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刚
①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人们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人说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有人说其实是乐观主义的劝人方法而已。平常生活的交流中可以看到,不少人对这句话提出质疑:君不见有些人屡遭危难,最后被逼上绝路而自杀吗?然而你要是细细地去分析和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只要听到自杀者的事件后,几乎都会惋惜地说,其实本来用不着死,只要怎么怎么,不就解决了吗?
②我在十多岁时,父亲被关进监狱,全家七口人,只靠母亲在建筑公司挖坑刨土挣三十多元钱养活。大妹因小儿麻痹症而残疾,走路一瘸一拐,上級却逼着她下乡劳动改造,那真是要逼我们全家走上绝路。邻居们都在暗暗地盯着,预计我们全家会在哪一天自杀。但我们却活得一包劲儿—十多岁的我走进工厂做学徒,十多岁的二妹自愿报名顶替残疾的姐姐下乡,残疾的大妹和十来岁的二弟到街道生产自救小厂干活,哈哈,我们全家有四个工人阶级了!
③一个有知识的邻居惊恐万分地对我说,你们这么小就不读书去干活,一辈子不完了吗?然而我们没完,因为我们兄妹晚上在一起看书学习讲故事,用漂亮的词儿说就是自学。后来我成了写文章的作家,弟弟妹妹们有的当上大商场的经理,有的是大公司的财会总监,有的是设计部门的绘图员……总之,个个都优秀。
④“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有一个相似说法是“天无绝人之路”。当然,我应该感谢我的母亲。记得有个亲友因为家里被盗或是火灾什么的,跑到母亲面前哭喊“天塌了”。母亲听完他的哭诉,却冷静地说了句:“你不是还活着吗!”我能从无数坎坷中走到今天,正是母亲这种“你不是还活着吗”的精神强力支撑。
⑤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人“车到山前没有路”呢?严格地说是他们还没到山前,只是远远地望着重重叠叠的障碍,就灰心丧气,停止前行。可是,倘若你能勇往直前地走,一直走到似乎是路的尽头时,逼到你喘不上气来,你就能迸发全力去大口喘气,你就会蓦然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当然,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就拿我个人来说,命运曲折而艰难,似乎永远将我逼到“山前”。由于家庭成分的原因,到三十来岁时我还“独立寒秋”,所有的女人见了我都吓得拔腿飞跑。无论多么热心的媒人给我介绍,都是谈一个“黄”一个。政治的打击使我努力工作掌握优秀技术,经济打击使我拼命干活甚至凭一口气潜进大海捕鱼捉蟹,爱情的打击却令我不知所措。谢天谢地,我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在关键的时刻,我能用幽默用激情用难以置信的乐观去打动或感动一个女孩子,竟然就成功了。你想想,我是个受打击下的倒霉蛋儿,怎么会幽默?怎么会有激情?怎么会乐观?这是妙不可言的奇迹—奇迹有时就是“逼”出来的。认真总结,应该说是“车到山前‘逼有路”。
⑦感谢老祖宗给我的这句比金子还珍贵百倍的名言:车到山前必有路。对这个朴素的哲理,尽管很多人有一种含糊的乐观—你就大胆地往前走吧,天塌不下来!但我的理解却是: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相当坎坷,你必须勇往直前。
(选自《杂文选刊》 2019年第9期)
阅读
练习
1.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是如何论述的。
2.文章第②段写父亲进监狱事例,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很多人“车到山前没有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文章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其好处是什么?
(李传鹏 设计)
参考答案:
1.本文运用俗语“车到山前必有路”作为论述的话题,作者列举自己家庭遭受打击,母亲和其他兄妹及早当工人,以及母亲说的话“你不是还活着吗”等实力论据,最后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车到山前必有路,世界相当坎坷,你必须勇往直前。
2.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使文章论述内容更加真实,也能使文章增添说服力。
3.严格地说是他们还没到山前,只是远远地望着重重叠叠的障碍,就灰心丧气,停止前行。
4.正反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5.画线处运用了反问和排比修辞。运用排比和反问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