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模式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1-08-03 05:48李根李春燕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高职

李根 李春燕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学习模式迅速发展,走进校园。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类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出发,紧紧把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践性等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研究中实行“边实践、边总结,教研相结合”的原则,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字:移动学习;实践类课程;信息化;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1)17-0114-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控制等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中,尤其是高职教育中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模式,其中基于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就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的一种教育新方式[1]。本文特别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对于解决相关问题,并提升教育的互动性、针对性有重大意义,对于突出学生教育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移动学习使校园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意味着学习环境、资源环境打破传统的壁垒,移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冲破教科书和传统教室的限制,让学习不局限于课上还是课下,学习空间在传统的教室和虚拟的网络空间随时发生,师生的交流方式也更多样和便捷。

1移动学习现状分析

1.1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外移动学习起步较早,关于该研究始于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项目,基于基础网络设施建设,为使用者提供基础保障。经研究表明,移动学习可更好地为相应情境中的学习提供支持,移动学习模式也逐渐为人们所知并关注。

我国移动学习研究始于21世纪初,随着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模式也越来越深入高校[2]。不断出现的慕课、微课、SPOC等形式,越来越被广泛推崇。各大教学研究团队也都逐鹿中原,创建移动学习模式的系统环境路线图,试图历史地展示移动学习研究的宏观图景,提升了国内理论研究水平。

1.2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现状

(1)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信息化发展比较快,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条件。但计算机类课程多为实践类课程,传统的授课方式为老师讲授理论+老师演示+学生分组练习,任课教师进行讲授和演示占用了大量的课时,导致学生操作的时间被大大压缩[3]。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时非常紧张。学生没有足够时间进行操作练习,企业内容加不进来,更谈不上企业规范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2)之前,高职教育对于智能手机普遍存在着不重视现象,不仅没有及时阻止大学生们上课带智能手机,也不积极探索和思考在大学课堂里智能手机的特长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对智能手机的迷恋的现象,并对学习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在疫情期间,各高校普遍重视起移动设备在线上授课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借助移动设备学习网课成为流行。

(3)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模式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无法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矛盾,学习进度不一致的问题;传统网络教学中对学生难以有效监管的问题;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矛盾;以及教学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化等问题。

2研究的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智能终端的发展,各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也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在这一目标的要求下,本文的研究有如下意义和价值。

(1)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解决计算机类课程多为实践类课程授课过程中,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弊端有着重要意义。

(2)基于移动终端设备开展教学活动,活动资源丰富,类型灵活自由,且能兼顾各类学情,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可使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的变革、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和专业课教学目标,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3)契合当前大环境,移动学习模式对于解决疫情期间在线授课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4)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契机,使用如雨课堂、学习通、蓝墨云班课、清华在线教育平台等辅助教学平台,及时与学生沟通互动,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5)重视起智能手机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建立合理的教学活动策略,以课堂教学纪律为约束,让学生将精力重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

(6)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7)除此之外,有利于企业一线人员参与到专业课教学过程,有助于企业规范和标准的引入,对课程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活动策略提出行业指导与评价。

将课堂教学延伸至互联网,移动设备端,可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进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效益。

3移动学习模式的建立

3.1本文研究内容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習。拓宽教学资源渠道,运用PC端、APP等多种平台作为学习载体,实现一种新型、开放、互通的教学方式。

3.1.1移动学习环境下的课程建设应包含以下几点:

1)“移动终端+互联网”为架构,进行教学改革,学生不仅仅只是知识的获得者,同时也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与解决者,应当主动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移动学习方式为此提供了可靠的支持方案。

2)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了解企业需求,将企业相关知识点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让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实际所求,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问题,解决目前教学内容与企业、行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真正做到掌握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3)将信息化手段引入课堂,势必要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还可以解决学生迷恋手机的问题。由于实验室场地条件的限制,在部分实操类课程中,学生实操过程只能是分组进行。基于以上原因,要保证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完成相应操作,学时数大大增加。由于课时数量的限制,学生基本能掌握操作要點,但谈不上熟练和精确,效果很难达到国标施工标准的要求。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着重解决实践类课程教学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也解决了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和集体教学的矛盾。

4)可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分析,辅助教学平台可对学生学习提供资料下载、经验分享、登录次数等关键数据的统计,可了解到学生学习习惯及学习的主动性,并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跟进和掌握。

5)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教学评价系统来进行考核。实操类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课程当前的需求。利用智能终端以及辅助教学平台来进行考核,并将企业的岗位标准、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行为规范融入课程考核。通过不同的考试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并通过辅助教学平台来实时记录学生在本门课程中的表现,使得考核更为全面、评价更为精准。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从而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3.1.2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角色的转变研究

在整个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对学生角色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评价者。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改变了原有传统授课形式,把主要精力放在移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的资源上,教师在过程评价中发挥指导和启发作用,这对教师的全面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是移动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同时,学生又是其他学生进行学习的协作者。移动学习这种模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突出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预计突破的难题

3.2.1转变教学模式,适合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学生信息化的培养,在中学阶段已经逐步开展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4]。但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统招学生和单招学生基础不一等因素,使得大一阶段新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必然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但一味提升教学难度、过分拔高,势必又会出现一些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两极分化严重,因材施教无从施展。

为使基础较差的学生能较好掌握各种计算机操作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又能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因此,开展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研究,可以有效解决计算机实践类课程中出现的以上问题,以期适应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2.2转变授课方式,利用平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除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在线教育综合平台”选修网络选修课。传统的授课方式只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进行放大,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而网络选修课只能利用PC端来进行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及时有效地完成学习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开展移动学习模式,可保障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而可形成一套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教学策略。

4研究基础及改革条件

4.1硬件方面

当前,全国各高校基本实现无线网络覆盖,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此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各运营商5G信号的快速发展、提速降费等政策的提出,都为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本文的研究带来了便利之处[5]。此外,各高职院校均建立了专业的录播教室,为老师录制授课视频提供保障。

4.2软件方面

(1)当前,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层出不穷,各平台均以“课程教学”为核心,支持课程的长期持续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并支持教师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为课程建设奠定基础。同时,各类辅助教学平台支持各种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在线开放课程、金课的建设与评审;支持校内资源的管理与共享,促进各高职院校特色资源的积累。

(2)各种教学平台软件功能强大,几乎覆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辅助教学平台形式多样,使项目游戏化,课程更加灵活多变,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课程整体质量,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

4.3政策支持

课程组成员需均为计算机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强,需要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各高职院校目前大力支持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改革,本课程组成员也多次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信息化相关培训,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及信息素养。

5结束语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移动学习领域的相关研究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进行移动学习教学模式改革。总之,基于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实施应用,有助于提升计算机实践类课程的质量和效率。能够通过模式的建立和课程的改革,真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实践类课程操作能力和计算机专业素养及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尹魁.移动媒体在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思考[J].福建茶叶,2019,41(11):157.

[2] 黄丽.交际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探究——评《交际教学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探索,2019(4):139.

[3] 散晓燕.基于智慧教学的高职院校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66-70.

[4] 李强,徐婉珍,沈洪锐,等.“科研反哺教学”模式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153-156.

[5] 齐春华.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中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 2018,21,(z1):336-338.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