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设 马海玉
根据赤峰学院红山文化研究院年度工作计划,我们进行了红山文化相关地区的第二次考察。考察的主要任务是要进一步了解红山文化与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晚期文化的互动关系;进一步探索殷商文化与红山文化的继承关系;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发现红山文化的本质内涵;研究红山文化的原创特点。
本次考察由于建设和马海玉组成了考察小组,于2019年11月7日从赤峰出发至11月15日结束,考察历时9天时间,行程约2500公里。考察之前拟订了详细的考察方案,制订了行程计划和重点考察的目标。我们先后考察了15个博物馆、图书馆,8个考古遗址、遗址公园,进行了3次学术交流。本文运用记事体写作,并将考察感言插入其中,现将考察过程和考察收获报告如下:
11月7日 星期四 赤峰-北京-保定
早8时从赤峰出发,汽车驶入大广高速公路一路南下,下午2时左右到达保定学院。保定学院由我校文博专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聂定同学负责接洽,到保定学院图书馆查阅安特生先生于1921年发掘沙锅屯的报告。这份报告由袁复礼先生完成翻译。袁复礼为保定徐水区人,故保定学院保存着国内为数不多的沙锅屯遗址考古报告。说明来意后,保定学院图书馆古籍室的老师充分满足了我们的查阅工作,不仅允许我们对全部文稿进行拍照,还同意我们全文复印。
安特生调查报告的标题为《奉天锦西县沙锅屯洞穴层》,发表于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发表时间为1923年4月,由中华民国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印行。1921年下半年,安特生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正式发掘并命名了仰韶文化。这份发掘报告的主要内容是红山文化考古,安特生在序言中说:“吾人搜寻古人迹历二年后,于民国十年始发现堪注意遗址二。一即此著所論,二在河南仰韶村。此二遗址殆属同时,故因河南遗址所在,悉命名为仰韶古代文化层,彼时石器陶器工业皆甚发达。其文化程度与考古学者所谓新石器时代末期适合,与新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过渡也”[1]。
由于当时对比资料有限,安特生把砂锅屯出土的红山文化彩陶看作是仰韶文化的分支。安在结语中写到:“奉天穴中极下层所含之陶片,面皆平滑、红地黑花,河南亦有之。且为最有研究价值者。依上述诸点予意此二址不特同时,复为同一种文化之民族所遗,即予所谓仰韶古文化者是。其有彼此不同者,为多数碗型器、刻纹花样。二址距离即远,民族离居,各自发展势或有之。又奉天遗穴或较河南为晚,似河南之器物几经转徙始至奉天,而仍不稍变者”[2]。
安特生把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认识成同一种文化,沙锅屯遗址要晚于仰韶村遗存。安特生在1921年内同时接触到了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最为重要的两种文化,即仰韶文化和后来正式命名的红山文化。沙锅屯的发掘是在1921年6月,而仰韶村的发掘是在1921年10月27日至12月1日。沙锅屯遗址的发掘,可以说是近代田野考古技术引入中国后,在国内第一次运用现代考古技术进行的发掘,可谓中国田野考古“第一挖”。这个遗址的发现,在国际和国内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也是红山文化发现史上最早的正式田野考古发掘。
随后我们考察了保定学院校史馆,校史馆位于图书馆的一楼,半开放式的展陈空间,有一位学生负责值班讲解,由于行程所限,没有听取讲解,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保定学院也是一所新建本科院校,但其历史十分悠久,前身为保定第二师范学校,1904年建校,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属于同期的师范学校,毛主席在建国后一次谈话中还提到保定二师“那是一所好学校”,显然他对保定二师是熟悉的。保定二师也称“红二师”,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有着“小苏区”的称号。校图书馆的序厅里是学院教工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的书画展,整体上堪与赤峰市书画水平相当。
