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军,黄移生
(鄂东医疗集团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湖北 黄石 435000)
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是指由风寒湿三邪侵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引发的颈部不适,这种颈椎病包含着其他类型的颈椎病的许多特征,主要表现为颈椎疼痛、上肢麻木等[1,2],还常伴有头疼、头晕、恶寒畏风及全身酸疼。随着天气和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这种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程时间长极易复发,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困扰[3]。目前临床上对于颈椎病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缓慢,效果欠佳,中医牵引治疗只适用于症状较轻的患者[4,5]。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疾病恢复和降低复发率有重要意义。蜡艾无烟灸法综合了敷贴、蜡疗、艾灸等疗法的作用,温经散寒、疏通经络,对颈椎病有较好疗效。本文对蜡艾无烟灸联合当归四逆汤治疗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80例,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6]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即为患者存在颈部活动受限、压痛、麻木等表现,伴随有肩部及上肢放射、肌力减弱表现,且经影像学确诊,X射线可见患者颈椎退变、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直等,MRI、CT可见患者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韧带钙化。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指南·项痹(颈椎病)》[7]中关于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颈肩、上肢麻木疼痛,肩颈部活动不利,头部沉重,恶寒畏风及全身酸疼等症状,且持续性疼痛。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符合中西医对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明显。排除标准:对于本次研究中的药物过敏患者;患有皮肤病及严重皮肤溃疡者;有接触性传染病患者;有严重心脏病和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近1个月内接受疾病相关治疗者;肩周炎、颈椎骨质实质性病变(如肿瘤)等所致的上肢疼痛者;患有精神病不能配合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当归四逆汤组和联合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本人及家属均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且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临床常规干预,根据患者疾病情况针对性的行牵引、按摩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当归四逆汤组服用当归四逆汤进行治疗,汤剂组成:当归15 g,桂枝12 g,芍药10 g,细辛、炙甘草、通草各6克,大枣8枚,水煎服,一日2次,7d为一个疗程,共服用2个疗程。联合组在当归四逆汤组的基础上蜡艾无烟灸法进行治疗,先取360克蕲艾研磨成细粉,将420克医用石蜡加热至完全融化,放入研磨成细粉的蕲艾充分混合均匀加热5分钟,倒入托盘中平铺为厚度2厘米的药蜡,冷却至43 ℃左右,患者取俯卧位,药蜡柔软时与托盘分离,切割成相应大小,平铺紧贴于患处,主要以风门穴、风府穴为主,保鲜膜固定保温半个小时以上,药蜡完全冷却后去除,清理干净,每天一次,连续治疗14 d为一个疗程,共行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均随访两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治疗效果评价: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9]中关于颈椎病临床疗效标准评价:治疗后不再疼痛,症状消失,颈部活动自如机体正常运转为治愈;患者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颈部活动时有轻微疼痛感但不影响机体正常功能为好转;治疗后患者颈椎依旧疼痛,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为无效;治愈=痊愈+好转。②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国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中关于颈椎病的效果评价标准:颈肩背部不适、上肢麻木疼痛、手指麻木疼痛等,根据其严重程度分为0、1、2、3分。③颈部疼痛比较[5]:采用颈痛量表(NPQ)对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治疗前)1 d、3个疗程结束后次日(治疗后)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椎屈伸进行评估,分值0~40分,分数越高越疼痛。④VAS及ND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开始前1 d、3个疗程结束后次日(治疗后)疼痛评分标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5],VAS评分0为无痛感,10分为不能忍受的剧痛,分值越高越疼痛;NDI以0%~100%来表示,数值越高颈椎功能越差。⑤疼痛介质比较:取治疗开始前1 d、3个疗程结束后次日(治疗后)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3000转/分,10分钟分离出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β-内啡肽(β-EP)、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水平表达,检测试剂盒由上海莼试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⑥复发情况及肝肾功能损伤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同一时间点两组间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与当归四逆汤组比较,联合组治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且与当归四逆汤组比较,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分)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疼痛比较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颈部疼痛明显改善,且与当归四逆汤组比较,联合组患者颈部疼痛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PQ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及NDI评分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及NDI评分明显降低,且与当归四逆汤组比较,联合组患者VAS及NDI评分降低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NDI比较
