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电影《敦刻尔克》以“二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素材,讲述了一个成功的撤退故事。该片在题材上,一反战争类型片往往呈现血腥、厮杀场面的惯例,转而叙述以压抑和悬疑为基调的逃离、生存故事;在叙事结构和视听风格上,具有鲜明的作者特色。本文从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声效与配乐三方面分析影片对“沉浸式”观影感受的营造;并指出,该片在对传统战争类型片颠覆的背后,也同样包含着对英雄塑造、正义捍卫等战争类型“神话”元素的呼应与暗合。
关键词:《敦刻尔克》 战争类型片 “沉浸式”观感 作者电影
《敦刻尔克》a是克里斯托弗·诺兰2017年的作品,该片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事件为故事原型;主要讲述了1940年5月,在德军将盟军逼至法国港口敦刻尔克的困局之下,英国政府最大程度动员军用、民用船只,把困在港口的超33万名士兵成功撤退回英国本土的曲折历程。从挽救士兵生命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奇迹般的成功。b
“敦刻尔克”作为一场撤退,从军事行动角度来说是一场败战,无法直接表现出常规战争片中“正义最终胜利”的套路;且在撤退故事中,激烈交战、殊死搏斗等场景也不够突出,从视听效果上也较难形成强烈的冲击。因而选择“撤退”这一战争中的“副线情节”进行电影创作的诺兰曾提到,他的意图是“把传统的戏剧效果去掉,制作一部幾乎完全基于悬疑语言(the language of suspense)的电影”c。该片正是力图借助有诺兰特色的“沉浸式”氛围营造,从而复原战争体验,以达到让观众“感同身受”的观影效果。本文将具体从叙事手法、人物塑造、声效与配乐三方面来分析《敦刻尔克》究竟是怎样抓住观众和表现主题的;并指出,该片之于传统战争类型片,具有颠覆与暗合并存的特征。
一、别具匠心的多时空重叠叙事策略
诺兰电影的叙事结构向来颇具创意。《记忆碎片》(Memento)将两次复仇故事以黑白和彩色、正序和倒叙的复杂手法编排;《盗梦空间》(Inspection)采用 “将时间碎片化、时序错乱的非线性叙事策略”d,以梦境对时间进行超现实处理;《星际穿越》(Interstella)则建构了多个时间尺度、流逝速度不同的星球之间的交互式叙事。
而在《敦刻尔克》中,诺兰则设置了海滩上的士兵们濒临绝望、渴望存活的一周,英国民船船长接到征召后决定亲自出海、营救士兵回家的一天,和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为掩护撤退与德军空中作战的一个小时这三个并行的时空。它们环环相扣,在高潮处汇合,构成全部剧情。这一叙事设计抓住了故事涉及的三方力量——陆、海、空,并将它们在“敦刻尔克”这一点上汇合;完成了撤退的一个主体——士兵和两个关键辅助体——民船(营救)和空军(掩护)的关系建构。此设计在使情节洗练的同时,又不失叙事内容的厚度。
三个时空交错结构的设计,决定了影片必须使用丰富、有效的蒙太奇手法进行拼贴与穿插。
面对时间跨度不同的三个时空,影片以紧凑的交叉蒙太奇手法进行分述和汇流。片首呈现的是分离的三条线,乍看似乎处于同一叙事起点,但转场字幕“one week”“one day”“one hour”提示它们实际上是在时间轴上依次排开的。第一次时空交汇始于防波堤上,士兵汤米和伙伴准备趁送伤员上船的机会也“插队”撤离。两人跑动的过程中,画面切到港口,第二个时空中的船长道森先生正在准备出航。汤米二人一路狂奔、成功登船;这时画面再次切到船长的时空,他和儿子、助手正式出港。紧接着,画面切至天空,飞行员耳机中传来一句简短的指令后,战斗正式开始。至此,整段氛围音乐达到高潮后趋缓,标志着三时空连续转场的完成,也预示了影片后半,三个时空的交汇与穿插。
然而,使用三个依次在时间轴上排列的时空交叉叙事,必然会产生貌似时间错乱的效果;但恰恰是这种将同一时间点多次以不同角度表达的手法,层层叠加了细节,使剧情的悬疑感和立体感空前饱满。
