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乐
2020年标榜全网最低价的带货噱头,在网红主播频频翻车中已经破产,而各种假货在直播间里的泛滥,也让品牌和主播吃尽了苦头。
选择企业自播会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吗?就如2020年年初携程董事长梁建章Cosplay 30多个角色,或者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连场直播!
答案肯定不是如此,总裁(高管)带货本应是偶发事件,而企业自播则远不该过度消费自己高层的人气和时间。
怎么破?不以带货为目的的企业自播,才是最好的直播带货,而最好的承载体则应该是把直播间变成旗舰店。
企业自播最大的优势是价格,最大的劣势在于话术。
比起头部网红如薇娅、李佳琦等天马行空的言谈与句句诱惑勾人购买的话术,企业自播主打的问题往往缺少勾人的兴趣。结果,前者立竿见影看到人气(未必是销量),而后者往往门庭冷落车马稀。
就如董明珠第一次带货那般,一如电视访谈,尽管看似收放自如却缺少了亲和力,更类似一个带有电视购物功能的财经人物访谈节目。尽管后续直播的销量指数级爆发,但事实上和董明珠个人的主角光环关系不大。
今年6月上旬,带着话题我围观了15场不同企业的自播带货,很容易就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是为何总在叫卖说明书?
企业自己选择的主播不断介绍着产品的优点和效果,却让人感觉如同在念说明书一般。
答案或许是和门店销售不同,哪怕是金牌销售,在面对镜头而不是顾客的情况下,也往往没有了答疑解惑的那种灵动,自然也就只能照本宣科地根据既定的脚本和话术,把产品一一推荐给“空气”?
尽管企业自播比起现在直播带货中泛滥的假货潮来说,有自带正品的属性,也依然变得不够诱人消费。
二是为何总想让人加会员?
有5场企业自播中总会出现一个特定的话术,就是会员有优惠,以期待用户的持续关注。
诚然,它们是快消品类,确实更有需求自蓄私域流量,但意义在哪儿?还是门店思维中用来增强用户黏性的那一套,但在电商时代,距离不再是问题,黏性已经成为过去式,会员就真的会是私域流量吗?
类似这样一门心思想要搞私域流量的直播路数,事实上过于急功近利。
三是为何还是留在直播间?
大半企业自播依然和传统直播带货一样,一张桌子,一个背景,然后各种尬聊。问题是,网红主播没有背景,只能在直播间,而企业自播为何还要停留在直播间里和大家“报菜名”呢?
从相声变成场景化的小品,不可以吗?
占据先机,才能让企业自播热起来。
先机是什么?价格,或者说是三重门槛。
在通常意义上,电商用户对价格的敏感性,较之线下消费更高,哪怕是同一个人,置身于不同场景中。而在短期促销中,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相对来说更高。
直播带货,本质上属于短期促销,特别是为了得到最低价,乐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观看直播,其本身也是营销中针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所特意设置的、很容易跳过的门槛。
至于那些价格敏感性不高的用户,反而不乐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观看直播,往往直接在電商和门店里选购了事。
有了这个基本点,企业自播的优势就明显了,因为它就是全网最低价的直接提供者。
董明珠的成功,其基本点就在于此,她能决定每一件商品的价格,甚至能根据现场反馈的情况,拍板更低价。
同理,企业自播大多能做到如此,就如门店导购手上都有一定的价格控制权限一般。但此刻,恰恰不要用价格去明示,只要让受众知道“此处价格最低,或许还有惊喜”即可。
挑逗受众的价格敏感神经,无论是to C还是to B都是有效的,增强偶遇感,而不是提前剧透就很重要了。
具体的话术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产品不要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企业自己销售中收集来的用户日常问题,在两个主播直接的捧哏和逗哏之下达成信息传递。
这一点,同样是门槛。网红主播只能靠猜,而企业则有货真价实的“小数据”,能否吃透这些数据,则是作为主播的销售员们必须遵循的“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
下一个门槛在哪儿?走出直播间。
既然是企业自播,直播间的场景就不再是块生硬的背景板,而可以是门店,亦可以是生产线。旅游类的企业可以带着受众去看海,做非遗产品的商家更要把中国故事一针一线呈现出来,至于工业企业,日常的工业旅游路线此刻就能派上用场了——一根铅笔、一辆重卡的诞生,它也可以是探索频道。
事实上去年董明珠和梁建章开启全国巡回直播,某种意义上就有类似的意味。
于是,企业自播也就有了自己的味道,和网红主播们形成了差异化护城河,但这还不够。
无论大厂小店,做自播都不该把KPI放在首位。那是商业合作的网红主播带货的考核指标,而不是企业自播的题中应有之义。
用户的黏性在哪儿?不是开卡办会员,而是心中有了你。
而做营销的往往都会记得一个规则——滞后性。每一次传播,无论新闻、广告、软文还是进店导购,都不一定直接反馈在当时的销售业绩上,企业自播也是如此。
通俗点说,如果没有放长线钓大鱼的思想准备,这样的自播必败。
于是,企业自播和网红直播的分野也就出来了,后者是带货,而前者则是带品牌、带节奏、顺便带货。
此处应该再有三重境界。
其一,“真低”有黏性
就是必须让人直面真品与高仿之间的不同,顺便感受来自厂家的低价。
叫卖的前提是吆喝,哪怕是卖大力丸也要先表演下惊险的胸口碎大石。
企业自播完全可以与当下直播带货中高仿品泛滥的风潮针尖对麦芒。
识别假货有难度?返给商家有点烦?怎么破?恰恰是企业自播可以结合每一轮“被模仿”“被直播售假连累”的热点,而进行的一场危机公关和自我展示。
于是,这样的自播就成了一个科普节目,顺带让人对真货有更多了解。重点不在打假和带货,而在形成“除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印象,黏性也就有了。
其二,“老总”有签售
事实上,一些老牌的企业,特别是家用电器厂商往往谙熟一个路数,即总裁签售。作为地推的一种,其偶尔出现在某一城市,往往都能带来某种让利实惠。
事实上,这恰恰是总裁直播的线下玩法,而这方面一贯都为自己的产品直播发布会站台的雷军,做得较为到位。
如2021年1月1日的直播中,他就卖出了小米11雷军签名版秒罄的情形。小米数据显示,全场到访人数高达3849万人,销售额超过1.8亿元。
你说这是小米11的发布会,其实也并不为过。而小米11雷军签名版,同样在电商平台有售,销量也是喜人。
只是多了一个签名,别无二致的产品,为何就能和本体分裂成两个爆款呢?原因很多,而其中来自总裁签名的所谓社交炫耀也是加分项。
换言之,偶尔出现在企业自播间的高层们,其实可以有更多的套路,来增强受众与自己偶遇时的“快乐”,从而让一个商业促销变得欢乐多多、意外连连,甚至还能多带货几款也不一定。
顺便,发布会变大型相声专场之类的企业自播,也同样值得多来几场巡回。
其三,“综艺”有奇效
当直播带货把网综给压制的时候,未嘗不是邀请明星、网红走入企业自播的直播间里,偶尔玩一下综艺秀顺便带货的节奏。
甚至无所谓名人明星,在线下门店常开展的各种有奖趣味活动亦可以和企业自播组合,形成线下参与感、线上有共鸣的同步共振,让商业气息被冲淡一些,品牌文化被增强一点,对于未来的销售业绩也能助力一些。
于是乎,在直播带货频频翻车,商家和平台都在发力企业自播的时段,其终极形态会是什么?就是一个有视频同步功能的旗舰店,且线上线下、场景不限,就看谁能玩出花样来,而不是赤裸裸地叫卖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