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思维的研究综述

2021-08-03 22:17王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相关研究测量

王琳

摘 要: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的症状、原因、结果的思维方式。反刍思维能有效预测消极情绪,与自我宽恕、自我同情呈负相关关系,并影响着个体的执行控制和不良行为。反刍思维的测量主要采用四种方法:自我报告法、实验法、访谈法和动态评估法。

关键词:反刍思维; 相关研究; 测量

中图分类号:B8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7-086-003

反刍思维是指个体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负性事件,沉浸在消极情绪无法自拔的一种思维方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人会说反刍就是反省,很多文人大家都支持反省。如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韩愈的“濯清泉以自洁”。反省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但反省总是有益的吗?我们每日反思自己的过错、批判自我、苛责自我、总觉得自己“还不够好”,真不会影响我们的希望与潜能吗?近年来,随着研究的发展,反刍思维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一、反刍思维的概念界定

1987年,Nolen-Hoesksema最先提出反刍思维,即个体面对压力和挫折时,不由自主地反复思考消极情绪及事件本质和影响的现象,是一种非适应性的反应风格。当个体经历负性事件时,时常想“为什么是我呢?”“我总是这么伤心。”“集中注意力太难了。”这种对负性事件的原因、结果和感受重复回想就是反刍思维。

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对反刍思维的理解不同。Nolen-Hoesksema最早提出了反应风格理论,主张不同个体面对压力与挫折时会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风格,一种是反刍反应风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刍思维;一种是适应良好的转移反应风格,即个体主动将注意力从抑郁等消极情绪转移到愉快活动中去的反应方式。有研究表明男性会较多的采用这个方式,而女性则更可能采用反刍反应风格。在此基础上,Robinson & Alloy在2003年又提出了压力反应模型,认为反刍思维是对压力情景的特定反应,即压力事件未发生前,就可以通过消极归因、无望认知和问题解决三个维度来预测反刍思维的发生。但是这种观点从反刍内容上看比较狭隘,因此应用不多。

1989年,Martin等人又提出了目标进展理论,认为个体能否控制目标与反刍思维的发生有关,当个体能够掌握并实现目标时,反刍的可能性就低,不能掌握目标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时,反刍的可能性就高。究其原因是个体对自己不能完成目标这个信息异常敏感,尤其是当这个目标对个体来说极为重要又是高阶层目标时,但个体通常又无法再次追求失败目标,为了缩小理想与实际之间的落差,反刍思维就产生了,直到个体达到目标或者放弃目标为止。

1996年,Well & Matthews引进自我调节概念,提出了自我调节执行功能理论,该理论认为对反刍思维的元认知才是引发消极情绪的根本,是阻碍积极应对方式及策略选择、采用的最大祸首。该理论受到Papageorgiou(2003)的大力支持,他构建了一个反刍思维、抑郁与元认知的模型图来解释其内在机制:个体对反刍思维有乐观的元认知,那个体就更倾向于思维的反刍,但在反刍状态中个体又无法控制有害的消极信念,从而引发了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又反过来影响元认知效能,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元认知,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造成不良后果。

不仅仅是认知层面,反刍思维还包括情绪和行为。1999年,Fritz博采众长,结合多种维度提出了更为广泛的反刍思维。他认为反刍思维包括意义寻找性反刍、情绪性反刍和功能性反刍。意义寻找性反刍是指个体不断的重复思考负性事件对自己的意义,情绪性反刍是指个体持续停留在一种消极感觉上,功能性反刍是指个体更多的去关注负性事件的实际结果。他研究发现情绪性反刍与情绪困扰呈正相关;功能性反刍与情绪困扰呈负相关;而意义寻找反刍与心理功能呈正相关且具有延后性。但也有研究发现过多的意义寻找会激活抑郁情绪。Watkins(2005)用具体性减少理论区分了两种反刍思维:抽象-分析反刍,即个体关注负性事件产生原因和意义;具体-体验反刍,即个体关注负性事件的过程细节和感受。经他研究证明抽象-分析反刍与抑郁症及相关症状有关;具体-体验反刍则能够减少自我批判与消极情绪。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证明了反刍思维存在积极性,引起了研究者们的热议。

实际上这样的争议早就出现且进入白热化阶段了。Martin等人(1996)认为反刍思维也有积极的一面,因而将反刍思维分为正常反刍思维与病理性反刍思维。Treynor等人(2003)则继承这种观点,提出倾向于认知性问题解决的适应性反省深思和倾向于关注负面刺激的非适应性的强迫思考这两种思维方式。国内学者杨宏飞(2019)也认为对积极的反刍思维进行训练更具有临床价值。但目前的现实是大部分研究针对病理性反刍思维,对于正常反刍思维研究还是太少。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倾向于反刍思维是一种非适应性思维方式。