保定无愧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控三关,南达九省”,有清一代保定一直为直隶省会,直隶总督衙门所在地。建国后曾经二度成为河北省省会。正因如此,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17所高等院校云集在这里,堪称为一个地级市的高教文化奇观。
完成了沙锅屯报告的查询任务,直接驱车赶往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肖爱民教授在博士毕业之前曾经在赤峰师专历史系任教,那时我们有过很多交往,肖老师一家与我多年没见,友情甚深,他一家在河北大学大白楼宾馆设宴招待我们,并邀请了宋史研究中心的李金闯书记作陪。席间我与李书记谈论了东西方文明起源不同道路问题,还讨论了辽宋关系,肖老师在河北大学主要作辽宋关系研究。总之,教书人到了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几乎把一个私人晚宴开成了一个自由漫谈的小型学术沙龙。
感言之一,大学校友是学校的战略资源。务必要做好校友的联系工作,这是一个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外大学无不高度重视校友的联谊工作。
晚饭后我们散步到保定军校广场,那里因是保定军校旧址而得名,这个广场实为保定历史文化的简介。军校由袁世凯出任直隶总督时创办,先后共办了九期,共培养各类人才6500多人,从这个军校走出来的人物可谓如雷贯耳:吴佩孚、孙传芳、蒋介石、张群、李济深、叶挺、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等,他们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过重大影响。保定的历史文化名人更是数不胜数,画家黄胄、机械工程专家刘仙洲、生物学牛满江、大气物理学郭晓兰、地球化学候德封、细胞组织学马文昭等。著名作家孙犁,《红旗谱》《播火记》作者梁斌,《野火春风斗古城》作者李英儒,《敌后武工队》作者冯志,现任中国作协主席、中国文联主席铁凝。清西陵、满城汉墓、城南庄、黄土岭、白洋淀、碾庄,这些地名都与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天下不敢小保定,有太多的风云人物从这里走过,有太多的历史故事在这里发生。
11月8日 星期五 保定—安阳
上午我们来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李金闯书记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中心是省部共建的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建于1982年,创始人为漆侠先生。保定并不是“两宋”的政治文化中心,是北宋的边疆地区,能在保定创建这样一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可见领军人物漆侠先生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心里各个工作室十分安静,师生们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第一印象这里的学术气氛十分浓厚,每个人的学术目标都十分明确。这里保留着漆侠先生生前的工作室,具有陈列、纪念性质。倘佯在先生的工作室内,感慨万端。道统所在,薪火相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在这间陈列室里我向李金闯书记赠送了了红山文化研究院出品的译著《赤峰红山后》。
随后我们也得到了李书记赠送的大批宋史中心的研究成果——《宋史研究丛书》和历年的《宋史研究论丛》。中心的图书资料中心也非常了得,中外文图书共6.5万册,大型类书有近20种,进入书库仿佛进入了一个精装书、线装书的世界。只有这样的资料储备实力才能真正与这个中心的研究能力相适应。
感言之二,红山文化关系中华文明起源,关系中华民族“原始底色”研究,事关民族文化自信。赤峰学院的红山文化研究应该借鉴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做法,设立独立的专门机构。近期目标是培育成省校共建的科研机构,远期则要发展成国家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真正把这一本土文化资源,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惟红山文化具备这样的潜力与可能,惟赤峰学院等大学有这样的机遇与条件。红山文化研究应该是聚全校之力可做的大事业。
