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档案志愿服务研究综述★

2021-08-05 00:38廖琼
山西档案 2021年3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服务

廖琼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 南宁 530222)

0 引言

志愿服务在我国发展由来已久,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2016年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多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国家机关等多个组织“建立志愿服务队伍,引导民生和公共服务机构开门接纳志愿者,形成志愿服务工作合力,扩大志愿服务社会覆盖。”[1]而档案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公共服务机构,也鼓励开门接纳志愿者,支持志愿者参与档案事务。正如2014年原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要着眼新的档案工作合作者,及时吸收、利用他们参与档案工作,让更多人参与、支持档案工作;要利用网络组织档案工作志愿者进行开放档案的编目、关键词著录、编研等工作,延伸档案工作手臂,壮大档案队伍。”[2]另外,同年国家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提出:“要规范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3]可见,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档案志愿服务,档案志愿服务有利于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同时对社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早在2012年,国内有研究人员就已探究志愿服务进入档案部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随着国家方针政策的支持和基层档案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它仍是目前档案学领域里一个相对不成熟的课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文章统计分析了近十年(2011-2020年)国内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研究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内容,对十年来国内档案志愿服务进行述评,以了解档案志愿服务研究取得的成绩和进展,为加强档案志愿服务理论研究,推动档案志愿服务发展提供些许思考。

1 近十年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1.1 文献年度统计分析

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分别以“档案+志愿”、“档案+公众参与”、“档案+社会力量”、“档案+众包”为检索词进行精确查询,时间限定在2011-2020年,共检索出716篇文献,剔除无关文献及重复文献后剩余112篇,文献年度分布如下图所示(见图1)。

图1 近十年国内档案志愿服务研究文献年度分布

从图1可看出,2012年国内才开始研究档案志愿服务,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到了2015年发文数量明显增加,2017年发文量最多,达21篇。虽然2015年后发文数量有波动,但较前几年(2011-2014年)相比,总体有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国内档案志愿服务经过十年的发展,从不受重视到逐渐受到关注。

1.2 发文刊物统计分析

经统计,由图2可知(见图2),国内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的112篇有效文献中,有98篇发表在期刊上,13篇为硕士论文,1篇为会议论文。由此可知发文刊物主要集中在期刊上,其中有89篇发表在档案学期刊上,占比达90.82%,而余下9篇则发表在其他期刊上,仅占9.18%。研究发现,档案学期刊中,《浙江档案》、《北京档案》、《档案管理》、《兰台世界》刊文量较多。这表明档案界较为关注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档案志愿服务在档案学领域中也有较强的研究价值。

图2 近十年国内档案志愿服务发文类型分布

1.3 发文作者统计分析

从表1看出(见表1),国内档案志愿服务研究主体集中在高等院校,占到整个研究力量的83.93%,而档案局(馆)作为开展档案志愿服务的重要主体,仅占整个研究力量的8.04%,这说明了关于档案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高等院校给予了较高的关注,而档案局(馆)对其缺乏关注。

表1 近十年国内发表档案志愿服务文献的作者单位情况

2 近十年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档案部门引入志愿服务的思考

关于档案部门引入志愿服务的思考,王海燕(2012)提出,就社会发展、档案馆发展和志愿者的视角而言,志愿服务进档案馆是很有必要的,可参与诸如档案重大活动的策划、提供展览讲解、接待和引导的服务,以及对社会大众的宣传教育等活动。[4]袁领娣、成佳秀(2015)以为,档案部门引入志愿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在档案征集、整理、编目、编研、展览讲解和档案宣传等五方面开展服务活动,并且需要从转变观念、精心组织、加强指导、保障权益这四点做出努力。[5]

此外,关于档案部门引入网络志愿服务的探讨,晏秦(2016)认为,国家政策的出台、网民群体的壮大、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资源的增多这些都为档案部门开展网络档案志愿服务准备了充分条件,实现路径则要从资源捕获、网络宣传、档案著录与编研、以及档案参考咨询服务进行分析,并提出从建立健全参与平台、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强化全程监管机制进行保障。[6]

2.2 英美档案志愿服务的介绍与启示

国外发达国家如英美的档案志愿服务发展较早且相对成熟,通过介绍发达国家的档案志愿服务,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推动我国档案志愿服务朝前发展提供些许借鉴。关于英美国家的档案志愿服务,闫静(2013)(2014)先后介绍了英国的“档案志愿者”项目和美国的“公民档案工作者”服务项目,概括出英美两国档案事业公众参与的特点,最后提出我国发展档案志愿服务总体上未成常态,仍处于初步阶段,英美国家的做法可资借鉴。[7][8]邱燕(2018)同样也对英美国家的档案志愿服务进行了研究,总结出四个不同的特点,指出我国档案事业公众参与未形成常态,档案部门可从多方面借鉴英美两国的成功经验,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档案事业的全民共建共享活动。[9]

