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

2021-08-02 20:34孙士江王剑
阅读时代 2021年7期
关键词: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

孙士江 王剑

李时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他倾其一生奉献给人类社会的划时代巨著——《本草纲目》,无论是对维护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还是对促进中医药学及其他多学科的进步与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典籍里的中国》之《本草纲目》,通过讲述李时珍历经近三十年修撰《本草纲目》的动人故事,致敬以李时珍为代表的中华医者“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意志,传承中国传统科学求真务实、心系民生、开拓创新的精神。

从人文精神看李时珍

李时珍在长期临床实践的磨砺中,形成了独特的个性特点、风格气度和人生追求,这对其编撰《本草纲目》发挥了特殊作用。敢为人先是李时珍身上特征最为鲜明的人文精神;仁济天下是李时珍业医的境界和胸襟;勤学善思体现李时珍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追求本源体现李时珍如何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变化规律;平民亲民体现李时珍的本色和情怀;坚忍倔犟是李时珍执着不屈的性格特质。

从编撰和出版历程看李时珍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李时珍发现历代药书谬误不少,且多偏激守旧,影响后世医家的临床用药效果,立志对旧本草进行全面整理和补充。嘉靖年间(1522—1567年),李时珍被楚王府聘奉祠正,兼掌良医所事。因救活楚王世子,被推荐到朝廷太医院,后来他多次向嘉靖皇帝提出重修本草之事,均未得到支持。一年多后,他便辞官回乡,着手重修本草。

李时珍首次采用纲目体系为药物分类,在写作过程中,深入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向当地老百姓虚心求教,并收集大量标本和民间单方,对药物的生长、分布情况作了详尽记录。历经近三十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万历六年(1578年)完成了这本近200万字的巨著。

书稿完成后,為早日付梓刊印,李时珍又四处奔走,甚至还亲自拜访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请他为该书题写序言。令人遗憾的是,李时珍生前并未亲眼见证《本草纲目》刊刻出版。

王世贞题写《本草纲目》序言

《本草纲目》凝聚李时珍毕生心血,也浸透了他的家人和学生辛勤的汗水。首刊的金陵版所收载的“辑写姓氏”名单显示,李时珍动员四个儿子、四个孙子以及徒弟来参加《本草纲目》浩大的编著工程,这在世界科技史上绝无仅有。

除了通过戏剧讲述全家修书的经过,《典籍里的中国》也合理还原了李时珍为书求序的情景。为了《本草纲目》得以惠及百姓,1590年,李时珍带着书稿不远千里找到文坛泰斗王世贞求序。早就听闻李时珍高尚品德的王世贞,读完《本草纲目》后,赞叹不已,称颂他“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王世贞在序言中对《本草纲目》的评价虽仅有540字,却文采横溢,欣赏有加。他说,翻开《本草纲目》“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并称《本草纲目》,“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经历史验证,王世贞的评价绝非过誉。

《本草纲目》的评价

《本草纲目》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巨著之一,其蕴藏的中国医药学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博大精深。历代著名医家均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如1628年,卢之颐在其著作《本草乘雅半偈》的凡例中称:“近代之笃志本草者无出其右矣。”

1933年,革命先驱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经验》中称《本草纲目》“是极可宝贵的”,并将其列为必读书目。1956年,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文学家郭沫若题词:“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卅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李时珍乃十六世纪中国伟大医药学家,在植物学研究方面亦为世界前驱。”

1951年,联合国“世界和平理事会”将李时珍推选为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201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中国中医药文献首次在国际上受到认可。直至今日,《本草纲目》仍是中医案头必备的典籍之一。

总而言之,《本草纲目》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得到国内外一致公认,在中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均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本草纲目》对世界的影响

在亚洲,《本草纲目》完善的知识体系在日本特色本草学的形成道路上,发挥知识源头的作用。正如日本著名学者矢岛祐利所言:“《本草纲目》刊行后不到二十年,就已在庆长十二年(1607)传入我国,它支配了我国江户时代的本草、博物学界,其影响更远及十九世纪末叶。”

在欧美,1656年,波兰人卜弥格来到中国后,将《本草纲目》中的几十味中药译成拉丁文,并汇集成小册,开创了欧洲人研究《本草纲目》的先河。

1723年,世界著名科学家巴多明将《本草纲目》中有关中药药性译传给法国科学院,引起了法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1726年,法国科学院组织专家对《本草纲目》中有关疾病的起源、命名、特征及治疗方法做了翔实的整理,设专题对中国特产的药物进行研究。