河北大学的校史馆,同在宋史中心一个楼上,同是在校学生负责讲解。河北大学同样也是历史悠久的大学,最早追溯到天津马场道法国教会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几经变迁于1969年从天津市迁至保定,确立为河北大学。河北大学与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现仍在天津)与天津市有过太多的历史纠结。
感言之三,校史馆是各个大学高度重视的立体名片。研究、展示一所大学的发展历程,不仅可以产生重大的凝聚力,也是一所大学定位的战略座标。
10时许,我们结束保定的行程,行程280公里,下午3时许到达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国字号的博物馆在地级市设立是史无前例的。说起这个博物馆还有一段历史机缘,2004年赤峰博物馆迁址新建,在国家发改委立项的时候,正好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也在申请立项,我们还有过交集,只不过他们占了国字号优势,是经过国务院批准的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而我们的博物馆占了文物大市的优势,几大文化高峰的优势,我带去的大批图书资料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原则上地级博物馆还不在国家发改委立项支持的范围之内。两地博物馆项目同时立项,同时获批,国家支持的资金规模相同,都是2007年开工建设,2009年竣工交付使用的。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座具有殷商宫殿风格的后现代建筑群。馆藏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珍品,设有汉字发展史和汉字书法史及少数民族文字和世界文字等拓展陈列。展陈自然是从王懿荣吃中药的故事和甲骨“四堂”[3]开始的。系统展示了汉字的产生与汉字的发展,展陈手段较新,大众观赏性和观众参与度较大,如书法作品和甲骨临摹等。博物馆正在进行着甲骨文发现120周年纪念活动,正是那个八国联军即将攻陷北京,中华民族灾难沉重的时刻,“一片甲骨惊天下”,预示着中国文化即將发生新的转折。
广场两侧对称排列着由《合集》中选取的典型拓片放大做成的景观雕塑让人过目难忘。闭馆后我们仍在广场上流连许久。思接千古,浮想如云。保存下来的大量甲骨文几乎都是为了占卜所创,应是商代王室卜人所保存的档案。商人要预测未来的吉凶,或者探问鬼神的意志,便用一块龟腹甲或者牛的肩甲在一面钻凿,却不穿透,然后在钻孔处灼火,另一面便现出裂痕,这叫兆,卜人看兆可以断定鬼神对所问的事情做出的反应。得出的结果就刻在兆的旁边,称之为卜辞。卜辞的内容以关于祖先的祭祀最多,如记载了卜辞的日期,用牲的种类,用牲的数目等;也有占卜气象的,如卜雨、晴、风、雪等;有关于岁收丰欠的,有关于征伐、渔猎、出行涉水利害的;也有关于疾病、开运和解梦的。除预测下一旬吉凶的卜辞之外也有少量记事内容,如狩猎的记录。
商人的生产方式是以农业为主,甲骨文中有大量黍、稷、稻、麦、蚕桑的内容,其中卜辞中卜黍的次数最多,可见黍为商人的主要农作物,同时证明了丝织工艺的发达,有酒的酿造,耕种全部采用人力。农具有耜和耒。商代祭祀的炙烈与大量种植黍的这两个特点,与红山文化是有相似性的。
可以认定,甲骨文的产生与祭祀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主要用于记载占卜过程与占卜结果。商人为什么创造了这样的文字,创造这种文字的动因是什么,这一古老的象形文字,为什么经历三千多年而生生不息,且根深叶茂。我们背依着甲骨文雕塑,一边休息一边谈论着这个千古话题。
感言之四,怎样的思维方式让中国文字走上了这样一条原始且颇有活力的道路,这一谜题只有从文字的本身寻找答案。文字是思维方式最重要的表征形式,只有我们中国使用象形文字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现存的其他各个民族的文字毫无例外都是拼音文字,我感觉汉字的创始是和语言关系不大的,象形文字本来就是一幅画,用来描绘一个场景或者记录一件事情,它产生的背景就是殷商时代的“鬼治主义”(傅斯年语)。用以记录求神问卜的过程及求神问卜的结果,这是甲骨文产生的基本使命。这个狂谜的时代以其极大的需求动力,才推动了汉字的产生。这和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密切相合的。由此甲骨文把汉字“六书”的基本原理已经创造完毕了,为汉字的发展找到了规律,规定了法则。正是祭祀推动了汉字的诞生。