另外,关于英国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张学斌(2014)(2015)在两篇期刊论文中进行了初步探析,较为详细研究的是在其2015年硕士论文中,通过从产生动机、档案志愿者的性别和年龄以及数量分布、服务时间以及创造的价值、推行中遇到的困难、志愿者参与手段以及招募难度、主要工作内容等方面进行着重分析,总结出英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的五大特点,同时分别选取政府和社会组织支持的两个典范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针对英国的发展经验,阐述我国当前档案志愿服务发展主要停留在外围形式即志愿者不能接触到档案的服务,发展总体上处于萌芽阶段,为此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启示。[10]谢巍弘(2020)通过分析英国的档案志愿服务,阐述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现状,最后提出借鉴英国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策略。[11]

关于美国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冯怡(2015)同年先后两次针对美国档案志愿服务进行研究,通过以美国的两个项目, 一个是国家档案与文件管理局开展的“军功授地档案文件标引”项目,另一个是谢尔本博物馆档案部推行的“档案鉴定与文书处理”项目作为分析案例,概况出美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现状,认为我国档案部门可借鉴一些经验来发展壮大档案事业。[12][13]张学斌(2015)则对美国国家档案馆、总统图书馆的一些项目以及“公民档案工作者”项目进行概述,认为深厚的志愿服务传统、灵活的岗位设置以及拥有领先的在线项目是美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的三大特点,志愿服务能够推动美国档案工作发展,尽管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等存在明显差异,但美国开展档案志愿服务的经验仍值得进一步探析。[14]吴雪清(2016)认为美国档案志愿服务之所以发展较为成熟,与在信息传播、项目设置、激励措施以及比赛组织等多方面推行的人本管理理念密切相关,我国档案部门可以学习借鉴,从积极转变观念、拓宽招募渠道、重视激励措施以及尝试开展网络志愿服务等方面发展档案志愿服务。[15]

2.3 档案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实践分析

较为详细分析档案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实践的当属李宗富在档案学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三篇论文。2015年他分析了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实践现状,总结出档案志愿者组成方式和服务内容单一,线上档案志愿服务活跃度低,整体的服务效果欠佳是我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的特点。[16]2018年他采用定量分析法为探究促进我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策略展开了对国内档案馆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的现状调查,发出300份调查问卷,得到264份有效问卷,经分析得出大约70%的样本支持开展档案志愿服务,同时大多数也有服务的需求但需求差异较大,当前档案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太乐观。[17]2019年他同样采用定量分析法,增加了样本数量,共发出600份问卷,得到49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认为当前只有约20%的样本参与档案志愿服务,比例偏低。参与人员主要是21-40岁的文化程度较高的女性,服务内容大多是档案宣传展览讲解类。尽管影响公众参与档案志愿服务的因素较多,其中首要因素就是服务活动信息难以获取,但大多数人也表示愿意继续参加或关注。最后他以共建共享理念为指导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18]

2.4 档案志愿服务的具体环节探讨

2.4.1 档案志愿服务平台搭建

关于档案志愿服务平台搭建,赵宇(2016)提出,我国构建档案众包平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综合实力较强的档案馆(局)率先尝试后再将构建方法共享给其他档案馆(局),即“先富带动后富”式;另一种则是由中央或省级档案馆统一构建平台供相应范围内的档案馆使用,即“包揽”式。档案众包平台构建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平台的功能、内容、流程三方面,平台运行的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开端阶段、运作阶段和完成阶段。[19]庞喜哲,沈朋(2016)则就公众参与口述档案建设的平台进行研究,通过勾画出口述档案建设的平台架构,论述支撑该平台的两大功能是业务互动、信息交互,平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主体定位、建设方式、功能设置,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在口述档案收集、管理及利用三方面平台该如何运行才能更好地引导公众有序参与。[20]

2.4.2 档案志愿服务内容设计

李宗富(2018)认为,档案志愿服务工作的核心是档案馆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内容,他从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视角出发,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档案馆志愿者服务的内容设计与管理,从档案征集、整理、编目与著录、展览讲解、初步归档鉴定、馆内综合利用指南、用户反馈与咨询、特殊志愿服务等这些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再到档案文献资源建设、档案数字化扫描、添加标签与注释说明、翻译与多语种支持、项目式志愿服务、各种助理和助手服务、业务指导及教育与培训、公益性志愿服务等这些技能型、知识型和智慧型的档案工作,每个环节都可以设计档案志愿服务的内容。当然,因每个档案馆的工作存在差异性,除了上述内容设计外,还应结合实际情况梳理好各自的业务工作,寻找档案馆与志愿者的交集,积极开拓个性化的档案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发展。[21]

