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期刊分社
根据2010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而数字期刊,则是指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期刊内容进行编辑加工,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电子媒介上并通过电子媒介发行和阅读使用的一种连续出版物[1]。
21世纪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更新正不断的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根据2018年“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上年上升4.8个百分点,连续九年保持上升势头[2]。因此,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必然对我国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开始起步,随后的数十年间,发展迅速。现今发展已逐渐趋于平稳,但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的来说,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目前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大多数学术期刊社都会尝试通过自主开发或与技术代理商合作来自建数字期刊网站,网站主要内容有期刊简介、编委会简介、投稿指南、近期刊物目录、学术动态、远程稿件处理系统等,但这些网站的质量良莠不齐。
以CSSCI(2017-2018)收录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来源期刊(20种)为例,其中19种期刊自建了网站。其中,《中国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网站算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期刊网站,其首页页面简洁明晰,栏目设置较为合理。根据该网站发布的投稿指南,该期刊社仅接受电子版本稿件(WORD格式),投稿、查询、修改等功能均在线完成,一般来说不接受纸质投稿。除此之外,该期刊社编辑部的审稿、编辑流程均在线完成。
目前我国较大的学术期刊数据库有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维普期刊等。这类集成式数据库平台发展至今已不再仅仅作为文献库的功能,同时衍生出其他多种功能,以CNKI为例,仅拓展的相关软件应用就有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腾云数字出版系统、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等。这类衍生服务或者说应用给数据库网站吸引了更多的用户,更具备了较强的使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的能力。
学术期刊进行网络出版发行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出版流程的效率,缩短出版周期,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获得最新的科研信息。以《知识管理论坛》为例,这本期刊属于基本脱离纸质的纯网络学术期刊,这本期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发行的一系列流程均在线完成,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但我国目前网络发行的数字期刊依旧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此类期刊的质量问题,这类期刊的准入门槛一般较低,文章质量总体来说不高。另一方面,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学术期刊仍旧很难做到完全脱离纸质版本进行发布。
期刊的数字化有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数字化后的期刊和数字期刊,其中数字期刊是发展方向,有无纸质版实体期刊是二者概念界定和分类的重要依据[3]。而国外所指的数字期刊应该直接网络投稿、审核、发表和认证,放弃纸质版本,简化纸版学术期刊的繁琐印刷流程,以降低印刷成本。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大多也都停留于将纸质期刊进行数字化处理。
目前,我国数字期刊行业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各大主流期刊数据库各自为政,数据标准并不统一。例如目前CNKI除了PDF格式外,还有CAJ、HTML共计三种格式,其中CAJ和PDF必须下载相应的软件才能阅读。目前,虽然大多数数据库网站都有PDF格式文件可供下载,但是复制期刊论文时必须使用文字识别软件把图形文字转变成文本文字,这个过程中常常出现很多错误,使用不便。对数字出版物制作者而言,由于各大数据库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而对读者而言,阅读效率下降,阅读成本也会增加。
数字期刊的版权之争、盗版现象屡屡发生。首先是期刊社、数据库、作者三者之间的纠纷。在2010年2月26日公布的《著作权法》修订版33条中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之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当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4]。根据这条规定,数据库需要同时获得期刊社与作者的两方的授权并为其支付相应的报酬,但是,目前很少有期刊主办单位与作者签订详细规范的版权协议用以获取作品使用权,大多数期刊主办单位会刊登版权声明,但这一做法并不完全符合规范。而数据库收纳文章数量巨大,但难以得到所有作者的直接授权。因此,作者、期刊社、数据库之间因知识产权问题产生诸多矛盾。
尽管我国年均论文发表数位于世界前列,但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却屈指可数,在国际上缺少影响力,引用率较低,总体而言期刊的学术水平整体偏低。2017年度统计结果显示,2007-2017年中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9.40次,距篇均被引用次数11.80的世界整体水平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5]。由于国内学术期刊普遍发展较晚,对国际学术影响小,学术评价系统还不完善,并且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尚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因此,不少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会选择投到国外一些权威期刊发表,无权威性的期刊无法吸引高质量论文,但只有高质量论文才能促成期刊出版的发展,由此产生恶性循环。
目前做数字出版的人大多仅具有一部分IT专业背景,但相关技术掌握还不算娴熟,导致数字出版不够严谨、专业和规范。另外,传统出版虽然对出版流程较为熟悉,但相关人员的数字化技能往往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因此,缺乏兼具优良的信息技术与熟悉出版流程的出版发行人才,是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的阻碍之一。