这种图画式的文字又极大地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具象思维。中国人所说的书画同源,确实有着可靠的历史逻辑。中国后世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无不与这一传统密切相关。这种具象思维也影响了后世中国的抽象能力,由此,古代中国的技术水平十分发达,而科学精神却远远不如西方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比如: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勾股定理,却没有产生三角函数;很早就发明了指南针,却不明白物理学中的磁极原理;很早发明了火药,却没有诞生现代化学。由此我们的思维是技术思维,而缺少科学的逻辑推导思维。中国人的实用理性,这一根本思维方式的塑造还是源于我们根本的文化传统。中华文化进入科学时代的衰落也与此关系极大。中西方底层的文化方式决定了我们思维方式与思考方法的本质不同。
这一切的根源无不指向了一个更加久远的时代,那就是我们的红山文化,我们已经研究过红山文化的神本时代,阐述过红山人的敬天法祖的祭祀文化,可以断定红山文化的敬天法祖是殷商文化“鬼治主义”的主要源头。红山文化虽然没有创造出文字,但它的文化统绪却孕育了中国文字诞生的发展方向。这是我们思考的主要结论。
11月9日 星期六 安阳—郑州
2004年因参加纪念澶渊之盟一千年研讨会,我曾经参观过殷墟考古工作站。当时还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工地现场,现在已经建设成现代殷墟博物院。商朝统治的270多年是在这里完成的。宫殿区、司母戊大鼎模型、地下博物馆的“四厅一特”展览、甲骨文碑林、车马坑遗址、YH127号甲骨坑遗址、妇好墓遗址,我们都一一走过。
妇好墓中的那批玉龙使得我们眼前一亮。红山龙的造型无疑对后世的商代玉龙型式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红山玉龙的气质大抵温顺、宁静、大气,到了商代的玉龙呈现了狞厉、繁富,充满令人恐惧的神情。从商代甲骨文看,龙字的最初造型就是来自对红山玉龙的象形摹写。毫无疑问,在古人的观念中龙是真实存在的天界神灵,拥有无边的法力和巨大的能量。
院区内有大量与观众互动的展陈项目,充分体现了面向大众的文化普及,是颇具规模的考古遗址博物馆。走出殷墟,天气尚早,我们赶到了安阳市博物馆,安阳博物馆同样以甲骨陈列为主,印象深刻的是一枚涂有朱红的甲骨。博物馆规模不大,比较清静,为多馆合一。
之后驱车赶往郑州。2003年我曾经参观过河南省博物馆,那时还感觉是全国规模较大的现代博物馆。匆匆到达现场,却发现博物馆正在重新进行建筑改造。那个造型奇异的鼎式建筑看上去有些破落、陈旧了。博物馆已经用建筑围挡封闭起来,只有室外搭建的临时板房里还进行着馆藏精品临时展陈。这些年国内各地博物馆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各种高大上的博物馆实在令人目不暇接,二十多年的博物馆建筑已经显得落伍了。
河南是文物大省,在临时展厅中我们还是看到了大量商周汉唐时的文物精品。壶、盘、鬹、盉等,还是青铜器最为耀眼。
感言之五,看过殷墟后,更加坚信了殷商文化与红山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文化源于祭祀,文字成于祭祀,社会治理根于祭祀,上天与祖先是两大祭祀系统,天神是中国文化的逻辑起点,祖先神是实现祭祀的现实道路,先祖、先王既是祭祀的对象,也是祭祀天神的中介。祭祀中的牺牲不能仅仅看成是镇压手段,更是一种精神信仰,除了牲殉外还有大量的人殉,不仅有奴隶被杀殉,还有中小贵族也成为了牺牲的祭品。可见商代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普遍“鬼治主义”。这是弥漫在商代社会中普遍且坚定不移的社会意识形态。
15年前我来参观时,有一张平面图,在图中商人贵族墓葬的集体朝向为北偏东三十度,但此次并没有展示。当时我看到这种埋葬习俗很是激动了一番,那可是商族起源于东北说的最好证据。民国学者傅斯年、现代历史学者金景芳、考古学家郭大顺等都持此说。苏秉琦先生谈到辽西窖藏发現时说“殷周之际的青铜器窖藏达六处之多……这里的坛庙冢和窖藏坑,我们是否可以理解为四组有机联系着的建筑遗址和活动遗迹?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4]商代虽然与红山文化相隔了千年之久,我相信文化传承是有统绪的,任何一支优势的文化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红山文化的基因,以殷商文化的形式进入中原的熔炉而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大传统。这也正好是苏秉琦先生“红山文化是中华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5]这一论断的确实证据。
