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性关联耦合关系的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以兰州市雷坛河沿线文化遗产空间的活化振兴为例

2021-08-05 07:02洪生辉田风梅赵佚汝杨林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7期
关键词:兰州线性耦合

洪生辉,田风梅,赵佚汝,杨林平,2

(1.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1 引言

自《雅典宪章》起,一系列国际文件所引发的对历史遗迹关注中,“周边环境”愈发得到重视。在打造城市空间形态过程中,历史文化传承是城市设计的核心问题。“城市设计研究的是关于现状环境中人在私密或是公共领域中对环境的体验”[1]。“线性关联耦合”作为设计方法和分析手段,通过建立要素之间的线性联系,产生完整的城市体验。兰州是典型的带状城市,众多历史遗迹沿河分布,适宜利用此理论来研究城市的营建问题。

2 基于线性耦合关系的滨水区城市设计策略的基本观点

2.1“线性”耦合理论

“关联耦合”(Linkage Coupling)表示多个子系统通过多重联系,在良性互动中相互依赖、协调、促进的动态关系。其强调环境中构成元素之间的“线性”规律,把流线作为形成空间环境的动力,旨在组织一种关联系统或网络,从而建立有序空间以加强城市空间的结构网络和人们的认知体系[2]。如槙文彦“群组形态”,以单体元素之间关联性为设计起点,强调每个“场域”之间的关联性,突出个体间的联系并以之为媒介构成整体,蔓延出一个城市。“线性耦合”已成为耦合理论的分支,一方面串联整合个体单元,使彼此孤立的元素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是关联各种人流、车流、街道、文化流(历史文化遗产)等。由于“线”的连接与控制作用,关联域使原来彼此不相干的元素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从而建立合理的空间秩序[2]。

2.2“线性”耦合理论与滨水区城市设计的关系

人类自古沿河而居,河流作为空间秩序的显性轴线,成为重要的主导元素。而城市向外扩张的过程中,本应强化的轴线断裂,历史空间彼此孤立,隐藏价值被时空分离。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中指出:“我们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即我们讲的“整体大于局部”[3]。城市设计善于从宏观维度连接各孤立空间节点,有效弥合城市时空联系。

20世纪末,芝加哥相关部门联合编制了“芝加哥河城市设计导则”控制性强化滨河区各空间节点之间的耦合联系,优化了滨水空间质量,“边缘化”地位转变为城市中心。重拾芝加哥河的生态与休闲效益,成为“线性”关系运用的典范案例。塞纳河是巴黎的重要历史载体,以“力求避免古迹与现代生活脱节”为原则的滨河区营建,凭借主要场所和纪念性建筑之间的纽带,以线性步行堤岸控制性引导人流向历史空间行进,从而保证城市活力旺盛。

3 雷坛河与黄河沿线文化遗产空间的活化振兴

3.1 雷坛河沿线文化遗产空间概述

“关联耦合性是外部空间的基本特征”[4]。兰州拥有“两山夹持,一水中流”的山水空间格局,呈现线性发展形态。雷坛河作为市域内黄河的重要支流,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各类文化类型在此汇聚,反映出多文化交融的地域特色,且与之交汇的黄河滨河区是“百里黄河风情线”的重要节点,是重要的历史遗产核心地带(见图1),也是兰州的生态中心。

图1 兰州“百里黄河风情线”重要节点

3.2 现状与不足

《金城揽胜图》反映出清代兰州存在两条贯穿城市的南北轴线,其中一条以城市中心陕甘总督府(现)为起点,经立有高耸旗杆的辕门,过皋南门,至五泉山。另一条轴线起于何点尚不明了(据推测可能尚未形成成熟轴线关系),经门桥、桥南三楹牌坊,黄河镇远浮桥,最终与白塔相对。城内立高塔二座,城外一座,两塔相望,形成遥相呼应之势[5]。可以看出,兰州虽然经过了70 年的现代化建设,但城市线性格局基本未变(见图2),说明在城市建设中,线性元素是最为稳定的元素,是城市历史的重要载体。