影片00:43:35左右,飞行员柯林斯被敌机击落,在海面迫降。飞行员法瑞尔从空中俯瞰柯林斯似乎迫降顺利,还向自己招手示意,于是也向海面招手回应。然而在约01:02:45分处,这个时间点又从柯林斯视角被重演——他并没有招手,而是因为被困机舱而挣扎着伸出手臂。这两处显然是同一时间点,但相隔了近二十分钟的时长,这种“穿越”的蒙太奇实际上提示了两个时空的相对关系。观众看到这里会恍然大悟,并自动补充不完整的叙事。
片中同时持续使用交叉和平行蒙太奇手法,将一个时间点多次以不同视角进行演绎,随着同一个时间点重复呈现的间隔越来越短,三个时空中的人物最终正面相遇,全片的高潮也随之到来,故事的情节也最终被完整建构。
二、人物群像的完整勾勒和不同情绪的差异化塑造
战争片常以广角镜头呈现整个战场,然后推进聚焦具体人物的动作语言,从而达到一种展示个人与群体关系的叙事效果。而个体化的人物形象塑造,也往往折射战争中群体的挣扎。
《敦刻尔克》用众多出色的特写镜头完成了上述人物构建。三个时空里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突出的面部特写,尤其是英国角色,如士兵汤米、船长道森、指挥长官以及皇家飞行员。正是通过呈现演员的细腻表演,导演完成了对这场饱含悬念的撤退的银幕化渲染。例如,在幽闭的逃生船和机舱等场景中,影片以大量局限空间中的近景和特写,向观众展示了“逼真、近距离的战争效果”e,从而达到了“让观众感同身受”的终极目的。
在影片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对白设计上,该片采用了极简、精准的策略。对白的精准至简,是由剧情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在肃杀绝望的逃亡氛围中,人物所面临的只有紧张的逃亡,或是沉寂的死亡。以下举一例分析主要人物的台词设计。
指挥官波顿:防波堤上指挥撤退的英军首领。
(撤退开始前,指挥官和副官在防波堤上观察情况)
波顿:克里斯特,你几乎从这儿就能看到……
副官:看到什么?
波顿:家。
……
(一大批民船抵达敦刻尔克海滩,指挥官和副官在防波堤上眺望)
副官:您看到了什么?
波顿:(轻柔地)家。
波顿第一次说“家”,其含义是,敦刻尔克距离祖国只有一湾浅浅的海峡,他们却在这里坐以待毙。这一幕配合演员的面部特写,刻画了指挥官作为一个想把更多士兵安全带回家的英国将领,对家的望眼欲穿和因情势危急而产生的焦虑煎熬。第二次波顿说“家”,是他看到了成批赶来营救被困士兵的祖国人民。这一幕再次配合对波顿的面部特写——他热泪盈眶,动容不已;他轻柔地说出台词“家”时,观众亦看到了温暖的希望。
三、声效与配乐作为叙事的核心元素与“沉浸式”观感的打造
《敦刻尔克》作为一部以氛围营造出彩的影片,在声效和配乐方面有许多亮点。包括技巧性的音效设计和配乐上的音效化处理。
片中主要使用了名为谢泼德音调(Shepard Tones)的音效技巧。这是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谢泼德设计的一种“无尽音阶”。其由一系列半音音阶叠成,随音阶声调升高,音调最高的声音响度变小,中间的保持响度不变,最低的逐渐增大响度。由于总是能听见至少两种音调,同时其音高在并行升高,听众大脑就会认为听到了一个无限上升的和声。f配乐大师汉斯·季默在《敦刻尔克》中很明显地使用了这种音效特技。例如,配乐The Mole(防波堤)中就巧妙运用多种音效素材叠加、形成上升循环音调的复杂音乐织体。
此外,在这部关于“存活”“逃亡”的故事中,为了突出时间概念、营造悬念感,声效中还存在大量秒表音效。这一音效既是一种极其紧张、有速度感的叙述驱动力,也是一种非常微观、个体化的感知体验。因而,导演使观众在被战争大环境氛围音效包裹的时候,还能感知处在末梢神经上的细腻的紧迫感,从而达成了更高级的紧张感的营造。
纵览全片,还有诸多真实而又刻意的氛围音效,比如螺旋桨的声音、轰鸣的机器音、防空警报、轮船引擎声,在整体音色上给观众一种很冷的机械感,与冷暗的画面风格相呼应。仔细分析音画关系时,可以发现片中的轮船汽笛等音效往往和音乐节奏同步,并与剧情对应。如汤米和伙伴狂奔时,轮船汽笛发出了几声合乐的轰鸣,产生了对角色的“催促”。此类逼真的音效,在营造真实感的同时,又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戏剧化效果。
该片的配乐设计也十分前卫,与传统电影配乐不同,它是高度“音效化”的,是碎片式的。观众也较难从中获得一个标志性的主旋律。
