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治华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无线电监测站,云南 西双版纳 666100)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深入,西双版纳州已成为中国辐射东南亚、南亚的最前沿阵地。而随着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边境地区的无线电业务也得到了蓬勃发展,无线电台站数量剧增,电磁环境日渐复杂,频谱资源日益紧张。与此同时,发生在边境沿线的境外无线电信号越界覆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边境地区非法用频和非法使用无线电设备的情况有所增加,无线电干扰也时有发生。
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支持下,至“十三五”期末,西双版纳已基本建成覆盖全州重要口岸、县城、人口密集区域的无线电监测网。包括:10个固定监测站(2个二类站、8个四类站)、1辆监测车、1艘监测船、1辆干扰压制车和1个指挥控制中心,其中固定站设施布局见图1。
图1 西双版纳固定站监测设施示意图
10个监测网固定站中,景洪市区冠城固定站和磨憨口岸站为二类监测站,具有相关干涉仪测向能力,其余站点均为四类监测站,无测向能力。所有的监测站均通过RMTP协议进行了联网,实现了集中控制,同一厂商集成的监测站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联网监测、交会定位等。所有监测站均具备频段扫描、固定频率测量、中频分析、监听、录音等功能,并且能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回放、统计和分析。除近期新建的磨憨口岸站一个通道监测范围达到6GHz外,其余站的监测范围均只到3GHz。
在具体开展无线电监测工作方面,西双版纳州无线电监测站按照工信部无管局下达的监测任务,利用固定站进行日常监测并完成月报工作;按照省工信厅的要求,西双版纳州无线电监测站在每年的第三季度开展边境地区电磁环境测试工作;在无线电干扰查找方面,西双版纳州无线电监测站目前仍然还是依靠移动监测车和手持式设备配合进行。
2007年初,国内GSM已基本完成辖区的连续覆盖,但磨憨口岸对面的老挝则刚刚开始GSM网络覆盖,由于双方没有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用频冲突导致在磨憨口岸GSM网络出现短时瘫痪的较大通信事故;2009年,广电网络某县分公司为迫使村民入网闭路电视,非法安装卫星电视干扰器,引起边境地区卫星电视大面积干扰,造成十分恶劣了的社会影响;利用无线电设备进行考试作弊,由于社会影响面巨大,为大众所熟知,并被无线电管理部门予以坚决打击,但是,利用无线电设备在边境地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却不被大多数人所知晓,2013年,西双版纳州无线电监测站配合公安部门在打洛口岸查处了一起典型的案例,犯罪分子利用微波链路跨越国境线把境外赌博网站接驳到国内互联网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历年来,在本地区的其他一些犯罪活动如贩毒、走私、偷越国边境等案件中也经常出现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影子。总之,边境地区电磁环境日益复杂,非法用频非法使用无线电设备的情形有所增多,境外无线电信号越界覆盖也日趋严重。
尽管西双版纳州无线电监测站在边境地区无线电监测网建设中持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日常的监测工作中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边境地区无线电监测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无线电监测部门甚至缺乏足够的应对手段,边境地区无线电监测管理和监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表现为:(1)无线电监测网布局不够合理,从图1可以看出,真正在边境线附近的监测站点较少,监测网在边境沿线盲区较大,从而对边境沿线非法用频非法使用无线电设备监管力度不够;(2)各监测站的能力不够,对越界信号特别是公众移动通信信号缺乏良好的监测手段;(3)监测网的智能化水平较低,在对监测数据存储、处理、运用、融合、分析等方面仍需大幅提升,监测数据的整体利用率低下导致监测工作无法为管理工作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
首先,应当充分调研全州边境口岸、通道及人员来往频繁的区域和境外相关情况,划定监测的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借鉴运营商构建网络“一般区域连续覆盖,重点区域深度覆盖”的思路,在全州特别是边境沿线增设监测站点扩大监测网覆盖范围,在重点区域提升监测站能力,实现一般区域的连续监测,重点区域的精细化、智能化监测。在未来的监测网建设中,建议在重点区域内(景洪城区机场、火车站和主要学校的连续区域)建设传感器无线电监测网进行精细化、智能化监测,在边境沿线增设一批监测站点,扩大监测网在边境沿线的覆盖范围。在具体站址的选择上,应当严格按照《云南省无线电电磁环境保护条例》对于无线电监测站站址的要求,选择监测条件优良的位置进行监测站建设。
其次,监测网由于建设时间跨度大,参与监测网建设的厂商众多,导致监测网各监测站的数据一致性较差,各个站虽然实现了控制上的联网,但数据仍然以各个站点形成信息孤岛,对全网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整体分析存在较大困难。所以急需对各监测站进行原子化改造,将具体的监测设施虚拟化,打破厂商之间的数据壁垒,并搭建综合的一体化平台,为数据融合、深度挖掘分析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提高监测网的智能化水平。
第一,随着5G移动通信及相关应用的普及,3GHz以上的频段的无线电业务越来越多,目前的监测站监测频段范围普遍只到3GHz,已经不能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需对各监测站的监测频段范围进行提升改造。
第二,应当为每个监测站建立单独的监测数据库,此数据库和台站数据库不同,是该监测站覆盖范围内的全部空间信号数据(含境外)。建立监测数据库是打击治理边境地区非法用频和非法使用无线电设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由于我州国境线较长,需要配备较多的监测站点才能满足监测覆盖的要求,若每个监测站点设施均配备强大的监测测向功能,既不经济也无必要。所以,在各监测设施能力配置上应当因地制宜、灵活配置,在边境沿线的一般区域,只需普通四类站进行覆盖即可,在重要口岸,应当配备二类站进行大范围覆盖。
第四,公众移动通信信号越界覆盖的情况非常普遍,建议在边境沿线各个监测站均配备基站信息采集卡,实时掌握境外公众移动通信信号越界覆盖的详情;对于其他的越界覆盖不明信号,可运用具备测向条件的监测站和无线电监测车协同完成信号的来波方向测试,初步确定信号的国别,并记录入该站点的监测数据库中备查。
在日常监测工作中,建议结合台站数据库等资料和实地排查的结果,对各个站收测到的信号进行逐个排查并录入监测数据库,掌握该监测站整个覆盖范围内电磁空间信号的情况。对于新增信号应当做到实时发现,及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非法用频和非法使用无线电设备的行为。
在开展年度边境地区电磁环境测试工作中,应当要选择足够多的测试地点,尤其注重监测网盲区内测试点的选择,在越界信号覆盖深度测试中,应当依托固定监测站的测试数据,利用监测车的机动性,确定越界信号的覆盖范围。
在干扰查找和极端案例中(如上文的微波链路),不仅要灵活运用固定站和移动监测车,更可选择无人机等载具搭载相应监测设备进行移动巡航监测。
总之,边境地区无线电管理具有其特殊性,支撑无线电管理的监测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在监测网建设、监测站能力提升和具体监测工作中遵循科学、合理、节约、灵活、规范、高效的原则,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攻坚克难,不断提高边境地区无线电监测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