感言之六,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龙仍然呈现着红山玉龙的基本形态,沿用了红山时代的治玉的主要工艺。比起宁静、安详的红山玉龙,商代玉龙显示了更加狞厉、凶悍的气象。商代的龙已经向受命于天的威权文化转变,黄河流域对降水的需求已经不再像红山文化所处的西辽河上游那样迫切。借助龙来求助上天行云布雨的迹象减弱了。甲骨文卜辞里问雨的内容远不如问战争胜负,问吉凶祸福那样频繁。
在商人的世界中,人生只不过是一个通道,人生真正的归宿是生活在另外的世界里。向死而生正是这种人生观的核心价值。比起短暂的人生过程,死亡更是永恒的归宿。比起生前的平凡,人们仿佛更加重视死后的享乐,出现了“视死超视生”的现象。“二重世界”可以说是中华文化诞生的重要标志。这一传统毫无疑问是源自红山文化,史前的任何一支文化都不具备红山文化那样强烈的原始宗教意识,那就是人要生活在两重世界中。比起城市、文字、青铜器来,两重世界更具有文明诞生的精神价值,更贴近中华文化的真实起源。
从某种意义上说,祭祀就是请神吃饭;请神观看歌舞,行贿于神,取悦于神,定期为神派遣工作人员。苏秉琦先生曾经论述过,夏商周三代有各自的祖源,各自的发展史,它们分别来自不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们不同的文化传统在中原的熔炉中各自加入了自己的文化元素。商代加入中原熔炉中最突出的文化元素就是祭祀。所以“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6]最终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大传统——敬天法祖。
11月10日 星期日 郑州—洛阳
早饭后赶往郑州东北郊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8:40到达,9点开馆,时间尚早,我借机拍摄了摆放在院子周围的小雕塑。那是展示大河村人活动场景和生活样式的诸多小品,以人物生活劳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玻璃钢材质,看上去有些粗糙,但人物神态还鲜明生动,想必对我们以后塑造红山人的形象会有一定的启发。
大河村遗址属于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以前我们只知道仰韶文化仅有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大河村类型还是闻所未闻,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进入馆内,展示给我们的是大河村遗址复原全貌的VR演示,主要有大河村人的生存环境、生业模式、住宅样式和埋葬习俗等,让人一目了然。馆藏有代表性器物是双联彩陶罐,施彩的方式与其它仰韶文化相同,纹饰有所变化。独特之处在于它出现了白衣彩陶。看到了文献报道过的“陶屋”,用简易木结构和木栅栏做成屋子的框架,再用草拌泥抹成内外墙壁,形成较为完整的房屋样式。在房屋里燃火焙烧,黄泥有了一些陶质改性,所以人们称之为“陶屋”。这样的建筑并不多见,并不具有代表性。
在器物展陈中我们发现了一例带有红山文化龙鳞纹的彩陶器。苏公认为这样的纹饰是红山文化的原创,在大河村我们见到了这一例,比起红山文化的垂弧纹的笔画要纤细了许多,但纹饰的形态是一致的。是红山影响了大河,还是大河影响了红山,这是又一个疑问。
感言之七,大河村遗址与其它仰韶文化理念是相同的,人们的生活比较稳定、富足。渔猎经济占有相当的比重,农耕经济已经成为定居的主要支撑。但可以看到,大河村人同样生活在“一个世界”里,对神灵的求助,对祖先的崇拜,几乎没有看到特别明显的迹象,更无高等级的玉器和高等级的坛庙冢的现象。可以看出,仰韶人群整体都生活在“一个世界”里,这应该是红山与仰韶的本质差别。也许是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不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并不能激发文明的诞生。
