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资助育人效果分析

2021-08-03 03:26浦少且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贫困户

杨 艳,邱 雁,浦少且

(临沧卫生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临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背景。通过对临沧市4所市直中职学校开展资助育人情况调查,分析资助育人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出资助育人新模式,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公平,对开创良好发展型的中职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临沧市4所市直中职学校即临沧卫生学校、临沧市农业学校、临沧高级技工学校和临沧财贸学校享受过中职资助政策的学生。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借助问卷星在线进行数据采集工作。问卷包括29个条目,从精准、经济和教育3个维度出发,内容包括学生个人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政策实施评价和学生感恩意识4部分。为获得有效的评价数据,调查问卷学生个人情况部分包括学校、年级、性别、民族、专业等;家庭基本情况部分包括户籍性质及是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实施评价部分包括资助项目的申请和实施情况、资助政策的知晓情况、贫困认定和评比情况以及资助项目和力度能否满足学生需求等;学生感恩意识部分包括受助后感恩对象以及参加志愿者服务情况等。

2 结果

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926份,收回有效问卷835份,有效率为90.17%。有效问卷中的学生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统计

2.1 资助效果的精准维度

2.1.1 识别精准 通过实地访谈及调查,我市4所中职学校均能按照“四个动态管理”“一个完全对应”的要求识别资助对象。具体措施为:学生在入学时填写助学金申请表、免学费申请表,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及学生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复印件;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班委干部和学生代表为成员的初评小组,对提交申请的学生进行资格评议,初评小组按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政策确定资助对象名单,并按规定及时上报学校资助部门;学校资助部门对班主任报送的受助学生信息再次进行审核;学生学籍信息进入学籍系统,导出录入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符合条件的学生提交其免学费及助学金信息,并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在规定时间内做好系统的更新和维护。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在校情况是开展资助工作的基础。云南省教育扶贫数据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教育扶贫数据与学校学籍和资助数据的同步比对。临沧市学生资助中心和4所中职学校学生资助部门分工协作,合力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精准识别工作,数据一致。

本问卷调查设计了“您认为身边被评为贫困生的同学符合其真实情况吗?”这一问题,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对资助对象识别情况的调查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4所中职学校的资助对象识别大多数是精准的,但是依然存在对资助对象识别不清的现象。

2.1.2 精准帮扶 通过实地访谈及调查,我市4所市直中职学校均能严格审核资助条件和标准、严格执行工作程序、精准统计资助情况,做到了先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再根据资金条件资助其他经济困难学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提供全程资助。

本调查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对资助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见表3。

表3 对资助对象的调查结果

从问题1可以看出,有46%的学生表示没有因为家庭经济压力影响学习甚至中断学业,体现了社会及家庭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有41%的学生表示,家庭确实存在经济压力,但是在政府、学校等第三方的帮扶下已经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有8%的学生表示,得到了第三方帮扶但是家庭经济压力仍然没有缓解,说明需求定位不够精准,导致帮扶力度和形式与贫困生需求不匹配。此外,有5%的学生表示虽然家庭经济困难但没受到过任何帮扶,课题组将这部分学生的问卷进行了单独分析,并且与他们所在学校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结果显示他们其实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资助,可能是对帮扶的理解存在偏差所致。

2.1.3 形式精准 为满足每位学生的需求,需要设计多种形式的资助方式,让受助学生易于接受,实现精准帮扶。目前,云南省建立起以国家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等为补充的学生资助体系,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问卷调查显示有11%的学生认为现在贫困生的资助形式(如公示贫困生名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不体面、有损尊严。

数据可见,当前资助形式的精准性要求中职学校在传统资助体系的基础上,创新资助形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2.2 资助效果的经济维度

2.2.1 资助力度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学生资助工作稳步推进。2007年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来,我国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近1.5万亿元(不含义务教育阶段“两免”和营养膳食补助)。年资助金额从2006年不到200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 000多亿元,增长了近10倍。其中,财政投入累计近1万亿元,占资助资金总额的67%。每年资助的学生数从2006年2 500多万人次,增长至2018年近1亿人次,增长了近3倍。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的西南部,少数民族众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是其基本市情。临沧市8个县(区)均属国务院批准确定的滇西边境片区县,都属于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2007年以前,不少适龄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放弃学业。新资助政策的出台,使农村和城镇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只要愿意上中职,就能得到资助,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顺利完成学业。“十三五”以来上级下达我市4所市直中职学校免学费、国家助学金资助资金统计见表4、表5。

表4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4所市直中职学校学生免学费资助资金统计表(万元)

