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1-08-04 07:30曾红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5期
关键词:安全观思政育人

曾红梅

政治性是思政课程的本质属性,思政课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回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受应试思维、教师个人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的落实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没有处理好知识与价值引领的的关系,仍坚持知识本位、应试型教学,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育人缺乏应有的敏感性。二是忽视教学情境设置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仅凭教师只言片语或长篇大论进行口头道理灌输。三是对情境素材的利用浅尝辄止,缺少对当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的深刻挖掘。

以上教学误区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对政治认同的引领或无视或肤浅,没有实现政治认同引领与教学内容的有效对接与融合,即没有把二者有机融为一体。旗帜鲜明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思政课教师的神圣使命,课堂是进行政治认同价值引领的关键阵地,任何对政治认同素养培养的无视、浅薄的教学行为都是要摒弃的。教师要在立足课标、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修炼教学能力,找准切入点,在一个“巧”字上下功夫,把政治认同的引领自然而然融入课堂,达到润人无形的效果。下面以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一框《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第一目“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巧创设,基于恰当情境培养政治认同

爱党爱国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不是凭说教出来的,更多的源自学生基于教学情境的体验和感悟。教学情境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恰当方式予以呈现,才能更有效地实现价值引领。政治认同培养宜以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视频素材、生动形象的故事或教师深情并茂地讲述为依托。

《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探究与分享”栏目:“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苦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大幅提升。”栏目以高度凝练的文字概括了中华民族从衰落到强盛的历史过程,但由于文字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对于中下层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阅读困难,从而影响了学生情感的激发。教学时,教师把这篇文字转换为图片,分别择取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图片:屈辱史——鸦片战争、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局图;抗争史——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站起来——开国大典;富起来——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强起来——十九大;国庆阅兵。随着图片的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深情而简要地回顾各段历史。这种形象化的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起始水平,既达成了教学目标,让学生体悟到“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也加深了学生对一代代仁人志士勇于为国牺牲和奉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巧联系,基于学生生活升华政治认同

实践性是思政课程的基本属性之一,教学要有源于生活的起点和高于生活的落点,教师要善于把政治认同的培养与学生生活自然融為一体,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升华思想,增进学生政治认同。

在《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导入环节,教师选取了本镇公众号上的一则新闻:“明日下午送兵:化龙镇14名新兵即将入伍”,并截取了公众号中公布的光荣榜照片及他们所属村庄展示给学生。本校是镇级中学,班中有来自各个村庄的人,学生对于征兵通过村委的宣传有所了解,新兵当中也有他们同村的人。教师把这些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引进课堂,无形中给学生树立了积极的价值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学生的家国意识。以下是导入实录:

师:(呈现新闻)看到新兵入伍四个字,首先跃入你脑海的是什么?

生:保家卫国。

师:是啊,正是有许许多多入伍的士兵筑起保卫国家的钢铁长城,我们的生活才这么安全,我们才能在这里快乐的学习。这里面有你认识的人吗?有同村的吗?

生:(兴奋地七嘴八舌)

师:什么感觉?

生:很自豪。

师:(手指一光荣榜中的照片)小陈,大家在体育馆上课的时候有留意到吗?他曾是我们学校毽球队队员,市冠军,大幅宣传画像仍挂在我们的体育馆里。(深情地)他读书时为我们学校争光,现在又应征入伍,保家卫国,让我们为他点赞!让我们为维护我们国家安全的所有子弟兵点赞!那国家安全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当前又面临怎样的安全形势?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学习。

三、巧挖掘,基于育人理念深化政治认同

一是要挖掘教材观点的育人价值。教材当中的很多观点单就字面来说是没有理解难度的,例如,国家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但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没有知识理解的难度就加以忽视。思政课程“不是为了使学生学科知识更完备,而是为了满足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需要”。思想政治课的本质是铸魂育人,教师要把关注点放在育人上,寻找合适的资源把观点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展示出来。

二是要挖掘教学素材的育人价值。一些教师虽然有较好的视频、案例资源引进课堂,但是其功能往往局限于引入新课或过渡教学环节,或仅仅作为资源呈现某种现象,而忽视了对其育人价值的深入挖掘。这种对素材的窄化处理弱化了课堂的思维深度和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这个观点揭示了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的关系,而我们的学生身处幸福当中,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正好是一个对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的机会,可以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对比的基础上感受自己的幸福生活以达成对国家安全与人民幸福关系的理解。为此,教师在网上搜集了一个素材:《中国维和官兵的前线故事:南苏丹4岁男孩尾随车队只为喝口水》。对素材整合优化之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了南苏丹这个4岁儿童向中国工兵连中队长尹国强讨水喝的事例和图片,事例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孩子的天真可爱和他的不幸生活境遇更唤起了学生深切的同情。在学生有感于这个孩子可爱和可怜的基础上,教师逐一出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①相比这样的孩子,我们幸福吗? ②幸福在哪里?③国家安全与我们的幸福有什么关系?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战乱中孩子的生活,反思发现自己已经习以为常的幸福生活,体会到自己生活在安全中国的幸福感,从而让政治认同情感悄然滋长于学生的心田。

四、巧对话,基于教师主导引领政治认同

师生对话是实现价值引领的重要形式。初中生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教师要善于应变,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师生对话向学生传递积极价值观,及时端正学生的认识。

如学生看了南苏丹孩子的事例,肯定自己比战乱中的那些孩子幸福、交流自己的幸福表现在哪些地方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对话:

师:你能说说自己哪里幸福吗?

生1:不知道。

师:你觉得你有机会站在这里被老师提问是不是一种幸福?

生2:(插嘴)处于动乱中的孩子都没有机会在教室里好好学习,哪有机会被老师提问!

师:(有感情地)虽然我们同学被老师提问会感到紧张,也有可能因为回答不出而觉得尴尬,但是与那些孩子相比,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幸福呢!

生3:有手机玩。

众生笑。

师:(没笑,有感情地)是啊,我们有手机玩是幸福的。南苏丹的这些孩子可能连想看手机的愿望都表达不出,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没见过手机。即使他们见过手机,也绝对不会首先想到要玩手机,因为他们连基本的吃饭喝水都面临问题。

生4:我们有吃的穿的。

师:嗯,而且我们追求的已经不是有吃有穿,而是……

众生:高品质的吃和穿!

生5:我们每天能跟同学在一起玩和学习、回到家有爸爸妈妈煮好饭菜在那里等我们,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快乐地聊聊天,这些都是幸福。

师:是啊,当我们与那些不幸的孩子去对比,细细去体会,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幸福在流淌。 而这些在我们眼中看似普通的幸福,在安全都没有保证的国度,都是奢侈品!

本教学环节,教师把政治认同的引领寓于师生对话当中,通过教师点拨,加深了学生对自己拥有的幸福生活的认识,增进了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政策研究课题“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CYJ20096)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思政育人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巧用视频资料进行《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准确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