下午来到二里头夏墟遗址博物馆。这也是一个刚刚落成的遗址博物馆,地处荒野,周边农田,规模宏大,目测馆舍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
进入展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境史介绍,对这个遗址当时的自然环境进行了系统复原,这在文物展陈中可谓是个创新。对当时的自然气候、水文、植物、动物、降雨、气温、农作物都进行了全面介绍。文物序列大都以这个遗址发掘出土品和相关遗址出土器物为主,并配了大量的发掘现场图片及详尽的文字说明。三楼展陈结束的时候还有大量考古发现过程,考古发现大事记,并且介绍了历年参与考古发掘、研究的考古学家、历史学者。
之后参观了洛阳博物馆。洛阳博物馆也是新落成的建筑,建筑风格为汉唐宫阙式楼台建筑。展览为通史式展陈,主要是秦汉、隋唐和北朝内容。史前内容十分简略,几乎见不到史前玉器。有一批北京故宫的文物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大多是皇宫里的家具、瓷器和装饰品。展厅里的工作人员说,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时,经国家领导人批准,运输到这里一批文物,作为参观洛阳时的备用展品,结果这批文物就滞留在了这里。
洛阳在历史时期有太多的往事,当然不会把新石器时代文物放在突出位置。苏公当年说,赤峰加朝阳等于西安加洛阳,先生以此比喻赤峰和朝阳的史前的地位十分重要。
感言之八,一天的考察明显感觉,夏代与殷商不是一个文化传统,他们并不是来自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明显与商代的文化传统有着本质的差异。孔子说:“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7]孔子的意思是说,夏代治国的原则是崇尚君主的教化,伺奉鬼神但敬而远之,亲近人事并侍人忠厚,重俸禄而轻威仪,重奖赏而轻刑罚,亲切而不尊严。大体上看孔子对夏代文化的认识是可靠的。与殷商的鬼治主义,受命于天,动不动就抬出祖宗和老天爷来威胁民众是大不相同的。总体上看夏人是生活在一个世界中的。夏代文化与仰韶文化中的各个类型的传统基本是相符合的,没有那样繁缛、诡异的祭祀传统。器物大体都是生活适用品,纹饰也并无狞厉、恐怖的气息。
11月11日 星期一 洛阳—开封
8:30分出发,去往洛阳隋唐遗址公园。这是一个根据考古调查开辟出的遗址公园,建设完工时间不长,路北复原了一宫一塔,宫曰大明宫,塔曰天堂塔。建筑是复原在武则天时代的建筑遗址上的。塔类似北京的天坛的祈年殿,应该与天对话相关,据说这个建筑只有原建筑的四分之一大小。宫殿是建筑在高基址的、堆土形成的山体上,建筑只有一层大殿,是文武百官朝见武则天女皇的地方,想必这样的设计是有可靠史料根据的。建筑風貌比较和谐,颇有盛唐气象。
洛阳虽然同是七大历史文化名城,但地面上的遗存几乎难以寻觅,限于时间,我们并没有去白马寺和龙门石窟。洛阳复建了一批历史建筑,可能是受到西安大唐芙蓉园的影响,主要想开发旅游产品,打造一批历史文化景观为旅游人群服务,于是选择一二进行考察。
12点多到达开封博物馆,因星期一闭馆,我们到附近的一处陕甘会馆参观。会馆面积不大,一临街照壁、一下穿戏楼,一迎客牌坊、两侧各设钟鼓楼,一主神正殿,正殿里供奉着关公老爷夜读春秋的塑像。正殿两侧是配房,应该是当年商人活动的场所。典型的北方楼阁式建筑,砖雕、木雕、石雕十分精致。让我感兴趣的是正殿旁边有一古代开封城的微缩模型,可以大体上知道古代开封城的总体布局。
实际上宋代的开封城已经深在9米之下的黄河淤积层里。宋代的遗产只留下了铁塔和繁塔,由于两塔地势较高、体量较大得以保存。实际上开封城已经无古可考了,宋代遗物也基本荡然无存。所谓大相国寺、天波杨府、东京梦华园等都是现代建筑,千年汴京已经无处可寻。
晚上6时许散步进入清明上河园。一代皇城成旧梦,惟留后人造新园。从北边一个叫端门的入口进入园区,映入眼帘的是灯红水碧,弦歌悠远,大片红灯笼提升了景区的夜晚繁华,曲径通幽,禅房花木,勾栏瓦舍,茶楼酒肆,宋朝男女,行走其中,确实让人有了恍惚穿越时空的感觉。倘佯其间,往事千年,不禁让人想起陈桥兵变、南唐李煜、雍熙北伐,更有铁面包公、天波杨府、梁山好汉、清明上河、宣和画院、徽钦二帝、靖康之变……
距离演出还有一段时间,我们信步进入了园内的一个灯具博物馆。三层的城门楼内布置着一个小巧精致的小专题博物馆,从中国灯的前世今生讲灯的演变历史,与灯相关的故事,与灯相关的诗词歌赋,虽然匆匆走过,还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样的博物馆思路很是值得我们借鉴。博物馆,特别是民营博物馆未必都要做成“高大全”。