这一配乐设计理念,既是深受约翰·凯奇、埃尼奥·莫里康内等先锋音效配乐大师们的启发和影响g,也是当代音效合成、模拟技术条件发展的产物。不过,季默却说“这部配乐是诺兰的配乐”——强调这部电影的音乐都是由诺兰导演而成的。h全片淡化了“胜利”“失败”“正义”“邪恶”等常规的战争电影表达内容,而让“生死”“与时间赛跑”成为核心内容。影片戏剧化的音乐呈现不是用旋律,而是整合音效和音乐,弱化其界限,形成一个配合控制影片节奏的巨大织体。
导演意志在配乐中的另一体现,是影片后半对英国国民“思乡曲”《谜语变奏曲》的改编和使用。《敦刻尔克》对这支曲子进行了改编,拖长节拍、弱化旋律主题,使其更好地和影片融合。i这首曲子缅怀着那些在影片中和在真实的撤退中“为了活着而死去的人”,饱含忧伤、疲惫与沉重;使整部电影除了“冷”之外,更表现了宏大的“诺兰式”家国情怀。
贝拉·巴拉兹曾言:“独具风格的真正的有声片,不仅会满足于让观众听到人物的对白、利用声音来表现事件,更重要的是,声音不仅是画面的必然产物,它还将成为主题,成为动作的泉源和成因;它将成为影片中的一个剧作元素,它不仅出现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并且还影响整个过程,声音在这里除了有它的剧作意义以外,同时还有深刻的思想意义。”j《敦刻尔克》的声效创作,无疑达到了这个标准。
四、作者特色的彰显与类型片内核的暗合
《敦刻尔克》是一部没有表现敌我双方正面交战的“非典型”战争片;用诺兰的话说,它是一部讲述“幸存者”的故事。从作者论的角度看,这部作品无疑是诺兰特色鲜明的一部。
特吕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作者策略”,强调电影导演在整个影片创作中核心突出的地位和作用。k而诺兰正是典型的作者型导演。《敦刻尔克》中,诺兰身兼编剧和导演,使本片具有其作品中一贯的 “谜题”叙事等独特风格。l此外,诺兰“作者身份”的表达,还体现在本片对“家国情怀”元素的细腻深刻表达方面。
纵观诺兰此前的代表作,其电影具备多样化、类型界限模糊的特点。如《星际穿越》既有科幻片的背景基调,同时也富于悬疑推理情节;《蝙蝠侠》既是超级英雄电影,同时也具有黑帮片的个性与特点。而《敦刻尔克》既是一部战争片,同时也具有突出的悬疑元素。导演最大化地表现了片中人物的恐惧、紧张等“即时体验”,并让片中人的“即时体验”成为电影叙事的驱动力,其实为典型的悬疑片特征。
《敦刻尔克》不是典型的战争类型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常规的战争类型片。它模糊了敌人的面孔、回避了两军激烈对垒的重点表现,甚至从“撤退”入手;而恰恰是这些非常规战争片的做法,使观众真切体验到:战场上,死亡就是敌人,生存还是毁滅就是最残酷的现实抉择,生存下来保存希望就预示着前方最大的胜利……这样一些濒危体验。
战争片作为一种类型,其本质在于影片的内核是否符合作为该类型电影的战争“神话”。战争“神话”的基础,在于英雄形象的建构和对普遍正义秩序的维护。m在本片中,作者并非通过说教式的故事讲述,而是“操纵”观众真切体验濒危感、悬疑感、疲惫感等情绪来完成表达,实际上恰恰暗合了战争类型片的内核。片中的英雄,是海陆空三个时空中的角色;片中的正义,寄托于存活下来的希望。《敦刻尔克》要求观众“感同身受”,从压抑迷茫的气氛感受中,自觉生发出一种内在的、强烈的对生存的渴望、对和平家园的呼唤。这是一种主动的感发,而不是一种被动的灌输。它与常规战争类型片的套路不同,却殊途同归。
总之,《敦刻尔克》是一部从小人物的主观视角出发的、以极简故事情节表现真实化战争体验和宏大家国情怀的“非典型”战争片。它从“生存”的主题入手,以“沉浸式”视听效果的营造“操控”观众产生同理心。它以“你们被包围了”的纳粹传单漫天飞舞开场,以飞行员毁机、走向敌营的画面结束。“生存”遭遇“包围”,“生存”遭遇“牺牲”,电影似乎向生与死的两端无限延展而去。《敦刻尔克》或许触摸到了那些留存至今的,却为历史记载所无法个体化之、具象化之的战争情感和故事。