2.4.3 档案志愿服务质量管理

档案志愿服务质量与平台建设、内容设计、公众参与等息息相关。锅艳玲、陈红(2019)以全程管理理念为出发点,认为档案众包质量控制贯穿于从平台搭建环节到项目审核与发布环节再到任务执行与成果审核的最后环节这一整个业务流程中,并从前期公众注册与档案素养测评、中期过程控制和后期多重审核三方面来分析档案众包整个业务流程中的质量控制。[22]苏君华、姜璐(2020)通过分析我国档案众包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严控准入规则、完善激励措施、优化功能设计、完善成果审核等四点有针对性的档案众包质量控制策略。[23]

2.5 档案志愿服务的管理探析

对档案志愿服务管理较为深入分析的是玛依拉古丽·巴合提别克(2017),她从志愿者招募、培训、过程督导、考核与激励五方面设计出我国档案馆志愿服务的管理流程,提出档案志愿服务管理的第一环节是档案志愿者招募,招募要考虑到采用公开招募、集中招募、定向招募其中一种或是多种并举的方式来招募合适的档案志愿者。第二环节就是对招募到馆的志愿者进行整套专业技能的培训。培训后档案馆还可配备专人对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进行督导,关心帮助志愿者顺利完成服务活动。而对档案志愿者的服务成果进行统计与考核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可以发挥激励的作用,同时也是档案馆志愿服务有效管理的一种方式。最后环节就是对档案志愿者进行激励与反馈,激励的方式可采用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其中一种或两种并举,激励之外还应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档案志愿者,使其在今后服务中更加出色。[24]

3 近十年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研究的不足

3.1 研究人员明显分布不均

近十年国内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主体绝大多数集中在高等院校,而作为开展档案志愿服务中坚力量的档案局(馆)仅占少数,这就形成了研究人员明显分布不均的现象。另外,高等院校作为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主体,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践的检验;档案局(馆)虽然有开展档案志愿服务活动,但最熟悉档案志愿服务实践的工作人员由于“档案部门人少事多”等诸多原因却未能对档案志愿服务进行充分的理论研究,缺少了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指导。因此,研究人员分布不均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发展。

3.2 研究方法较少采用定量分析

近十年关于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有文章指出,定性研究为档案学描绘了轮廓,搭起了架构。但是它不能对所描述的事物进行精准严密的科学论证,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25]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档案志愿服务,是从宏观层面上分析档案志愿服务,为我国档案志愿服务的发展勾画了轮廓,建起了架构。

而常言道,“用数据与事实说话”会让人更加信服。定量研究方法是从微观层面分析档案志愿服务,虽然也有像李宗富前后两次采用定量分析法来调查分析档案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但类似的相关文献十分少。因此,在这一课题研究中也出现了像丁海斌(2019)提及的“档案学界目前存在着以言为据,定性研究、价值判断较多,事实依据不足,实证研究相对较为缺乏等方面的缺陷”的问题。[26]为改善他所提及的问题,在档案志愿服务研究方法的采用中应当注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3.3 相关内容研究力度较薄弱

通过分析发现,近十年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文献中对英美档案志愿服务的介绍与获得启示的文献居多,这与英美档案志愿服务发展较为成熟,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了解英美档案志愿服务活动并借鉴相关成功经验来推进我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关于档案部门引入志愿服务以及分析档案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实践的研究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十年来档案志愿服务的发展。但由于我国档案志愿服务发展仍处在初步阶段,总体上发展不成熟,因而在对档案志愿服务的具体环节如平台搭建、内容设计、质量控制,以及对志愿者招募、培训、考核与激励等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研究力度较为薄弱,仍有待加强。当然,除了这些方面,其他的诸如影响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对档案志愿服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等方面也值得探究。

4 结语

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时间不长,仍是档案学领域中一个相对不成熟的课题。通过对十年(2011-2020年)来档案志愿服务研究文献的年度分布、刊物分布以及作者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档案志愿服务经历了从不受重视到逐渐受到关注的过程,档案志愿服务在档案学领域中有着较强的研究价值,研究主体集中在高等院校,档案局(馆)仍需进一步努力。有关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档案部门引入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对英美国家档案志愿服务的介绍与获得的启示、档案志愿服务的现状与实践分析、档案志愿服务的具体环节包括平台搭建、内容设计及质量管理的探讨,以及对档案志愿服务管理流程的探析等方面,研究中发现档案志愿服务的研究内容虽不少,但采用的研究方法较单一,大多是采用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同时相关研究内容如影响档案志愿服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等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由此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研究人员明显分布不均、研究方法较少采用定量分析、相关内容研究力度较薄弱的问题。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档案志愿服务、档案界关注档案志愿服务、志愿者愿意参与档案事务,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十年来档案志愿服务研究进行简单综述进而提出浅显的看法,但由于受时间、水平等条件限制,某些方面分析不够深入、研究不够透彻,希望得到进一步的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服务
志愿者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以志愿,致青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我是兽医志愿者
奔赴在前线的青年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被志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