瑞典植物学家拉格斯特朗发现《本草纲目》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把该书推荐给欧洲生物学家林奈。林奈得到启迪,撰写出论文《自然系统》,一经发表就震惊全球科学界。值得注意的是,林奈的创立分类法比李时珍创造的植物分类法要晚170多年。

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汲取并引用了《本草纲目》的理论和例证,将《本草纲目》称之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多种木刻版分别陈列在国外诸多博物馆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诸多国外学者还千里迢迢去到李时珍故里,瞻仰这位伟大的世界级科学巨人。

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评价李时珍“在科学上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并于1986年,亲自前往李时珍陵园缅怀。

由此可见,李时珍及其《本草纲目》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心目中,拥有崇高的科学地位,拥有跨越国界、信仰、种族的感召力。

《本草纲目》的科学价值

《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前我国在药学上的丰富知识,继承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的同时,厘正历代本草中的谬误,还突破了前人模式,创立本草新体系,奠定了炮制、鉴定、制剂等学科的雏形。

李时珍对记载的植物“析族分类,振纲分目”,构成“十六部为纲,六十类为目,各以类从”的分类体系,打破了《神农本草经》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科学性最强的植物分类系统。这种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类方法,大体与自然界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为其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起了先导作用。

李时珍对动物的研究从分类入手,他打破前朝本草对各类动物不加区别地罗列组合法。他科学地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人等五部,又在每部下分若干类。这些分类方法与现代禽类学、鳞类学分类几乎没有差别。

继承和发挥前贤医学理论的同时,李时珍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着重大的创新。例如,首创脑为元神之府学说,以超越前人的气概第一次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科学论点,在医学基础理论上是一大突破。此外,李时珍的贡献还体现在内科、针灸、皮肤科等学科方面,对现今新兴学科如老年医学、急救医学亦有贡献。

《本草纲目》的传统文化价值

《本草纲目》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字库,从中可以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内蕴,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源头,及其早期形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实际引用的古籍文献超过1120种之多,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藏中,尚无著作超过李时珍《本草纲目》所参引的文献种类。

虽然科学著作普遍都以结构严谨著称,但是李时珍运用变化多端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开创了科技著作融文学艺术有机结合之先河,把《本草纲目》编织成一个金谷之园、百草之园,绘制成一幅永留人世的美丽山水画。

与此同时,李时珍还在阐述自然变化、人体生理机能消长、疾病治疗原则、药物配伍原则及药性理论时,创造性地运用了阴阳学说;间接地否定了唯心主义,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认为“天地之造化无穷,人物之变化亦无穷”。他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事物,解析人体变化,格“万物之道”,穷“万物之理”,这种正确的自然唯物观,是其取得巨大科学成就的重要思想基础。

《本草纲目》现代应用概况

《本草纲目》自首刊至今已有190次翻刻,平均每2.2年有一次翻刻。在国内,如不计节摘本、学术研究本等300多种,标准全版翻刻本有约130次,平均每3.3年有1次翻刻;在国外(包括节摘译本和全版)共有61次翻刻,平均每7年有1次翻刻。从明代至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其翻刻率也在逐渐上升,这对我国中医药学的影响之深不言而喻,同时,《本草纲目》还远播到亚、欧、美等世界各国,先后被翻译成日、朝、英等多种语言文字。

除了中医药科技人员,文献学、植物学、动物学等数十种行业专家在研究工作中也会将《本草纲目》作为经典引用。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出版了10版药典,特别是建国后1953、1963、1977年三部药典的中药部分均留下了《本草纲目》的痕迹,其后的历版药典亦受《本草纲目》的影响。现代新药研究与开发多将《本草纲目》作为必参的重要文献。现代大型中药文献专著编撰均把《本草纲目》作为重要经典引用。

相较漫长的历史长河,李时珍76岁的生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他给人类留下了一片深不可测的浩瀚之海。当我们遨游其中时,才感觉到《本草纲目》犹如斑澜壮阔、深邃磅礴之海,对于深潜在海底的无尽宝藏,现代人只能触摸到它的“金山一角”,无法探测全部。《本草綱目》内容之丰富,涉及学科之广泛,是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知识体系,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昌盛的发展历史和实践积累,是人类社会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本草纲目李时珍本草
《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本草博物志》
《本草纲目》享誉欧洲,靠的竟是“博物”
《本草博物志》
中国药神李时珍
秒变戏精
相宜本草小红瓶精华液全新升级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曾经没人要?
李时珍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