202010602087)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
传承 民族 文化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什么是文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