纵然学界仍有不同的观点,但是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同反刍思维是一种对消极情绪和事件的反复思考。本研究也认同这种观点,并采用国内学者韩秀(2010)的定义,即反刍思维是指个体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的症状、原因、结果的思维方式。

二、反刍思维的相关研究

前人研究已经表明反刍思维与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均有关系,反刍思维能有效预测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

反刍思维与未完成的目标有关。越得不到就越想得到,高度聚焦的后果是产生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无用”思绪,影响个体情绪的加工。具体来讲,反刍思维能预测抑郁和焦虑。Nolen-Hoeksema(1991)在对地震后的大学生进行反刍思维和抑郁评估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7个星期后,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仍然存在。在对大学生日记进行研究时,发现倾向于反刍思维的个体抑郁症状更多,反刍的反应风格可以预测抑郁持续的时间。女性在失败面前更容易出现反刍思維,抑郁持续时间更长久。Alexandre等人(2011)对3-7年级儿童的反刍思维研究中得出习惯反刍思维的儿童罹患抑郁症比例更高,证明了反刍思维与抑郁的关系在各个年龄阶段普遍存在。另外,Gibert(2005)提出病理性反刍思维更加容易诱发抑郁症状,陈晓等人(2015)指出反刍思维会通过自我同情与完美主义作用于抑郁情绪。

2000年,Nolen-Hoeksema在研究反刍思维、抑郁与元认知的模型时就发现反刍思维不仅与抑郁有关,还与焦虑的发展有关。有研究者提出反刍思维与自我关注有关,而过多的自我关注会引起焦虑。Brozovich(2008)在研究中也验证了这一关系。他发现高度社交焦虑者会不断重复思考有关自我负面形象的信息和当时的社交情景,并严重影响个体对未来社交情景的希望和预期。另外,有研究者还发现大学生的孤独感也与反刍思维有关,反刍程度越高越孤独。这说明反刍思维与很多消极情绪都息息相关,减少反刍能提高个体的幸福度。

反刍思维与自我宽恕、自我同情也存在负相关。王金霞(2006)在研究宽恕的心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中发现反刍思维与自我宽恕和宽恕他人均呈显负相关。McCullough(2001)的研究结果也显示惯于反刍思维的个体自我宽恕的可能性更低,因为他们会聚焦自己所犯的错误而耿耿于怀,无法自拔。Worthington(2006)也认为个体如果能接纳、放下侵犯行为对自身产生的负面影响,那个体的亲和动机将会增加。王雨吟等人(2015)在研究自我同情、完美主义、反刍思维和抑郁的关系中发现,追求完美会导致反刍思维。而自我同情能缓解高标准带来的对错误的过度关注,降低反刍程度。

此外,研究还表明反刍思维与个体的执行控制和不良行为具有关系。早在2015年之前,研究者们已经通过情绪负启动范式、单词记忆任务等实验证明了反刍思维与抑制功能、刷新功能和转换功能缺陷有关(陈晓,冯正直,2015)。这说明习惯反刍思维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意识和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力度不足,容易产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反刍思维的个体通常表现为对失败恐惧;认为困难不可克服;对问题解决抱有极低的期望值,从而缺乏动机和自我效能感。注意的范围与内容也很狭窄,容易分心,产生干扰,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而学习成绩又影响着学业拖延。许多研究表明反刍思维可以直接影响学业拖延,也可以通过其他心理特质间接影响学业拖延。除此之外,反刍思维还与睡眠质量、自杀等不良行为有关。反刍思维越多,睡眠质量越差,自杀意念越多。这些都不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

三、反刍思维的测量

关于反刍思维的测量主要有四种方法:自我报告法、实验法、访谈法和动态评估法。

自我报告法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Nolen-Hoesksema(1991)研发的反刍反应量表,共22个项目,3个维度:关于自我的问题、关于行为的问题和关于原因及结果的问题。采用4点计分。国内学者韩秀和杨宏飞(2009)根据前人研究修订了反刍思维反应量表,共22个项目,包括强迫思考、反省深思和症状反刍三个维度,4点计分,信效度良好。

