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月颖,王 静,赵 娜,海 荣,乔彩霞,马晓敏,刘田田
(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
《2018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发布[1],中国心血管疾病现患人数2.9亿,其中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占有1100万,且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变化、城市化进程及生活方式改变,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将不断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不断超出城市,致使我国心血管病的防治负担持续加重。在对冠心病发病因素的研究中,已证实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等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也有研究指出“肌少症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2]”。虽然国内已有研究人员对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的相关性作出过文献报道,但未见关于蒙古族老年冠心病与肌少症之间的相关探讨,本研究主要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蒙、汉族老年冠心病人群中建立数据库,对蒙、汉族老年冠心病与肌少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今后早期发现肌少症,及时作出有效干预,降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随机选取2018-08~2020-11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及体检中心的老年患者509例,其中蒙古族老年冠心病141例、汉族老年冠心病165例、蒙古族老年非冠心病102例、汉族老年非冠心病101例。
(1)入选标准:①年龄≥60岁;②完成冠脉CT或冠脉造影;③完成DXA骨密度检测项目;④填写知情同意书及问卷表;(2)剔除标准:①排除骨骼和运动障碍性疾病;②排除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③排除消化功能紊乱和肝、肾功能不全疾病;④排除恶性肿瘤及结缔组织疾病;⑤3个月口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及抗肿瘤等影响骨骼肌代谢的药物;近期服用含叶酸或维生素B12的药物;⑥女性中排除卵巢早衰及卵巢病变者;⑦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及心肌病的患者。
收集入选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表(民族、性别、年龄、体重、身高、饮酒史、既往史、用药情况等)及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尿素、肌酐、冠状动脉CT/造影、骨密度(DXA)等检查数据。
(1)冠心病诊断标准:①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多体位造影,由2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介入医师对造影结果采用直径测定法进行评估,以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至少一支管腔狭窄≥50%诊断为冠心病;②冠脉CTA:未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行64排冠脉螺旋CTA检查,使用欧乃派克造影剂(免碘过敏试验)[3],控制心室率60~70次/min左右,阳性结果即冠状动脉至少一支管腔狭窄≥50%。根据《2018欧洲冠心病指南》对冠脉造影/冠脉CTA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较重,在进行下一步骨密度检查时无法配合,故将诊断为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收入该研究,入组患者分为蒙古族老年冠心病组、汉族老年冠心病组、蒙古族老年非冠心病组和汉族老年非冠心病组;(2)肌少症诊断标准: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四肢骨骼肌质量,用四肢骨骼肌质量除以身高的平方(ASM/身高2)计算四肢骨骼肌质指数(ASMI),计算数值参照欧洲老年肌少症工作组(EWGSOP)专家共识,当ASMI低于健康青年人平均值2个标准差时可诊断肌少症,即男性<7.26kg/㎡,女性<5.5kg/㎡[4]。
采用SPSS 20.0统计工具,对研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各统计学方法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收集蒙、汉族老年患者509例,其中蒙、汉族老年冠心病306例,蒙、汉族老年非冠心病203例,蒙、汉族老年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154例(占50.33%),蒙、汉族老年非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65例(占32.03%)。蒙、汉族老年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人数较非冠心病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蒙、汉族老年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人数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number of seni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and n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with sarcopenia in Mongolian and Han nationalities
本研究共收集蒙、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306例,其中蒙古族老年冠心病141例,汉族老年冠心病165例,蒙古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80例(占56.74%),汉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74例(占44.85%)。蒙古族老年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人数较汉族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见表2)。
表2 蒙、汉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人数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seni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arcopenia between Mongolian and Han nationalities
蒙古族老年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80例,其中男性69例(占86.25%),女性11例(占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年龄差10岁将患者分为60~70岁、71~80岁及80岁以上3个不同年龄亚组,男性冠心病合并肌少症人数均较女性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蒙古族老年冠心病组不同年龄亚组、不同性别合并肌少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sarcopenia in Mongolian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with different age subgroups and different genders