图2 金城揽胜图与雷坛河沿线历史遗迹对应关系

3.2.1 建筑空间孤立

雷坛河区域内历史建筑之间联系性不强,空间分布上结构松散,削弱了场所特有的历史感受,出现黄河、中山桥、白塔山等景点,旅游旺季人满为患,其他遗迹少有人至的尴尬局面。文化影响不平衡,导致区域历史氛围的衰减,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社会价值未充分发挥。

3.2.2 道路体系混乱

雷坛河区域道路现状以东西向道路为主干道,南北向道路为支路,形成东西为主、南北为辅的城市路网格局。滨河道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压力倍增,原有的道路体系无法负荷,就迫使原本行人的小街小巷车辆穿行停放,导致街巷格局更加拥塞。

3.2.3 景观与生态系统脱节

如今雷坛河已干涸,兰州八景中的“梨苑华光”不复存在,始建于明永乐间的卧桥因修西郊林荫大道被拆除,服务于四乡八邻的水磨坊也失去了往日热闹的光景,带状城市格局在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使沿河部分节点收缩严重,河道向内挤压,以排洪为设计目标的河道形式,缺失景观营建,无法发挥河道的生态价值与社会服务价值。雷坛河北接滨河路景观,南临伏龙坪山顶绿化,而中部只有部分行道绿化,区域内绿地空间极少。

4 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

4.1 注重保护的整体性,遵循统筹规划的原则

分析提取雷坛河沿线地区文化遗产历史节点的空间特征和文化特色,以带状城市格局特征为基础,理清城市发展轴线,强化滨水空间整合与城市景观对应协调,统筹两岸历史空间节点,以线连点建立耦合格局。

1)生态与文化景观线

首先,串联雷坛河周边建筑、景观等节点,使每个节点在发挥自身价值的同时,耦合相邻其他城市元素。其次,连点成线成网,连组团绿地构建以河流为生态轴的线性景观,同时用节点建立视觉空间上的联系,与黄河风情线景观带形成两轴并立的关系。最后,发挥兰州第四版城市规划中建设“三带、五廊、多轴、多园”的网络化绿地系统,和“九州台——白塔山——伏龙坪——五泉山——皋兰山生态绿化廊道”的纲领作用[6],构建兰州独有的生态文化体系。

2)建筑线

雷坛河周边历史建筑众多(见图3),但整体布局较分散.通过“线性关联耦合”寻找区域遗产线性空间格局,修复完善古建筑群的传统肌理,打通视廊,沿紫虚线在整体布局上形成线性相关状态。恢复改进部分原来的建筑形式及空间秩序,营造完整的院落空间氛围,提取周边历史建筑要素等,通过沿街立面改造建立沿路沿河线性联系,从而重构兰州历史记忆。

图3 雷坛河及周边区域建筑线

3)道路线

雷坛河区域以滨河道路为主,其他衍生道路为辅。利用原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合理拓宽道路,增强道路通行能力,加大步行路网密度,构建以步行为导向的街巷空间,实现人车分流。

4.2 注重文脉延续,强化历史传承的原则

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保护历史空间,合理调度历史建筑资源将历史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同时加入特色功能及新元素形成场所认同感,与兰州旅游业发展相结合,利用雷坛河生态优势,打造适于市民休闲娱乐、体验文化的场所。

4.3 注重活力提升,改善节点活力的原则

注重历史空间的生长性和时序性,强化由点带面、由上及下、灵活而有机的活化生长,既保证历史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协同发展,也赋予老城持久性的活力[7]。选取重要空间节点作为活化对象,扩大活力影响范围,寻找街区保护与发展结合点,设立活动广场,创建开放空间,增强民众参与性,为场地注入活力。

5 结语

城市滨水区历史文化空间彰显地域特色,体现城市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以河而生的兰州城绕不开文化与自然的联动。应用“线性耦合”方法和思维,根据兰州带状空间特征,梳理雷滩河区域中点状历史文化空间之间的线性关系,从空间格局上发挥节点间的联系作用,形成点‐线‐网的整合逻辑,挖掘被时空距离阻隔的文化遗产之间的隐藏价值,结合山水生态效益,使之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兰州线性耦合
渐近线性Klein-Gordon-Maxwell系统正解的存在性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我的兰州梦
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与应用
兰州琐记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基于线性正则变换的 LMS 自适应滤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