表5 “十三五”以来临沧市4所市直中职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资助资金统计表(万元)

从问题2可以看出,资助占家庭月收入25%以上的学生家庭比例为76%;从问题3可以看出,资助能够基本满足甚至非常满足生活需求的学生占了82%。说明,随着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资助资金已基本满足了贫困生的生活需求。

2.2.2 月消费额 中职学生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其每月的学习生活费用主要来源于家庭和各级各类资助。特别是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生活费用很大程度上依靠各级各类资助。在本问卷调查中,有44%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获得的资助占了家庭月收入的50%以上。

中职学生的月消费额能够反映其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身消费观。在本问卷调查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月消费情况统计见表6。

表6 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月消费额度(%)

从表6可以看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月消费额大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月消费额大多数集中在>700~1 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月消费额大多数集中在500~900元。数据表明,大多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生活开支上比较节俭,但有7.45%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月消费额超过1 000元,存在非理性消费。

2.2.3 消费结构 为调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消费结构,本问卷调查设计了“您将资助资金主要花费在哪个方面?”,调查结果见表7。

表7 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的消费结构统计(%)

从表7可以看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将资助用于学习和个人提升或是交给父母的比例高于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并且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将资助用于娱乐的比例为零。说明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比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能够更加合理地利用资助资金,将资助用于学习和个人提升或是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2.3 资助效果的教育维度

2.3.1 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情况 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知晓情况可以反映学校对资助政策宣传教育的效果,本问卷调查设计了“您对中职生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这一问题(问题4)。

通过实地访谈及调查,4所中职学校都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对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的工作要求,从服务全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大局出发,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问卷调查显示,表示非常了解、比较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学生占92%,但依然有1%的学生表示不知晓,说明学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2.3.2 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生的感恩意识可以反映学校感恩教育的效果。本问卷从学生对资助政策目标的理解、感恩对象和受助学生回馈社会情况3个方面了解学生的感恩意识。(1)学生对资助政策目标的理解:从问题5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制定各项资助政策的目标能够有正确的认识,但依然有极少部分学生表示不清楚,甚至觉得这是国家的面子工程、完全没有任何意义。(2)感恩对象:从问题6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有感恩意识,并在心理上认可国家政策对自身的帮助。(3)受助学生回馈社会情况:通过访谈了解到,4所中职学校每年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都在两次以上,有的学校甚至组织10次以上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是从问题7可以看出,有15%的受助学生从未参加过志愿者服务活动。表明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即便在心理上认可国家和社会对自身的帮助,但缺乏回馈社会的实际行动。

3 讨论

3.1 精准维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1 资助对象识别较精准,但是依然存在识别不清的现象2019年秋季学期以前学生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为“云南省在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认定部门为学生家庭所在地村(居)委会。但是学生家庭所在地开具困难证明的过程不规范,证明内容不仅没有严格监督,也没有备份可查,存在人情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困难证明真假难辨。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学生提交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为“云南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认定机构由原先的学生家庭所在地村(居)委会变为学生所在学校,并通过民主评议来认定,评议人员较多,包括学校领导、工作人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等,人情因素影响较小,认定结果比以前更客观公正,但是缺乏量化的评定标准,认定结果并不完全可靠。

3.1.2 资助形式以经济资助为主,精神帮助不足 当前,资助形式侧重于经济方面的无偿资助,过多的无偿资助会导致学生产生等、靠、要等不良心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强、感恩奉献的精神。精神帮助不足,会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一些学生因为经济窘迫、物质制约而产生一些心理和思想道德问题;有些过于自卑、不善沟通、脱离群体,难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些受助学生则易产生嫉妒、焦虑和不满等心理,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支撑,更需要精神上的关注[1]。

3.2 经济维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积极乐观心态及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更多的是单一的经济资助,这样使得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攀比心,看到周围同学生活条件优越,很容易产生羡慕、嫉妒等心理,于是产生了非理性消费[2]。

3.3 教育维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3.1 资助宣传方式不当,缺乏人文关怀 虽然大多数宣传工作的初衷是为了展现工作成果,但由于宣传方式不当,只停留在拍照片、写文章、开工作会议等层面上,具体工作温度不够,没有切实深入学生群体,使得整个资助过程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甚至出现了侵犯学生隐私和尊严的现象。

3.3.2 育人模式单一,形式陈旧 目前,大多数学校通过教育讲座、演讲及征文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但事实上,这些活动大部分还是流于形式,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达不到活动的真正目的,而且也没有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要学会感恩,要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贫困户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选择困难症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