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引领下的数学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1-08-04 10:42朱月兰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课标数学教学情境

朱月兰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课堂教学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练习过于盲目、教师思想认识不足、学生疲于应付做题等问题. 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基本方法有: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营造和谐氛围,教学相长;设置开放问题,拓展思维.

[关键词] 新课标;数学教学;情境;问题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创新人才的形成是新课改的核心思想,也是所有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 [1]. 应试教育的模式导致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落后,教学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 课堂是师生同参与、共进退的场所,在新课标教育理念的引领下,课堂教学应精心设计,重点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讨论、分析、探究学习.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

1. 练习过于盲目

当前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存在题海战术的倾向,认为练得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就越高. 这种“以量取效”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产生学习不得法、效率低下与厌学的现象. 巴甫洛夫研究发现:“机械、单调地持续刺激大脑中某一固定区域,会让大脑从兴奋转为抑制状态. ”这也是“欲速则不达”最真实的写照.

2. 思想认识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也随之更新. 但仍有少部分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不足,单纯地认为初中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因而使用单一、孤立的练习供学生训练,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需求视而不见. 教学除了要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之外,还有学习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等目标,听说读写、综合练习、创造性的练习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作为教师,应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当下教学的需求.

3. 学生疲于应付

有些教师布置作业的量过多,学生只能占用其他时间来应付大量的作业. 无休止的作业让学生一直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这明显违背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减负高效”的教育理念. 学生辛辛苦苦应付各种作业,最后只能换来低效的结果,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它不仅阻碍了学生智力的发展,还扼杀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提高当前数学教学效率的基本手段

在新课标引领下的数学教学,教师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做好教学的设计、组织与引导工作,充分利用课堂的每一分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学习的目的是创造更好的生活. 因此,教师应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生活中的数学与书本知识融于一体进行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2].

案例1  “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的教学.

为了让学生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价值,笔者创设了以下生活情境,鼓励学生一起分析与思考.

情境创设:敬老院准备建一个花坛,需要将一部分砖搬到施工地点. 某单位组织了65名义工去帮忙,第一批义工每人搬6块砖,第二批义工每人搬8块砖,两批共搬了400块砖,请问,第一批有多少人参与搬砖了?

分析:此情境呈现的已知条件比较多,数量关系多且复杂,想要通过直接列式求出答案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题意,将题中呈现的已知量、未知量以及一些数量关系等梳理清楚,再解决问题. 在学生进行了一定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列出以下表格(见表1),供学生思考与填写.

通过表格的分析与填写,学生发现列算式解题有一定困难,用方程则简便很多. 根据题意可知,本题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指数为1. 教师适时地告诉学生,这种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通过方程的形成过程感知方程的概念,学生亲历“情境——分析——建模——解题——拓展”的过程,充分理解了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意义.

从情境到建模的过程,有一定难度,而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则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学生因亲自经历、感知生活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获得解题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因此,以生活情境建立方程模型,是实现新课标引领下数学教学目标的良好方式.

2. 营造和谐氛围,教学相长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也要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知识. 好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也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成长. 和谐的氛围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关键,师生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能实现共同学习、一起成长的目标.

江绍伦教授曾经说过:“课堂中,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础……学校中的一切设备、场地与材料与教师的态度与师生关系相比都只能居于第二位. ”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心灵的默契能让师生双方感到舒适,师生也因信任彼此而愉悦. 反之,紧张的课堂氛围与糟糕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的心理蒙上一层雾霾,学习自然不能得心应手.

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决定了课堂的氛围. 亲切、鼓励的眼神,语重心长的交流,和蔼的态度等都能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学生在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下,充分展示自己,也不会因为错误而紧张、害怕,学生一旦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学习就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而教师也因舒适的教学环境而产生教学的动力,希望自己能有更扎实的业务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案例2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

这部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凭一张嘴很难说清楚其性质与内涵,即使教师能说清楚,学生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①通过投屏展示一些精美的图案,以吸引学生的眼球;②鼓励学生从图案着手,感知轴对称在生活里的实际应用;③对折纸张后剪图形,再展开观察;④合作學习,讨论交流轴对称变形的过程.

整个过程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氛围和谐,学生对知识充满了渴求与激情,课堂散发着活力与生命力. 学生在实践、观察与总结归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而教师也在学生的成长中进行反思,提升教学能力.

3. 设置开放问题,拓展思维

培养创新意识,开启创造潜能是新课改的主旋律. 数学问题有封闭性和开放性之分,其中开放性问题主要是指条件与结论不确定或不完备,需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探究过程,从多个维度去理解的问题. 此类问题有如下三个特点:①结论开放;②思路开放;③对象开放. 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能驱动学生的好奇心.

案例3  “乘法公式”的复习.

问题:请在9x2+1这个多项式中添加一个整式,让这个式子成为完全平方式.

本题属于条件开放类问题,主要是为了强化学生对完全平方公式和整式的理解. 根据题意,可考虑从一次项、常数项或二次项进行添加,或者直接添加,不同的添加方式可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如添加(-1)可得(3x)2;添加6x可得(3x+1)2;加4x-5x2可得(2x+1)2等.

学生在本题的思考与训练中,不仅复习了相关知识,还拓展了思维,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与解决问题. 围绕结论或题目条件设置的开放性问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长此以往就能逐渐形成创新意识.

总之,在新课改引领下的课堂教学需摒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教师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革新,引导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运用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进行教学,并在开放性的问题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创新意识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蔡卫兵,朱贤军. 把握试题精髓,感悟教学价值[J]. 中学数学,2016(24).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数学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