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汀
(临海市畜牧兽医局,浙江 临海 317000)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杀虫剂。其在哺乳动物体内经氧化水解所得的代谢产物,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或氨基酸作用,形成亲水性结合物,最终经由尿液排出。因此对人及多数哺乳动物而言,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是相对安全的。但猫科动物因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硫酸化酶,无法有效代谢拟除虫菊酯,故对其易感,极低剂量即可致毒。 氯菊酯(Permethrin)属于Ⅰ型拟除虫菊酯,因广谱低毒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动植物寄生虫的灭除。目前市面上一些常见的犬用除虫产品,如皮肤滴剂、项圈、沐浴露等,主要成分多为氯菊酯。在宠物诊疗中偶见,因饲主误用,而导致猫拟除虫菊酯(氯菊酯)中毒的病例。
1.1.1 理学检查 患猫A:下午5时左右就诊,三岁龄绝育雌性豹猫,体重4.30 kg。临床表现为侧躺,全身肌肉抽搐(脸部肌肉明显),过度流涎;直肠温度40.0 ℃,心动过速(240~250次/min),呼吸急促(60~70次/min)。主诉于3 h前,给予2 ml犬用体外除蚤滴剂POWERSPOT? Zodiac(氯菊酯含量为45%)。
患猫B:同家另一只三岁龄绝育雄性豹猫,体重4.45 kg。临床表现为精神亢奋,脸部肌肉抽搐;直肠温度39.8 ℃,心动过速(220~230次/min),呼吸急促(50~60次/min)。主诉于1 h前,给予2 mL犬用体外除蚤滴剂POWERSPOT Zodiac(氯菊酯含量为45%)。
1.1.2 血液学检查:
对患猫A、B分别进行血液细胞计数与血液生化分析,结果如下:
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与血检结果,确诊患猫A、B均为拟除虫菊酯(氯菊酯)中毒。
1.3.1 毒物清除 以宠物香波清洗患猫全身(尤其是滴药处皮肤),再以温水冲洗。
表1 血液细胞计数结果
表2 血液生化分析结果
1.3.2 对症治疗 静脉推注美索巴莫(50~150 mg/kg,2次/d);直肠推注地西泮(0.25~1 mg/kg,2次/d);若癫痫症状严重,静脉推注丙泊酚(3~6 mg/kg)后,静脉滴注丙泊酚(6~12 mg/kg/h,4~8 h)。
1.3.3 支持治疗 依据患猫症状与血液生化结果,选择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液/5%葡萄糖溶液(1.5~2.5 mL/kg/h,24 h),并于输液中添加氯化钾/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B12;静脉滴注10%脂肪乳(4 mL/kg/h,4 h,1次/d)。
1.3.4 护理监控 置患猫于安静、黑暗环境;每2 h翻身(直至可正常趴卧),每4~6 h辅助排空膀胱。持续监测患猫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直肠温度等生理指标。
患猫A、B于当日下午5时30分开始住院治疗,病程记录如下:
表3 患猫A治疗记录概要
表4 患猫B治疗记录概要
于患猫A、B出院7 d后,电话回访饲主:两猫精神状况良好,饮食饮水、排便排尿均正常,未观察到有肌肉抽搐等神经症状。
拟除虫菊酯作用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M阀门开关,延迟其关闭,延长去极化,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活化,兴奋性增强。因此拟除虫菊酯急性中毒患猫通常表现为流涎、震颤、痉挛、肌肉强直、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时可见呼吸困难、反射消失、麻痹甚至死亡。对于一岁龄以下或体温过低的患猫,其毒性更强。
2.2.1 理学检查 出现相关症状时,主诉病史对确诊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临床问诊尤为关键。应当针对饲主对患猫及其环境是否使用除虫药物,以及用药时间、用药品牌等问题进行询问。同时应根据其回答,鉴别诊断以排除有机磷中毒。