天气虽然已经渐凉,室外大型实景演出还是有些观众,观众人数约有观众席位的十之一二。演出每个章节都是以一首宋词为线索编排,几乎千篇一律,开始还感觉颇有新意,看过几篇则顿生乏味。特别是把南宋词人的作品,如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姜夔的《暗香》放到这里就明显感到不伦不类。既然是东京梦华,干干净净演艺北宋的故事就足够了,还要拿出南宋的诗人作品说事,实在勉为其难。
感言之九,浮躁、喧闹,粗制滥造缺少厚重的文化价值是国内旅游演艺的通病,不太尊重历史,只为花里胡哨地吸引人们的眼球。这也是我们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过程中应该汲取的教训。不过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以演艺为灵魂的文化产业园区还是比较成功的。已经近到年底,天气已经冷了,那里餐饮、住宿、购物、观光、演出还是挺兴隆。赤峰地区实在是缺少这样的文创产品,赤峰的红山文化与契丹辽文化缺少的不是历史故事,而缺少的正是精神价值和灵魂性文化支撑。
11月12日 星期二 开封—泰安
即将告别开封,还是到老的历史街区浏览一下建筑和博物馆。开封的城市规划沿用了保留老城风貌,重新建设新城的做法。对他们的城市规划早有耳闻,我们导航到市政府门前,一路都是五六层的多层建筑,老式道路也干净整洁,路上车辆、行人各行其道,由于城市的建筑密度低,并没有感觉交通有多拥挤。上午的开封为我留下宁静、安详的印象。
9时许到达开封博物馆,那是一个在高大城堡式建筑上面加盖了四个角楼式的建筑方案,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不中不西,不古不今。入门便是朱仙镇年画展销,商业气息远远大于文化氛围,接下来是隋唐墓志,算是一个成形的展览。历史陈列便十分潦草了,数件瓷器,来自不同的窑口,只有一件孩儿瓷枕,应该是来自定窑。几乎找不到考古陈列,有一些青铜器和陶器,几乎没有年代序列,十之八九都是社会征集品,没有见到考古发掘的器物。馆内的工作人员还不断大声交谈,比起观众的说话声音要高出了许多,缺乏现代化管理,于是匆匆走过。可惜了一座宏大的现代博物馆,有庙无神,缺少了博物馆应有的特质;可惜了一座千年之久的历史文化名城,竟然没有代表其文化厚度的历史博物馆。与开封城的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相比,明显缺少了文化浓度。
之后赶往大汶口博物馆。2014年我曾经来过这里,那个小院,那几间小屋依然如故。如今只不过铁锁把门,令人十分遗憾。大汶口文化与红山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博物馆却迟迟没有建立。于是到了相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公园。据说遗址博物馆还没有开放,只有山上出红日的刻划符号十分明显地做成了地标雕塑。倘佯其间,没有游人。河岸的立面上有人题写了纪念公园的题壁词赋,词风了了。于是上车,赶往泰安。
11月13日 星期三 泰安—济南
导航到泰安博物馆,竟然是一个双连鼎式的现代宏大建筑。周边的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原以为是前来参观的人流,结果是参加皮草展销的人群。寻找了许久并没有找到博物馆的门牌,询问保安后才知道是北门入口,我们围绕巨大的建筑绕行了一大圈,依旧没有发现博物馆牌子,仔细一看才发现在北门有用4A纸打印的5个字——泰安博物馆。原来这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建筑,博物馆只在楼上的几个房间里。几经询问找到了博物馆的入口,没有开门,也没有人值班。正在惶惑中,一个仿佛刚刚睡醒的人,发如茅草、面有尘垢,慌张上楼。我们说明来意后,他便打开展厅后门,开了灯光,让我们自由参观。我们从展览结尾处看起,泰安博物馆讲述的几乎全是泰山故事,泰山上的石刻拓片、照片、年表、题字等。引人注意的还是一个多媒体介绍,把泰山的历史讲述的比较清楚。历代封禅大典是我们最感兴趣的部分,封禅祭天的仪式是与红山文化密切相关的。只有那些成就伟业的帝王才有资格到泰山封禅祭天,这一沿用了数千年的国家仪式的起点就在红山文化。史前任何遗址都没有红山文化如此浓度的祭祀现象。通过这段介绍,大体明白了封禅过程。随后浏览了开始部分的陈列,地方历史陈列数量了了,多是征集的瓷器、陶器和青铜器,没有出土地点,亦没有文物年代,文物说明语焉不详,只好作罢,匆匆下楼。
驱车赶往济南东郊的龙山遗址博物馆,即城子崖。这个山东的考古文化圣地,如同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那样,几乎没有观众。博物馆地处郊野,十分安静,周围环境也营造的和谐、宽松。博物馆建筑呈“回”字型平面布局,文化面貌、文化性质、发掘时间、主要出土器物都一一做了介绍,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考古遗址博物馆。
