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的选择及提高造林质量的方法分析

2021-08-02 22:51邵建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1期

邵建伟

摘要 在中国,林业生态工程不仅增加了森林覆盖面积,还落实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这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为提升造林效率及质量,必须重视树种的选择,对甘肃定西的生态降水情况进行必要的统计,以提高林业生态工程的社会效益。基于此,就如何选择林业生态造林树种以及如何提高造林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造林质量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1–0148–02

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目的是打造优质的环境,依据生物群落、食物链的情况确定树种的选择方案,营造一个生态和谐的空间环境。因此,在造林工程进行时,林业工作者应革新造林方法及造林技术,结合林业运行特点、水资源储备、大气污染的情况作出必要的调整,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

1 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树种选择的要点

1.1 造林树种的基本目标

在造林工程进行时,应合理选择造林环境及造林空间,并结合定西地区的造林方法确定核心目标。因此,种植人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适应性目标。种植人员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总结降水情况。定西南部的降水量超过800 mm,西北地区降水量最少(≤200 mm)。因此造林树种的选择应与当地环境相适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为树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1]。

(2)目的性目标。种植人员应明确林业生态造林工程的建设需求,结合定西水文、土壤功能需求,确定种植方式和動态监测树木的生存过程,促使造林要求与生态造林相适应。通过提高当地绿化率,逐步改变当地生态环境,可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因此,种植人员应明确造林目标需求,总结树种生长具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

1.2 水土保持要求

保护定西市水体、土壤的功能,避免环境污染而造成水土流失,是林业生态工程实践的目的。因此,在造林树种的选择上,应根据土壤特点尽量控制水土流失的负面影响,确定造林树种的选择方案。

定西市的土壤类型为黄面土和灰褐土,这种土壤之所以可大规模地种植根蘖型植株,是因为土壤含水量大,可避免土壤过于疏松的不利影响。例如,西北部乡镇地区可选择吸水效果较好的苗木,如火炬松、马尾松、松树等。

南面降水较多,可选择喜水植物,期间需统计植物根、茎、叶的功能性。腐叶中含有大量的养分,分解后可为植株提供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土壤表面的树叶也自主分解,分解所得的物质也为树种提供了充足的养料。

北面降水相对较少,因此要选择耐旱植物,同时了解植物根、茎、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降低当地水土流失的发生概率。为此,可选择梧桐、香樟、木荷等植物,达到固水的目的[2]。

1.3 乔灌草搭配选择

造林过程中合理搭配草坪,应充分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结合乔灌木地种植需求合理配置树种,以提高生态工程效益。因此,在优化乔木搭配时,应根据树、草的覆盖面积,统计出最适合两者的生存空间,稳定当地生态环境。

定西市的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少,所以应尽量选择耐寒、耐旱的乔灌木,消除气候干旱对植物根系的不利影响,逐步提高树种的生存质量。另外,优化土壤环境,应在指定位置配置草坪和果树,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植被恢复,还有利于改善当地空气质量。值得注意的是,选择草种时,需确保其具有耐寒功能。在坡脚≥26°的区域设立生态防护林,则要求种植人员结合当地地貌特点确定基本的种植方案,也能让乔灌草的搭配更为合理。

2 提高林业生态工程造林质量的措施

2.1 确立生态造林方案

实施科学的生态造林方案,有利于提高造林技术的可靠性。因此,种植人员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气象特点、地理环境特点实施详尽的管理方案及管理思路,为造林技术的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因此,技术人员需掌握动态管理的控制要点,分析明穴植苗法的应用要点,提高造林质量。在实践中,应在土壤表层铺设熟土土壤,分析土壤面积与施肥方法的关系,尽量选择有机肥、复合肥等肥料,为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养分,改善土壤的渗透功能。另外,熟土土壤成分应选择高质量的细土原料。通过将这些复合肥料的土壤置入树穴中,逐步满足树苗生态需求,及时监测其形态及色泽特点。当根茎发生弯曲时,应在表层土壤中铺设含水量较大的湿土原料,待湿土与表层土壤混合后,才能完成土壤覆盖处理。

2.2 落实科学的整地处理技术

当苗木、草坪铺设完毕后,技术人员应对这些绿化区域进行整体处理。原因是该技术能够优化当地地质生态环境,在改变土壤功能的过程中创造优质的种植环境。其中,种植人员应注重土壤坡度的优化,不仅可让苗木根系吸收足量的水分,还能提高土壤的稳定性,降低水土流失概率。树木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优质的土壤资源,而整体处理技术可协调水资源和土壤资源,促进苗木的光合作用。处理好区域内的碎石材料,有利于提高土壤的平整度。在土地功能优化中,技术人员应分析当地生物种群、食物链,尽量确保原生植被不会遭到破坏,以全面提高工程范围内生物的多样性特征[3]。因此,技术人员应采用全站仪、GIS技术、物探技术做好野外环境、生态的勘测工作,分析需要整改的土壤性能参数,标识出待改区域,将坡度、土壤质量控制在额定要求内,提升生态绿化工程的实践质量。

2.3 重视水肥管理技术

实施水肥管理技术,有利于为树木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但主要是要为苗木提供充足的养分,这对提高造林质量很有帮助。因此,应尽量选择含N、Ca、K、Fe等元素的肥料,有利于为植物的根、茎、叶提供充足的养料。待完成苗木的灌溉处理后,应明确苗木的浇灌方式,结合植物对水分、光照的需求进行总结与评价,对需水量较大的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待完成植物的栽种管理后,应分析不同季节的耐寒方式,尤其是应当注意冬季、春季植物的抗旱需求,有利于及时满足不同支植株对气候、水分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树龄、杂草都会影响林木的生存质量,所以待完成林木的浇灌后应注意对其枝干进行修剪,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寒

功能。

2.4 落實除草及松土管理

在林木的生存过程中,应统计出与林木种植相关的除草及松土方式,总结机械处理相关的处理方法,有利于提高土壤稳定性。因此,技术人员应采用机械装备检验土层表面的功能,敲碎坚硬的土壤,在土层表面渗透水,也能巩固土层的通透功能。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结合定西区域的气象指标数据进行必要的收集测试,为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另外,杂草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可能会影响苗木的生存质量。所以技术人员应当定期定时对杂草进行清除,分析杂草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及变化趋势,并制定必要的除草处理技术,以避免植根营养不足的不利影响。此外,技术人员还应及时监测森林中温度参数,做好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工作,避免森林火灾、苗木病虫害的问题。

3 结语

在林业生态工程中选择造林树种时,技术人员应结合定西市的生态、降水、土壤特点,采取相关管理措施及应用措施,采用指定的测试标准分析苗木种类。另外,为提升林木的生存率及质量,技术人员应落实详实、完整的造林方案,在必要的管理中巩固造林质量,以利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童.沙地造林技术及提高造林质量措施[J].现代园艺,2019(4):56-57.

[2] 雷红.浅谈提高造林质量的相关措施及管理方法[J].南方农业,2020(11):83-84.

[3] 张承惠,李玉珍,布乃滨,等.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优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6):49-50.

责任编辑:黄艳飞

Selection of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for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sis of Methods for Improving Afforestation Quality

SHAO Jian-wei (Forestry and Grassland Service Center of Weiyuan County, Weiyuan, Gansu 748200)

Abstract In China,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s have not only increased forest coverage, but also implemented the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f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is benefici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afforestation,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tree species selection, and necessary statistics must be mad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precipitation in Dingxi, Gans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forestry ecological projects. Based on this,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choose forestry ecological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and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fforestation.

Key words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fforestation Tree Species; Afforestation Quality