Morrow等人(1990)用实验法研究了反刍思维。具体流程为:播放一段负面故事,诱发被试者消极情绪——随机分配到反刍任务与转移任务中——测试结果。反刍任务与被试者当下的消极体验有关,转移任务与外界情景有关,两个任务均包含45个项目,每个项目用时15秒。近来,更多的研究者采用反刍诱导任务来研究反刍思维,即出示5个不同的积极场景和5个不同的消极场景,要求被试者在这些场景下想象可能发生的与自己有关的事。每个场景呈现2分钟,采用不同的指导语,想象结束后采用量表评估结果。

质性研究是近来广受推崇的研究方法,其中Machael等人(2007)就针对反刍思维设计了一系列的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以个人访谈为主,每次25分钟左右,包括8大类:(1)反刍思维的出现及持续时间;(2)闯入性记忆;(3)对反刍思维的积极元认知;(4)对反刍思维的消极元认知;(5)强迫性反刍思维;(6)反刍思维的具体内容;(7)知觉到的非建设性思想;(8)内心感受与体验。

动态评估法是指被试在一段时间内间隔报告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的一种方法,是在日常情景中发生的。不同研究者要求的时间和报告次数不同,有每天报告8次,为期一周的;也有每天报告4次,为期4周的。视研究需要调整。

从整体来说,实验法和访谈法因施测范围有限、操作不便、费时费力、不易推广;动态评估法是一种新兴方法,操作简便,灵活性更强。但要求被试者高度配合,被试者易流失,且作为一种新法,实证研究较少,评判标准不易把控。常用方法是自我报告法,操作简便、数据清晰,但也会受到施测环境和条件不同产生的误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结合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考量,拓宽研究视角,深入探讨反刍思维的内涵与作用机制,帮助更多的高反刍思维者找到平衡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陈佳琦,邱奋,刘昱君,野兆学,秦亚平.(2019)中学生反刍思维如何影响学业拖延:心理韧性的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607-609.

[2]陈佳琦,野兆学,刘昱君.(2018).研究生学业拖延与反刍思维的相关性研究,现代交际,126-127

[3]郭素然,伍新春.(2011)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314-318

[4]韩秀,杨宏飞.(2009)Nolen-Hoeksema反刍思维量表在中国的试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550-551

[5]韩秀.(2010)大学生反刍思维及其与完美主义、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6]蒋洪莹.(2012)拖延、元情绪与反刍思维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曲阜师范大学.

[7]金国敏,刘啸莳,李丹.(2020).何不宽以待己?自悯的作用机制及干预,心理科学进展,824-832

[8]来水木,韩秀,杨宏飞.(2009)國外反刍思维研究综述,应用心理学,90-96

[9]苗恒增.(2015)未来时间洞察力和反刍思维对宽恕倾向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

[10]孙朱洪.(2017).不同抑郁水平大学生反刍思维、内疚对自我宽容的影响及自我宽容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大学

[11]徐旭.(2016)高中生完美主义、反刍思维与拖延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

[12]宣之璇.(2017)大学生反刍思维、心理韧性和抑郁、焦虑的关系及干预,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

[13]楊宏飞.(2019)积极反刍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初探,应用心理学,272-280

[14]张常洁,夏晶,陈弈羲.(2020)大学生自尊、反刍思维与学业拖延的关系,校园心理,30-33

[15]张大鹏.(2013)中学生学业拖延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思考,校园心理,329-311

[16]张乃馨.(2018)大学生反刍思维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宽恕的中介作用,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

[17]朱婷婷.(2014)大学生反刍思维与完美主义、抑郁的关系及干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闽南师范大学

[18]Lyubomirsky S,Tucker K L, Caldwell N D, Berg K. (1999). Why ruminators are poor problem solvers: Clues from the phenomenology of dysphoric rumin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77,1041 - 1060

[19]Lyubomirsky S. Tkach C. (2004). The consequences of dysphoric rumination. In: Papageorgiou C,Wells A. Depressive rumination:Nature, theory and treatment. New York :Willy,33

[20]Magnus, C. M. R., Kowalski, K. C., McHugh, T. L. F.(2010). The role of self-compassion in womens self-determined motives to exercise and exercise-related outcomes. Self and Identity,9,363-382

[21]Neff K, Hsieh Y, Dejittreat K.( 2005).Self-compassion,achievement goals,and coping with academic failure. Self and Identity ,4,263-287

猜你喜欢
相关研究测量
测量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基于Web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相关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高职教师教学自主权和职业承诺的关系研究
舒适护理用于肺癌患者护理的观察效果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