蒙古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的平均年龄为(68.25±9.68)岁,汉族为(71.76±8.54)岁,蒙古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的年龄早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蒙古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组的GLU、TC、LDL-C均高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TG、HDL-C、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移酶、尿素、肌酐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蒙、汉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的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of senil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sarcopenia between Mongolian and Han
蒙古族老年冠心病组左、右手臂肌肉量及左、右腿肌肉量均低于汉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5)。
表5 蒙、汉族老年冠心病组四肢肌肉量比较Tab.5 Comparison of limb muscle mass between Mongolian and Han elderly coronary heart disease group
spearman相关性检验发现:肌少症与蒙、汉族老年冠心病存在显著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年龄、性别、GLU、TG、TC、LDL-C、肌少症等诸多危险因素中,肌少症、LDL-C、年龄、TC是蒙、汉族老年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2.676,95%CI:1.661-4.311,P=0.001;OR=2.300,95%CI:1.557-3.397,P=0.001;OR=1.083,95%CI:1.060-1.106,P=0.001;OR=2.300,95%CI:0.449-0.850,P=0.003)。
随着年龄增长,尽管体重和体重指数(BMI)可能保持相对不变,但身体成分却发生重要变化,即内脏脂肪增加而肌肉质量减少,随之出现肌少症。肌少症是随着增龄出现的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及功能减退的一种综合征[3],是老龄化社会中正在面临的健康问题。有研究表明,肌少症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病和预后的潜在预测性指标[4],肌少症和非肌少症患者的三年心血管事件生存率分别为43.1%和91.2%[5],这与肌肉质量、力量减少和少肌性肥胖有关,通过脂肪堆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引发动脉硬化[6],导致肌少症患者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增加。王茜婷等人多项研究也表示肌少症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同时患肌少症者占26.69%[7],在本研究中,蒙、汉族老年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者比例高达50.33%,显著高于蒙、汉族老年非冠心病组。这些研究结果都能说明:肌少症与冠心病有很大的相关性,预防肌少症的发生发展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因此我们要早期优化老年人肌肉质量及力量,减少老年人肌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蒙古族人群(北部少数民族)与冠心病的相关研究是在2004年,仁钦道尔吉等[8]对内蒙古草原牧区居民13种慢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蒙、汉族居民的冠心病患病率分别为2.49%、1.65%,蒙古族人群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本研究主要对蒙、汉族老年冠心病与肌少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蒙古族较汉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的人数多,其中以男性居多;蒙古族老年冠心病组合并肌少症的年龄显著早于汉族组;蒙古族老年冠心病合并肌少症组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汉族组;蒙古族老年冠心病组四肢肌肉量低于汉族组。上述结果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蒙古族人群长期以大量食肉为主,以牛、羊肉为著[9],脂肪含量很高;蒙古族人群有“每天”喝奶茶、吃奶制品的习惯,奶茶中含盐很高,奶豆腐、奶皮子等奶制品中脂肪含量也很高;蒙古族人群好饮酒,尤以男性为著,这种长期大量饮酒会影响糖酵解途径,引起胰岛氧化应激损伤、启动胰岛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造成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发生的风险增高[10];同时,酒精对肌肉分解也有影响,长期饮酒会导致蛋白质稳态的失衡,表现为II型肌纤维的肌肉质量和横截面积减少,肌肉力量和质量降低。血脂异常则会使基质骨髓细胞转化为脂肪,同时增强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从而骨形成减慢,骨吸收加速,导致骨密度水平降低,引起肌少症[11]。这些饮食习惯使蒙古族老年人合并肌少症的人数多且患肌少症的年龄早于汉族,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严重异常。因此蒙古族人群应适当改变生活方式,尽量增加一些蔬菜、水果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食物及酒的摄入,同时增强体能锻炼,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肌少症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减少就医支出及社会医疗负担。
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同样也会影响骨骼肌代谢[12],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24h中除正常睡眠时间外,其余的8~12h都处于久坐不动状态,这会使骨骼肌分解代谢速率明显加快,自身机体的有氧代谢降低,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速率上升,从而加速骨骼肌丢失[13]。所以针对肌少症患者应首选运动疗法,目前针对肌少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阻力训练运动(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坐位体前屈)及营养干预(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通过运动训练及营养支持治疗来改善老年人肌肉质量和力量,减少肌少症的发生,避免跌倒、摔伤、骨折、卧床等不良事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14]。
综上所述,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肌少症与蒙、汉族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发现肌少症是蒙、汉族老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当然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的研究对象是随机抽取的,收录的样本量较少,不能充分说明蒙、汉族老年冠心病患者肌少症的患病率;其次,由于本研究收集病例开始时间较早,为了诊断标准统一,我们仍用2014年欧洲肌少症共识中以低肌肉质量作为肌少症诊断标准,把检查肌肉力量作为肌少症的初筛方法,况且肌肉力量的评估方法(如:步行速度、握力、小腿围)受很多因素干扰,患者配合能力参差不齐,这样会影响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主要选用DXA法测定肌肉质量,DXA测定肌肉质量准确性高、辐射剂量少、检查方便、费用低廉,是国内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常用的方法[15~17]。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扩大样本量的同时,还要精准评估患者肌肉力量和生活能力,并针对肌少症严重程度及更多相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旨在预防肌少症的过程中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