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智峰
新闻采编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新闻记者的业务水平,可以说是衡量新闻记者业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受众群体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以往的高学历以及高地位群体向普通社会大众转变,甚至普通社会大众对新闻信息的关注与需要更加强烈。而对于任何一名新闻记者来说,能否准确把握到普通社会大众对新闻时事的关注热点以及是否具有一定的新闻敏感度非常重要。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型时代。在知识经济型时代背景下,可以明显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喷涌而出,而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这一现象逐渐加剧了多媒体之间的竞争,各个媒体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加迅速与便捷,传统的电视新闻以及报纸新闻更是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此,如果传统电视新闻或者是报纸新闻想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那么就必须要在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新闻采编能力。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新闻传播的速度,还能够快速掌握第一手资料,从而有效保障新闻电视台在广大受众群体中的地位。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号召下,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业逐渐开始向基层转变,旨在让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到广大人民百姓的需求,让新闻记者将关注点转移到基层上、转移到老百姓身上。但从我国基层新闻记者的实际新闻采编工作现状来看,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为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基层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过低,绝大多数新闻记者都无法准确地捕捉到老百姓的新闻关注点,且部分基层新闻记者也无法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有效的、可采访的问题,普遍认为无题可采、无新闻可报,从而导致我国新闻质量低下。
在新闻业中,有这样一句话:“好新闻是跑出来的,好记者是苦出来的。”这句话透漏出的意思是只有多下功夫才能够发现不同的“新鲜事”,才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并了解最新的情况。我国倡导新闻采访下基层的目的有两个:其一,能够将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展现出来;其二,保证新闻信息与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但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电视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部分新闻记者为了提升新闻收视率,便紧紧抓住广大受众的好奇心理并通过夸张或者渲染等手法来进行新闻的编写,这种做法严重影响到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甚至有的新闻记者还做出了编写假新闻的行为,这一做法严重扰乱了新闻秩序。
虽然在新时代背景下,涌现了很多的新媒体,但实际上仍然有大部分的基层新闻记者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新闻采编形式,再加上自身新闻关注点的不足以及新闻报道角度较为守旧,所以导致相关新闻信息不被广大观众所接受。且由于新闻采编缺乏一定的创新与突破,所以导致自身的新闻采编工作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代以及新兴媒体的实际工作需求。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果基层新闻记者还是不能创新与优化自身的新闻采编形式,那么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一定会被市场淘汰。
促使新闻行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在于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这一点是新闻行业亘古不变的铁律。但是如果广大新闻记者想要有效地保障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那么就需要亲自到新闻现场一探究竟。但事实上在绝大多数基层新闻记者的思想认知中,常常忽略了现场采编的重要性,往往只是借助互联网以及计算机等媒介来进行新闻采编,而这不仅无法真正了解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更无法有效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当中还是在其他行业与领域中都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新闻行业更应该如此。因此,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基层记者必须要贯彻执行以人为本,采编工作的实施与开展必须要贴近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必须要注重报道一些老百姓真正感兴趣与关注的热点事件。在贴近老百姓真实生活方面,与各种新兴媒体相比较来说,传统电台以及电视台有着独特的优越条件,所以基层新闻记者应结合自身这一优势,无论是在新闻采编形式上或者是新闻采编内容上都必须要贴合老百姓真实生活,这样才能够使自身所报道的新闻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结合基层新闻的特点来看,在进行日常新闻采编工作时,各基层记者应注重采集一些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内容,例如,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衣食住行等等,虽然在客观上来讲这些事情都属于一些非常不起眼的小事,但是恰恰这些不起眼的小事更贴合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在进行基层新闻采编时,基层记者应将这些作为新闻采编的主要内容。当然除了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以及家长里短之外,基层记者的新闻采编还应充分结合民生的视角来进行,注重老百姓广为关注与重视的医保、社保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这样才能听到老百姓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与保障。
众所周知,在当前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快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的背景下,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新兴媒体与自媒体。在新兴媒体与自媒体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竞争。而传统媒体最重要的竞争资本就是新闻采编形式的创新以及新闻采编内容的独特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各级、各地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与热点民生问题都大致相同,一旦出现了较大变动的民生问题,那么全国各地的媒体都会争相报道,但事实上所报道的内容大多大同小异。在此其中不乏存在一部分这样的记者,这部分记者常常会将别人发过的新闻进行稍微修改就马上进行发布,所以导致自身所报道的内容根本无法吸引广大受众。对于基层记者来说,如果想要有效地避免自身所进行的新闻采编内容出现同质化现象,那么就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新闻采编过程中应注重新闻画面的现场感以及内容感,可以选择采用现场原声或者是同期声来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在采访过程中应注重一些个体或是群体采访的穿插,这样一来则能够很好地增加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以及信息量;第二,在新闻编辑过程中应注重文字编辑以及背景材料、背景音乐的运用,以此来强化新闻内容的感染力,从而有效避免新闻画面的单调以及枯燥等等。总而言之,基层新闻记者应注重从多元化的视角来开展采编工作,这样才能够形成自身独有的新闻采编风格,有助于影响力与收视率的提升。
新闻也可以叫做消息,是对社会上最新发生事件的客观反映,而这一点恰恰决定着新闻所具有的客观性与真实性的原则。因此,在日常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基层新闻记者应充分贯彻这两大基本原则,以客观且真实的态度来进行相关新闻事件的报道。在新闻编辑过程中绝对不能够为了提升收视率或者是博观众眼球而无中生有,必须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除此之外,基层新闻记者还应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与坚守,承担起自己作为一名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将新闻事件进行最大力度的还原,注重社会正能量的弘扬,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做出有违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的事情,这样才能够在提升自身新闻采编能力的同时保障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性。
总而言之,基层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既能够有效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还能够将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很好地反映出来,给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各基层记者应注重自身新闻采编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