a Christopher Nolan. Dunkirk(2017)彩色.时长106分钟[EB/OL].[2021-02-20].https://www.warnerbros.com/ movies/Dunkirk.(本文有关该电影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b Karl-Heinz Frieser, John T. Greenwood. “The ‘Miracle of Dunkirk”, The Blitzkrieg Legend: The 1940 Campaign in the West[M]. Naval Institute Press,2013:338-359.
c npr. Dunkirk Director Christopher Nolan: We Really Try To Put You On That Beach [EB/OL].[2017-07-20]. https://www.npr. org/2017/07/20/538088576/-dunkirk-director-christophernolan-we-really-try-to-put-you-on-that-beach.
d 张净雨:《克里斯托弗·诺兰:建构谜题的电影大师》,《当代电影》2013年第3期,第73—78页。
e Lukits, Steve. "Dunkirk Illusions." Queens Quarterly, vol. 124, no. 4,2017,p. 526. Literature Resource Center[J/ OL].[2019-05-28].http://link.galegroup.com/apps/doc/ A521048415/LitRC?u=fudanu&sid=LitRC&xid=cd733 0d4.
f Wikipedia. Shepard tone [EB/OL].[2021-02-20].https://en.wikipedia.org/ wiki/Shepard_tone.
g Gramophone.Ennio Morricone–my inspiration, by Hans Zimmer [EB/OL].[2020-07-06].https://www.gramophone. co.uk/feature/ennio-morricone-my-inspiration-by-hanszimmer.
h THE NEW YORK TIMES.Ticking Watch. Boat Engine. Slowness. The Secrets of the Dunkirk Score[EB/OL].[2017-07-26].https://www.nytimes.com/2017/07/26/movies/thesecrets-of-the-dunkirk-score-christopher-nolan.html.
i classicfm.‘We fight like cats and dogs but in the best,the most productive way: Christopher Nolan speaks exclusively about his extraordinary partnership with composer Hans Zimmer [EB/OL].[2017-07-18].https:// www.classicfm.com/composers/zimmer/music/christopher- nolan-interview/.
j 〔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頁。
k 弗·特吕弗:《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黎赞光译,崔君衍校,《世界电影》1987年第6期,第4—21页。
l 王传领:《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的文化研究》,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学位论文。
m 洪帆:《试论作为电影类型的战争片》,《当代电影》2015年第8期,第39—43页。
作 者: 施好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新闻系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广播影视传播实践。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