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β-EP水平升高,PGE2、5-HT水平下降,且联合组β-EP水平高于当归四逆汤组,PGE2、5-HT水平低于当归四逆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2.6 两组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两组均无肝肾功能损伤病例。联合组复发1例(2.5%),低于对照组7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5,P<0.05),如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比较
颈椎病又称为颈椎综合征,是指颈椎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为基础的病症,由于长时间的颈椎劳损,久坐等引起的一系列机体功能障碍表现,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但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工作方式的影响,颈椎病患者群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患者数逐年增加,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10,11]。以往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颈部疼痛感,但长此以往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因此选择一种有效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尤为重要[12]。
中医把颈椎病的发生归于“痹症”的范畴,多来自于外邪入体,久居潮湿之地、受凉冻伤等导致足太阳经脉以及督脉的经气不足,对于外界的风、寒、湿特别敏感,湿寒之气附于筋骨,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颈部酸疼胀痛,上肢麻木,恶寒畏风、头晕头疼,全身酸疼等[13,14]。手术治疗此病的创伤大,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复发,往往不被患者所接受。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较为保守,常见的有牵引、针灸、推拿等,内服外用治疗此病的效果也较好[15]。当归四逆汤中的当归可以活血、缓解痿痹、麻木,桂枝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作用,芍药镇痛、镇痉、祛瘀、通经络,细辛可以治疗由风寒湿痹引起的肢体疼痛和关节舒展不利,祛风止疼、散寒解表,通草通畅血脉,炙甘草益气活血缓解关节疼痛,调和各药效,合用则可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目前临床上虽鲜有研究将其应用于风寒痹阻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但本研究分析当归四逆汤之功效与风寒痹阻型颈椎病可谓药证相合,通过探究其将其应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以分析其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上传统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包括推拿、牵引、艾灸等,一直以来艾灸对于风寒湿痹引起的颈椎病治疗效果较好,患者也容易接受。但颈椎病是一个持续的慢性病,传统的熏艾方法耗时耗力,且不好操作容易烫伤皮肤,艾烟缭绕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16]。蜡艾无烟灸法综合了敷贴、蜡疗、艾灸等疗法的作用,保留了艾灸的温通效应的同时又避免了艾烟的污染和对患者呼吸道的刺激,操作方法简单、安全、便易,无创伤和明显毒副作用,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革新[17]。本文研究中首次将蜡艾无烟灸、当归四逆汤联合应用于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结果显示,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分析其原因可能与蜡艾无烟灸可以温经散寒、疏通经络、当归四逆汤可以祛风止疼、镇痉、祛瘀有关。
临床研究显示,凡是出现疼痛症状的患者机体内疼痛物质水平均存在不同程度波动,临床上多采用β-EP、PGE2、5-HT等评价机体疼痛程度。其中β-EP主要分布在垂体和丘脑中,具有很强的镇痛效应,作为一种常见的疼痛因子,其水平低时痛觉神经则处于敏感状态,β-EP与吗啡受体特异性相结合,发挥类吗啡样作用,是内源性抗痛分子[18]。PGE2是一种重要的疼痛介质,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通气阻力,有抑制免疫和抗炎的作用,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其主要作用是调理和生长[19]。5-HT主要存在于下丘脑和松果体,参与痛觉、睡眠和体温等生理功能的调节,它负责在神经细胞当中互相传递信息,将疼痛信号经过大脑传入中枢神经,出现疼痛的感觉[20]。本研究中通过蜡艾无烟灸联合当归四逆汤对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疼痛明显改善,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两者联合能改变β-EP、PGE2、5-HT水平有关,但目前临床上并未有研究将疼痛介质用于评价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
综上所述,蜡艾无烟灸联合当归四逆汤对风寒痹阻型颈椎病患者气血流通不畅,颈部疼痛等均有明显的改善,其治疗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效果显著。但由于本文所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在数据统计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因此还需后续研究进一步分析验证,以期望造福于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