2.2.2 血液学检查 对猫拟除虫菊酯类药物中毒,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但因其有助于了解患猫血象和血糖、离子情况及肝、肾功能,对后续用药有指导作用,仍建议优先进行,并于治疗过程中监测。
2.3.1 对于接触性中毒的患猫 及时清除外源性毒物,是治疗的第一步。因拟除虫菊酯为脂溶性,所以用香波等洗涤剂可有效清洗残留于体表的药物。清洗时应避免水温过热或过冷:热水可使表皮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加速体表毒物的渗透吸收;冷水则会导致患猫失温,使其体况恶化。另外由于患猫可能存在意识不清、横卧等症状,清洗时务必抬高其头部,以避免呛水。
2.3.2 对于食入性中毒的患猫 因拟除虫菊酯在胃肠吸收极快,且患猫通常体况不佳,一般不建议采取催吐和洗胃等措施。
2.3.3 拟除虫菊酯中毒无特异性解毒剂 一般治疗方式为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是给予抗痉挛、抗癫痫药物,以缓解神经症状。支持治疗则是给予持续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电解质失衡、低血糖等症状,同时加速毒物在患猫体内的代谢。
2.3.4 监测生理指标 可以有效评估治疗效果,并对可能产生的异常(如心动过缓、体温过低等)介入干预。低体温会增强拟除虫菊酯类药物对猫的毒性,需通过外热源(如加热垫、红外线暖灯、暖水袋等)维持患猫正常体温。
2.3.5 护理 安静、黑暗的环境有助于减少因外界刺激而诱发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定时翻身、辅助排尿可以避免患猫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并促进毒物排出体外。
2.4.1 抗痉挛药物 美索巴莫(Methocarbamol)是临床常用的肌松剂,有静注和口服两种给药途径,可有效缓解肌肉震颤、抽搐等症状。若患猫呈吞咽困难,则不建议经口给药。静注给药时,须在5~10 min内,缓慢推注单次剂量的二分之一,剩余的一半应根据病症酌情给予。24 h内重复给药的总剂量不得高于330 mg/kg。无症状即可停药。
2.4.2 抗癫痫药物 地西泮(Diazepam)与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均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剂,用以治疗癫痫、惊厥等症状。若患猫用药后症状仍较严重,可静注丙泊酚(Propofol)控制。静注过程分为两步:首先,在1.5~2 min内,推注单次剂量;随后,以恒定速率滴注。应用丙泊酚治疗时,应尽可能降低使用剂量、减少使用时长,并监测血象以防贫血发生。
2.4.3 辅助药物 维生素B12(Cobalamin)和甲钴胺(Mecobalamin)均有修复神经组织损伤的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
2.4.4 解毒药物 静脉注射脂肪乳(Intravenous Lipid Emulsion)对脂溶性毒物的非特异性解毒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宠物临床医疗。其解毒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较受认可的理论有以下两种:a.“脂质池”理论:脂肪乳在血浆中形成“隔离空间”,吸附结合脂溶性性毒物,从而降低血药浓度,减轻毒性;b.“脂穿梭”理论:脂肪乳可直接进入器官,与组织内的毒物结合,并将其运送至肝脏、肾脏以代谢排出。脂肪乳在使用时,应计算其渗透压,避免因高渗所导致的局部水肿、疼痛,甚至是静脉炎。对于食入性中毒的患猫,可经口给予活性炭(Activated Charcoal),但效果可能有限。
2.4.5 禁用药物 阿托品(Atropine)是治疗有机磷中毒的药物,能有效对抗毒蕈碱样症状;但对拟除虫菊酯中毒无治疗作用,反而可能造成或加重心动过速、癫痫、呼吸抑制等症状,因此禁用。乙酰丙嗪(Acepromazine)是宠物临床常用的镇静药物,但因其可能造成心率异常、心动过速或过缓,在该病的治疗中也应禁用。
经积极治疗的拟除虫菊酯中毒猫,一般预后良好,极少见神经系统后遗症;根据中毒量的不同,病程通常为3~7 d。多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混合中毒的患猫,病情通常较严重;治疗不及时或消极治疗的,有概率导致死亡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