在我国目前的数字期刊产业链中,数据库获取利润的方式主要是汇总各个学术刊物提供的资源。但基于纸质学术期刊无法统计点击率、下载量的客观因素,期刊社难以提出具体利润要求,期刊社在与数据库的合作中难以进行平等对话,导致纸质学术期刊在利益分配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处境。
就我国目前数字出版的现状,实现全面无纸化的数字出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之前,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可以作为一个很好地过渡。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将学术期刊的数字版定稿先于纸质印刷版定稿及时出版。和传统纸质期刊的先进行出版发行,同步发行数字期刊或者数字期刊滞后与纸质期刊发行的运行模式,优先数字出版与之完全相反。在优先数字出版中,文章先进行数字出版,随后才会出版纸质期刊。实现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一方面能够有效缩短出版周期,使得期刊内容传播与交流的速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并未完全取缔纸质出版,在读者、作者有其需求时仍旧能够获得纸质期刊。
一个行业要想获得长远而健康的发展,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是必由之路。在信息时代,数据的易获得性和便捷性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由于技术标准的不同,用户可能要安装多个浏览器,多种阅读器,以及适应多种排版方式,这种情况严重影响着用户的体验感。除此之外,数据标准的不同野种影响着资源的共享,背离了建立集成式数据库平台的初衷。综上所述,缺乏同意的数字标准将使得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进程将严重受阻。因此,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可以参照国际通用数字标准,目前国际通用的为PDF形式,也有许多学者认为html的形式也有其促进作者与读者交流互动的特点。标准制定部门要尽快整合我国已有资源,依托国内发展现状,参考国际同行标准去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数字标准。有了统一的数字标准,就可以做到对外方便进行合作交流,对内促进学术信息的共享与传播。
如果数字期刊的版权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会成为数字期刊发展的一大阻碍。
首先,数字版权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得到完善。目前关于信息网络传播权及著作权的法律法规,例如《著作权法》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已不完全适用于数字期刊,《著作权法》虽然修改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没有明确其侵权范围。其次,规范版权转让协议。期刊社应当与作者签订规范合法的版权转让协议,规定好转让权利的种类、期限、付酬、违约责任等相关要素,防范学术不端、侵权问题等也可以在协议中规定出来。而不是像目前的做法一样,发个声明就草草了事。再者,要从技术方面做好版权的保护。原新闻出版总署针对数字版权的保护技术研发工程2009年初立项,主要针对数字网络环境下版权保护技术问题。
在学术质量控制上,可以在现行的三审制的基础上,加入国际上普遍运用的同行评议制,即专家学者在其专业领域对学术成果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三审制的审查者(期刊编辑)对专业领域文章不具备审查能力的缺陷。因此有助于在学术领域内对期刊内容进行质量控制,以提高期刊整体质量及其地位,再使得优质的期刊去吸引优质的论文,形成良性循环。此外,国内期刊还可以利用互联网与国际知名期刊实现合作。
对于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存在的“散、乱、小”的问题,实现数字期刊集群化联盟化是一种有效地解决方式。数字期刊联盟能够有效的整合行业资源,促进行业整体发展。在国外很早就已经有类似的数字期刊集团。1997年,爱思唯尔集团就研发出了自然科学指导,目前该集团有七千余名期刊编辑、两万余名审稿人,拥有近三千种期刊,旗下科技及医学类的全文数据文献约占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一。
一方面,对于期刊社而言,应注重已有员工的意识转变,加强对其技术能力方面的培养,因其已有丰富的出版发行经验,如果能够弥补在技术能力上的短板,依旧是该行业内值得重用的人才。另一方面,国家和高校应该联合培养此方向的专门人才,学习相关技术、出版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目前我国开设此专业的高校还比较少也很新,中南大学的数字出版专业为2017年新开专业,开设较久的还有天津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
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过程中,提供内容的学术期刊社需要承担一系列复杂繁重的工作流程,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对稿件进行整理、编辑和校对甚至还包括发行推广等,因此期刊社应当获得相当的经济回报,根据国际经验,对于知名的期刊,数据库甚至愿意让出部分利益吸引其加入。
但我国现状是,在数据库和期刊社的合作中,期刊社作为内容提供商目前所获得的利益过低,在这一点上,数据库商要在点击率统计等方面增加透明度。学术期刊社也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的质量,打造品牌效应,以自身实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数据库商和学术期刊社应当促进彼此的沟通交流,创造更多的平等的对话机会,才能建立两者之间平稳合理、互惠互利的利益模式。在数字期刊收费问题上,数据库和纸版学术期刊都应做到进行科学的价格评估、优化内容和服务,力求能够不断吸引免费用户,促使免费用户向付费用户转化。
由于互联网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术期刊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学术期刊的数字出版意见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和传统的纸质期刊相比,学术期刊的数字发展更加具有时代性,符合目前读者的信息获取习惯与阅读习惯,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接受。但是,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对其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对策进行创新和变革,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完善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注重人才培养与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模式,从而推进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进程,使得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发展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