感言之十,龙山文化已经晚于红山时代,直接承袭了大汶口文化。我们想从龙山文化中找到红山的蛛丝马迹。龙山文化的玉器并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所用的玉料多为真玉。璇玑的造型和工艺与红山文化所出璇玑高度相似。人物造型只有线刻,没有雕塑,呈大眼、大嘴形状。祖先崇拜的意向远远没有红山人那样强烈。
下午赶到山东博物馆。由于建国七十年展览撤展,馆内停止接待参观,只好作罢。附近有山东美术馆,不妨可以一看。建筑别致、现代,气象非凡,于是进入。大厅里的大型青铜雕塑是老子与孔子。壁立千仞、气象万千,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楼上多是儿童绘画作品,看起来山东的绘画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一楼还有全国的篆书作品展览,只能走马观花,大致浏览。
马上赶往济南市博物馆。馆址地点在千佛山景区的入口处。小楼、小院,十分紧凑,属于国家二级博物馆。一楼是名人书画,张大千、李可染、齐白石、徐悲鸿,大师们的作品蔚为壮观。民国时期济南是重要城市,文化名人造访很多,留下这样一批珍贵馆藏应是顺理成章。征集文物虽无序列,但十分规矩,可成系列,文物介绍也十分用心,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都有不错的藏品,堪称海内孤品的器物亦有馆藏。对济南城市的历史演变和风土人情的介绍倒十分用心,济南出过的名人,发生的大事件可以一目了然。感觉2000多平方米的展览很有特色,能够充分反应当地的历史文化。
我们讨论了红山文化的原创性问题,达成了数项共识。“两个世界”应该是红山文化的要旨。抓住这个关健,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红山文化的精神价值。这是其它文化所不具有的独特之处。
11月14日 星期四 济南—宝坻
今天的行程较远,上午9时出发,一路北上直奔天津。天津这个北京门户,天子津门,因河而生,因商兴城,西风东渐的枢纽,历来人文荟萃、八方风物、历代珍品、众多收藏名家汇集津门。与上海相同,虽然没有古老的地层关系,但历史上工商发达,成为重要的文物汇集之地。
下午2:30分到达天津博物馆。这是一座展示中国古代艺术及天津城市发展历史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更是一座历史悠久、开风气之先的博物馆。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进入天津博物馆我们当然首先要直奔它的玉器展。各地博物馆如果有玉器展,当然要从红山文化玉器开始,天津博物馆也不例外。那些精美的红山玉器,理所当然成为镇馆之宝。珍贵的红山玉器有玉龙、勾云型玉佩和马蹄筒玉箍,这三大红山主器在天津博物馆都有陈列。我们一一进行详细拍照,并为之惊叹。在红山玉器收藏上,比起国家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丝毫不逊色。这批珍品应该与天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众多收藏家相关,特别是与两个外国人相关,那就是桑志华和德日进。两个教会人士,曾经在赤峰广泛收罗过红山文物,在马场道创办过北疆博物院。
感言之十一,天津博物馆不愧是国家一级大馆,从红山玉器到殷商甲骨,从唐宋瓷器到宋明书画,各个时期的珍品琳琅满目。特别称道的是天津城市发展史做得绘声绘色、铺陈有序,收藏深度与精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可谓一步一朝代,一物一故事。一眼可以鸟瞰千年盛景,数语可阅尽百年风流。
11月15日回到赤峰,全部行程顺利结束。
(于建设主笔)
参考文献:
〔1〕〔2〕安特生著,袁复礼译.奉天锦西县沙锅屯洞穴层——古生物志(丁种第一号第一册)[M].农商部地质调查所,1923.1,23.
〔3〕苏秉琦.我的一点补充意见——座谈东山嘴遗址[J].文物,1983(11).
〔4〕苏秉琦.苏秉琦文集(第三卷)[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219.
〔5〕〔6〕戴圣著,胡平生,張萌译注.礼记·表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7.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